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倫 宋贊 李曄
摘 要:該文分析了目前困擾水源保護型城鎮發展的主要矛盾,探討了協調城鎮發展與水源保護的基本思路,提出了產業發展、水源保護、空間發展、生態環境保護、交通組織等方面的對策。
關鍵詞:水源保護型城鎮 發展思路 發展對策
中圖分類號:X1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6(c)-0247-01
我國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人均水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為此,我國對城市水源地實行嚴格的保護措施,但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水源保護型城鎮的可持續發展。
1 面臨問題
長期以來受“靜態保育式”水源保護模式的制約,重保護、輕發展的思路,是以犧牲水源保護型城鎮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為代價的,落后的發展狀態使得居民的生活條件與周邊城鎮的差距逐年加大,而落后的城鎮社會經濟也大大阻礙了城市水源地的有效保護,二者矛盾越來越突出。究其原因,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水源保護觀念僵化
“靜態保育式”水源保護是指為了最大限度的保護水源,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的規定,在水庫庫區及其周邊的較大范圍內禁止或限制各類建設項目以及與水源保護無關的活動?!办o態保育式”的城鎮發展模式,雖然有效地保護了水源保護區,但卻阻礙了城鎮的經濟發展。
1.2 保護與發展相掣肘
受水源保護而不能大規模進行產業發展的困擾,水源保護型城鎮經濟一直處于落后的狀態,城鎮居民生活較為貧困。因此,當地政府為了盡快擺脫落后狀態,在缺乏必要論證的情況下,隨意發展一些配套設施不健全、能耗高、排污不達標的企業。這不僅對城鎮經濟發展起不到有效的促進作用,反而大大加劇了水源保護的負擔。
2 發展思路
水源保護型城鎮與一般城鎮發展思路不同,處理好水源保護型城鎮的水源保護與城鎮發展之間的矛盾,使水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城鄉統籌、區域環境等諸多方面協調發展,是保證水源保護型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2.1 生態經濟優先
首先要明確發展生態經濟的目標,實現水源保護與生態建設、資源開發、培植以及經濟發展相結合,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的協調統一。其次,在盡量不對水源保護、城鎮生態環境產生影響的前提下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的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綠色通道,發展生態交通,為城鎮發展生態經濟提供支撐和依托,使生態經濟與基礎設施相互促進。
2.2 統籌城鄉發展
首先,優化鎮域鎮村體系,實現城鎮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產業發展帶來的契機做大做強城鎮中心區,在區域競爭中擁有更多話語權。其次,通過統籌規劃,形成整體發展合力。第三,對接發達地區,構建區域發展核心。
3 發展對策
根據水源保護型城鎮發展思路,結合水源保護型城鎮主要特點,以提出適合水源保護型城鎮發展的對策。
3.1 產業發展對策
通過對水源保護型城鎮產業發展的現狀與問題的分析,來構筑適合其自身特點的產業發展模式,以下從產業選擇與產業布局兩方面分別加以闡述。(1)產業選擇。為了實現城鎮經濟發展,首先要根據城鎮自身特點,合理調整產業結構,做好產業選擇??紤]到不同地域的城鎮區位、資源以及現狀產業發展的條件,在產業選擇上要綜合考慮以下因素:重視水源與城鎮生態環境保護;進一步增強傳統產業的總體實力與規模,實現規模經濟效益:積極開拓新興產業,實現產業結構高級化。(2)產業布局。受自然條件等的影響,不同類型的地域具有不同的發展模式,產業發展也是如此。城鎮產業發展空間格局的形成與發展是其地域特性的綜合反映。因此,城鎮產業的空間布局應該充分與其地域特性相結合
3.2 水源保護對策
在政策措施方面,首先城鎮各項活動應當在尊重自然、保護水源的基礎上進行。其次,要根據自然承載能力尤其是水體的承載能力,制定科學合理的社會經濟發展戰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第三,依據自然規律,科學地改造自然,對水資源的管理應該以流域管理為主,各類水利設施建設應以調節水資源的時程分布、地域分布和質量為原則。
3.3 空間發展對策
科學合理、功能明確的城市空間布局在發展完善城鎮產業結構和生態空間,合理配置資源和優化人口分布、實現城鎮的可持續發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1)優化鎮村體系,水源保護型城鎮的城鎮空間環境比較特殊,水源保護區在城鎮區域中占有一定比例,因此其鎮域體系的空間結構不是傳統意義上鎮村體系,可按照鎮區、特殊功能社區(水源保護區),中心社區(集鎮)和基層社區進行布局。(2)城鎮空間布局,根據優先發展中心城鎮,優化中心鎮布局,控制一般建制鎮發展,積極培育中心村的原則,形成以中心城鎮為核心,一般鎮為骨干,中心村為基礎的城鎮規模等級結構體系。在基層推行遷村并點,根據各地實際情況,合理確定村莊規模標準。
3.4 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水源保護型城鎮的生態環境是城市水源能夠長期安全供給的保障,保護水源地生態環境就是為了保證水源的安全。然而城鎮的開發建設必然會帶來一些環境和生態問題,進而給水源保護工作帶來負擔。因此,嚴格執行環境排放標準,控制大氣、水、噪音和固體廢棄物的污染,加強重點污染源的監督與管理。采取有效的生態補償和環保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這些不利影響。
4 結語
水源保護型城鎮不同于一般城鎮的發展思路,處理好水源保護型城鎮的水源保護與城鎮發展之間的矛盾,使水源保護與產業發展、城鄉統籌、區域環境等諸多方面協調協調發展,是保證水源保護型城鎮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理順水源保護與城鎮發展的良性關系,在保護中發展、發展中保護,是水源保護型城鎮可持續發展的出路。
參考文獻
[1] 余鳳龍,陸林.城市水源地旅游市場特征及開發戰略研究——以首都水源地密云縣為例[J].經濟問題探索,2005(10).
[2] 祁黃雄,蔡運龍,劉松.密云縣水源地土地利用規劃研究[J].地理學與國土研究,2002(8).
[3] 李國平,楊開忠,方森.水源保護區可持續產業發展方向研究[J].北京大學學報,20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