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瓊
摘 要:高新課程改革中強調教師實施教學活動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為此,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多種手段,精心組織教學,在促進學生思維能力提升的同時,增強他們的實踐能力。
關鍵詞:高中地理 ;思維能力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惘。一句話說明了“思”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什么是“思”呢?思就是思維,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的反映,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理性認識過程,是認識的高級階段。在地理學習中人們只有通過思維活動,才能有效的考察地理事物和現象,把握其本質、揭示其內部聯系,從而達到對地理事物、現象和人地之間有規律的認識。實踐證明人類的一切創造性的活動都離不開思維,它控制和制約著各種能力的發展,指揮和調節各種能力的運用。馬克思·馮·勞厄曾說過“對于一個人來說,重要的不是努力獲取知識,而是努力開發思維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意義重大,它是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是開發智力、培養創造性人才的關鍵,也是當前新課改的基本要求。
一、豐富感性認識,為思維打下良好基礎
地理教學中思維能力的培養,即依賴于一定地理知識的掌握,又需要一定的空間想向能力。思維能力的發展又賦予學生對地理知識以認識上的深刻性,從而使知識的理解更為透徹,應用更為靈活,聯系更為廣泛。因此,在中學地理教中如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個地理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發展學生地理思維能力,就是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經過分析、比較、想象、綜合等思維方法,認識地理事象和人地間的相互關系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一般的思維方法解決思考地理問題時,需有相關的專門地理知識經驗作基礎,兩者相互融合,引導學生展開地理思維活動。地理教學既要傳授知識,更要發展學生智力、培養能力。
思維常以豐富的表象作為活動基礎,特別是形象思維更是如此。因此教師應重視豐富學生的感知,擴大知識面,見多方能識廣,在不斷對知識進行綜合、分析、聯系、比較、歸納、概括的過程中,思維就不斷活躍發展,可見思維離不開一定的知識,培養地理思維,讓學生了解地理學科的基礎知識及掌握知識的方法,提供更多的知識信息及獨立獲取知識的途徑,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都有助于豐富知識和擴大思維活動的基礎。“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增長知識,開闊眼界,這是顛撲不破的道理
地理知識是思維的產物、智慧的結晶,但學生所學的地理知識是以現成結論的形式出現的,論證說明簡潔,并常是定型化了的知識,所以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必須經過充分的、反復的思維。如通過比較思維,理解區域間的聯系與差異,進而理解區域地理特征;通過分析與綜合,理解組成自然、人文地理環境的各要素及其相互聯系、制約的關系;通過抽象與概括,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征;通過地圖思維,判讀和認識地理環境的特征等等。無論是“知識──能力”,還是學習目標的層次劃分“識記──理解──運用──創新”,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實現都離不開思維的推動。所以說思維是全面實現教學任務的重要支撐和必備條件。
二、充分借助各種直觀手段密切聯系學生實際,是實現形象思維較變為抽象思維的重要途徑
形象思維是用直觀形象和表象解決問題的思維。其特點是具體形象性、完整性和跳躍性。抽象思維是利用概念,借助語言符號進行思維的方法。其特點是通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揭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性聯系。在教學中,教師應向學生提供盡可能豐富的感性材料,聯系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和生活,并借助各種直觀教具,引導學生在形成的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從直觀形象的思維,通過積極的思維過程------分析、綜合、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發展到抽象思維,從而很容易的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地理規律、原理等。如:在講述“背斜”和“向斜”這本來比較抽象的內容時,可讓學生用橡皮來演示,并注意觀察橡皮彎處的緊密度,從而推導出,背斜頂部易受外力侵蝕,而最終成為谷地。向斜不易受外力侵蝕,最終成為向斜山的原因。
三、做好課堂訓練,并密切課外活動是培養創造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
創造性思維并非游離于其它思維形式而存在,它包括了各 種思維形式。創造性思維是以感知、記憶、思考、聯想、理解等能力為基礎,以綜合性、探索性和求新性特征的高級心理活動。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首先要擺脫教學中地方割據認識的束縛,開拓思路挖掘教材中創造性思維和創造意識的因素和材料,抓住教學中“生長點”進行創造性思維訓練,抓住教材的重、難點進行擴散思維訓練。其次要鼓勵學生敢于懷疑、敢于提問,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時各抒已見,創設一種自由思考的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創造積極性,形成開放的課堂氛圍,使創造思維方式充滿活力。再次,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課外活動是豐富學生精神生活,擴大視野,激勵創新的有效陣地。通過組織學生野外考察,參觀、研究性學習等活動,盡可能的讓學生展開的想象的翅膀去動腦,動手,從而訓練和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才能。
四、加強對學生逆向思維能力的訓練 ,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重要的武器
所謂逆向思維,是指和正向思維方向相反而又相互聯系的思維過程,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倒著想”或“ 反過來想一想”。 比如在課堂上講解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時,我們既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正向思維去獲得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也可以挖掘教材中的某些探索性內容,從結果導因,引導學生利用逆向思維去掌握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規律。例如,在講授“大洋環流”時首先可引導學生閱讀材料《失而復得的旅游鞋》通過介紹韓國裝滿旅游鞋商船在太平洋中失事而鞋子又回到韓國海域的事件讓學生對大洋環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然后組織學生學習大洋環流規律圖,找出流動規律,最后提問洋流為什么這樣流動?通過學生積極討論(結合風帶圖、課本、大洲分布圖)得出結論。這樣做不僅增強學生的求知欲,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探索的方法和開創精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學中要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積極思維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當今社會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新形式,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善于思考、勇于探索、不斷創新的有用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