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永勝
摘 要:信息化時代,人們的生活、工作與學習越來越離不開計算機的參與。而今,計算機課程儼然成為學校學科體系中重要組成部分,鑒于此,如何使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是目前計算機教師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主要就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進行了探究,希望能為廣大教師同仁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計算機;課堂教學;方法
隨著新課改的日益深化,要求我們教師必先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理念。將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為教育教學的起始點與落腳點,不斷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創新方法,力爭構建一個高效、新穎的計算機課堂教學,從而為社會培育出更多、更優秀的綜合性人才。
一、重視備課環節,做好充分的教案設計準備
要想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效率,備課是首要。而其中最關鍵的就在于應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正如在沒有畫出圖紙之前,人們無法建造出高樓大廈一樣,目標的確立有時遠比教學本身更加重要。同時,在確定目標時應結合學生現有水平,設置相應難度的目標,避免過難或過易而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信心與興趣。此外,還應將目標分層細化,對于不同水平的學生設置不同層次的目標,使他們都能在現有水平的基礎上得到提高。而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教師引起重視的是應培植學生的自信心,坦白地說沒有自信心的學習會使目標難以達成,對于這一點學生學習的實際會準確體現。簡言之教案的設計應將目標具體化、明確化,而目標的設立又應以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的自信心培植為前提,這對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極為重要。
譬如,在”EXCEL數據計算”教案的設計中,我們可為學困生設置公式與函數計算的學習標,讓他們學會總分、平均分、最高分與最低分等相關計算,引導其掌握借助一般性公式與函數來完成結果的計算,也可為其提供處理問題的方案與教學視屏資料,培養其處理一般性問題的能力。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在教案中可設置運用條件求和SUMIF、條件計數COUNTIF與頻率分布Frequency函數,引導其計算出“考試成績表”中各個學科的總人數與分數,以及各個分數段的具體人數,出示學習資料啟發他們操作,且教學中引導他們帶著疑問學習與探究。此外,在教案設計中還應凸顯課程重點與難點,確保學生有足夠練機的時間。
二、重視學習主動性的培養,引進激勵評價機制
積極主動是課堂有效的“保護傘”。從宏觀方面看待問題,教師為學生設計明確的目標且付諸行動,然而所有這一切都離不開作為課堂主體學生的主動參與,因此,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非常必要。而在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過程中,教師可考慮引進靈活的激勵機制,以強化學生的學習自信心,牽引著學生主動學習。只有這樣,學生才能不斷發現、大膽創新,最終實現自我突破與發展。
譬如,以文字處理軟件Word模塊作為任務設計對象,筆者要求班上所有同學都利用Word制作一期班刊,具體要求如下:主題要鮮明有創意;內容應涉及文字、圖像、圖形、藝術字體和表格等;在完成了作品之后,將進行全班評測。在任務的完成過程中,筆者積極主動地進行引導,同時提供設計所需的網絡、數碼相機等方面的技術與設備,且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在輔導的過程中筆者會給學生一些建議,當他們將自己的構思付諸行動時,筆者會及時地給予激勵,讓其在行為上始終保持學習熱忱。在這一過程中,筆者發現只要教師能夠真誠指導,不斷鼓勵學生,其就能夠保持足夠的自信,進而順利完成學習任務。此外,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應采取不同的激勵方式,有的學生喜歡在全體同學面前獲得肯定的評價,有的則學生傾向于教師的“低調真誠”激勵方式。
通過這種形式的任務布置,即激發了學生的創作興趣,還能激發學生上機實踐的積極主動性,且能促進學生創造能力的開發與提升,對提高計算機課程有效性教學有著積極的作用。
三、重視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變“學會”為“會學”
“創新教學“是新課改所倡導的核心思想。在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中,就應創新傳統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應構建一個讓學生” 在做中掌握、在探究中思考、在合作中鞏固“的教學環境,使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計算機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例如,在對EX-CEL數據計算這一課程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先給學生5分鐘閱讀文本的時間,讓學生初步了解其中的公式法與函數法。隨后教師再給出一些難度不大的數據計算任務,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內容大膽嘗試,在嘗試過程中鼓勵學生進行小組交流,共同完成教師給定的學習任務。此外,對于學生確實難以處理的問題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引導與啟發,促使他們開動腦筋尋找到最佳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學習訓練,不僅讓學生充滿探索欲,給學生充分在探究、發現問題空間,解決問題,而且還使教師的教跟學生的學充分融合在一起,提升了課堂教學效率,發展了學生自學能力。
四、結語
總而言之,計算機課程是一門綜合性、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計算機技術是推動人類進步和發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進未來社會發展的重要元素之一。就目前的發展形勢而言,計算機技術水平日益提升,各種不同的應用手段也在不斷地得到更新和發展。但是,當下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卻存在著無效以及低效率現象,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變得迫在眉睫,同時這也是新課改必須直接面對的問題,以及提高學生計算機技術運用能力的必然要求。鑒于此,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一定得更新以往傳統性的教學思想與理念,努力創新既有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全面優化課堂教學設計,以提升計算機課程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習得更多的計算機專業知識與技能,從而為未來國家建設做貢獻。
參考文獻:
[1]王翠斌.論高效課堂的理念和形成[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1,(5).
[2]劉圓平.關于如何打造高效課堂的認識[J].新課程(教研),2011,(12).
[3]徐園園.淺議中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教學中的四個利用[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02).
[4]金亞倫.如何搞好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教學[J].教育教學論壇,2010(18).
[5]潘寧“.任務驅動—同伴助學”教學模式在職業學校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