孫冰瑜
摘 要:詞匯是語言的基本單位,在語言教學和語言學習中具有重要作用。該文結合自身教學實踐,提煉總結出若干行之有效的英語詞匯策略及方法,以提升英語詞匯教學的實效性。
關鍵詞:詞匯 記憶 教學建議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c)-0142-02
詞匯是構建英語這座語言大廈的基本材料,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學生只有具備了一定數量的英語詞匯,才能有效地提高英語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然而,筆者在日常教學實踐中發現這種現象:一些學生由于未掌握科學的記憶單詞方法,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視“記單詞”為苦差事。雖然他們也付出了一定努力,但單詞還是記不住、遺忘快、效果差,嚴重影響了英語學習效果。如何在英語詞匯教學中調整教學策略,改進教學手段,激發學生興趣,以幫助他們有效地掌握詞匯的形與義呢?筆者為此在多年的英語日常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面淺談一下具體做法。
1 讓學生掌握英語單詞中的常見構詞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構詞法便是打通單詞記憶的“通關密碼”。學生了解、掌握英語眾多單詞的構成規律,無疑會讓學生在記憶單詞時,抓住詞匯的主要脈絡,順藤摸瓜,以起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常見構詞法如下。
(1)派生法
它是派生詞綴和詞根結合的方法。派生又分為前綴和后綴兩種,前綴一般改變單詞的意義,不改變詞性;后綴一般改變詞性,而不引起詞義的變化。許多英語單詞是在一個詞根上加上不同的前綴或后綴而得出不同詞義或詞性的單詞。如:possible(不可能的),impossible(不可能的),impossibly(不可能地)。
(2)合成法
它是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獨立的詞合成一個新詞的方法。合成詞在英語中比較活躍,有合成形容詞、合成名詞、合成動詞、合成副詞。如:good-tempered(脾氣好的),cross-roads(十字路口)quick-service counter(快餐部),airsick(暈機的),Sightseeing(游覽觀光),warm-heartedly(熱情地)。
(3)轉化法
它不改變詞的形態,只是使詞從一種詞類轉化為另一種詞類,從而使該詞具有新的意義和作用,成為一個新詞,即一個詞可以用作幾種詞類。這種構詞的方法叫做轉化法。如:Dont trouble trouble before trouble troubles you.(不要自尋煩惱)。第一個和第四個trouble為動詞,第二個和第三個trouble為名詞。這類能轉化的詞匯使用起來很靈活,要根據具體的語境作透徹的理解,以去偽存真。
我們要在詞匯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中注意總結規律,運用好此記憶單詞的策略,主動構建待記單詞的相關意義,以提高單詞記憶效率。
2 借助多媒體教學,直觀呈現單詞詞義內涵
我國古代教育學家荀子早已指出:“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如見之”。指出教學要以“聞”、“見”為基礎,要貫徹“直觀性”原則,這樣可使學生對英語詞匯獲得鮮明生動的印象,易于激發學生興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幸現代教學,已不是過去的“黑板+粉筆”教學模式。隨著計算機技術在教學中的大量應用,多媒體教學已不斷創新、優化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它寓教于樂,更好地融合了圖片、文字、音頻和視頻,更加直觀生動地呈現知識,學生可運用聽覺器官和視覺器官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對語言的領悟,更好地掌握詞匯的用法。
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輔助英語詞匯教學,能達到讓學生快速記憶單詞的目的。例如:我校高級班英語課本第一冊Lesson 8 Fuwa,介紹了2008北京奧運會吉祥物、運動項目和奧運精神等內容。一開始,我們就可以設計多幅動感畫面請學生來搶答一些奧運項目的英語名稱,如jumping, running, skating, gymnastics等等,創造一種課堂上學生積極參與的氣氛。緊接著可在屏幕上給學生顯示北京奧運會一些精彩的畫面,這時學生會饒有興趣,這時可在課件里相應呈現與奧運會有關的一些常見詞匯及短語,如:host(東道主),athlete(運動員),mascot(吉祥物),opening ceremony(開幕式), closing ceremony(閉幕式)等,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這些單詞,了解其文化內涵,漸漸在頭腦中內化這些英語詞匯。
3 在日常教學中抓好學生預習、朗讀、聽寫環節
在教學每一單元的詞匯時,筆者一般要求學生先自行預習教材中出現的生詞,在每一個生詞上標上序號,并將生詞所在的句子劃線。這樣做的好處是:課堂講授時,學生能有的放矢地做筆記,重難點突出,能將課堂注意力進行合理分配。學生復習時也能一目了然,快速抓住重難點,強化記憶。
早自習大聲朗讀英語單詞是英語學習的重要環節。筆者一般要求學生先大聲讀熟每個單詞的音標,再區分該單詞的各個音節,化整為零,各個擊破,再來整體組合記憶。如:representative(代表)為五音節詞,學生要記住這個長單詞有一定困難。筆者的教法是:讓學生根據音節把它劃分為re\pre\ sen\ ta\ tive五個小節,鼓勵學生熟讀牢記這五個小節,再把它們組合在一起,一氣呵成地整體記住這個詞。
除此之外,“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讓學生在朗讀的同時拿起筆在草稿本上寫下該單詞,做到讀寫同步,即心到、口到、眼到、手到,以調動他們的多種感覺器官去“親密接觸”這些待記的單詞。并且鼓勵學生,在記下單詞詞形、發音、詞義時,盡量用發散思維,結合該詞詞義去聯想相關事物,以增進記憶效果。
在一個單元學習接近尾聲時,學生需要來個檢驗,以鞏固學習成果。其實,在前期學生朗讀時,筆者一般就要求學生一邊讀背一遍試著自己默寫,即時檢測自己的速記效果。一般學生經過多次反復的自我默寫后,在課堂的聽寫環節上,已經是胸有成竹,蓄勢待發了。有的單詞學生聽寫錯了,筆者會要求學生在聽寫本上抄寫多遍,直至完全掌握為止。并告訴學生,寧可聽寫前加足馬力去記單詞,也不要在聽寫后被罰抄單詞。通過這種聽寫的方式,達到督促學生記憶詞匯的目的。
4 遵循遺忘規律,鼓勵學生將單詞分散記憶,反復強化
德國心理學家艾賓浩斯的遺忘曲線規律告訴我們:遺忘是先快后慢的,學得的知識在一天后,如不抓緊復習,就只剩下原來的25%。可見人的遺忘從識記后便立即開始,而且遺忘的進程并不是均勻的。最初遺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漸緩慢。根據人的這一記憶規律,學生復習的時間間隔應該是先短后長,分散記憶,不斷強化。
為此,筆者在學生經歷單詞預習、課堂講解、朗讀聽寫環節后,往往要求學生每人備一個袖珍版的記事本,將“難啃的”單詞抄在上面,隨身放在衣服口袋里。當他們在食堂排隊打飯時,在他們晚上就寢前,或者在他們周末回家、返校路途中,快速記憶這些重點單詞,讓這些單詞在不同的時空、場合呈現,重復記憶,以達到“量變引起質變”的效果。
5 鼓勵學生大量泛讀,在閱讀中鞏固并擴充詞匯量
對于提高學生英語綜合素質來說,讓學生僅僅記憶教材上的單詞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所以在教學過程中,筆者一直引導學生要自己主動拓展詞匯量,并建議從大量的快速閱讀開始,把學習語言詞匯與實際生活、社會熱點新聞結合起來,養成看英語報紙、雜志,閱讀英語幽默故事、英語小說等習慣。具體做法有:一周看一份“China Daily”英文報紙,一個月看一本“英語沙龍”雜志,一個寒假或暑假看一部簡寫本的英文小說。這些課外資料可讀性強,有一定的知識性和故事情節,學生讀起來有一定樂趣,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英語文化素質。
總之,大量閱讀語言材料可讓學生迅速形成整體意念,學生能在特定的語境中,自己領悟某些詞匯在句子、上下文關聯中的用法和含義,更好地提升英語語感。
以上簡單介紹了幾種學習英語詞匯的方法,但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我們一方面在激發保持學生記單詞的熱誠和恒心時,另一方面不能急于求成,只求數量不求質量。要讓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詞匯,我們廣大的英語老師還需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幫助學生充分運用多種學習方法和策略來加深和拓寬詞匯儲備,從而為學生學好英語鋪平道路。
參考文獻
[1] 劉啟輝.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在英語詞匯記憶中的應用[J].科教文匯(中旬刊),2009(26):164-16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