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健
【摘要】 目的:探討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的臨床療效,評價其臨床應用效果,為今后臨床治療提供參考和借鑒。方法: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癲癇全身性發作型患者64例,采用隨機數字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2例。對照組給予西藥治療,觀察組則給予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 字2=13.7813,P=0.0002);隨訪6~12個月,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滿意度為90.6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1.9715,P=0.0005)。結論: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關鍵詞】 穴位埋線; 西藥; 癲癇; 全身性發作型
癲癇屬于神經系統常見、多發疾病,患病率僅次于腦卒中,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是神經系統疾病中除了腦血管以外最為復雜的慢性疾病,能遷延數年之久,甚者數十年,極大程度地影響患者的生活、工作及學習[1]。臨床常用丙戊酸鈉等藥物治療癲癇患者,但療效不佳,療程長,極難達到治療的預期目標[2]。為此,本院在2012年1月-2013年1月采用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患者32例,療效顯著,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癲癇全身性發作型患者64例,所有患者均行神經內科檢查并參照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神經病學》相關診斷標準以及《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中癲癇大發作診斷標準,并以1992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制定的《癇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為理論依據評估患者的病情,確診為全身發作型癲癇。將64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法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32例中男17例,女15例,年齡15~55歲,平均(31.2±12.7)歲,病程2~30年,平均(15.5±10.8)年,腦電圖檢查結果:正常1例、輕度異常6例、中度異常12例、高度異常14例。觀察組32例中男18例,女14例,年齡16~54歲,平均(31.5±12.3)歲,病程3~30年,平均(15.7±10.2)年,腦電圖檢查結果:正常2例、輕度異常7例、中度異常11例、高度異常12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入選患者依從性好,在知情同意下簽署相關的協議,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本次研究。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1.1中全國高等學校教材《神經病學》相關診斷標準以及《臨床疾病診斷依據治愈好轉標準》中癲癇大發作診斷標準:(1)主要臨床癥狀為突然發作或是停止的全身僵直、陣攣,伴有呼吸暫時性停止、小便失禁、喪失意識等,發作時一次可持續幾分鐘,一部分患者在發作早期可能會出現臨床癥狀,發作后常無記憶;(2)行常規腦電圖或是誘發電位腦電圖檢查,可發現癲癇波形改變如:尖波、棘波、慢波、綜合的棘慢波等;(3)臨床上常通過詢問患者的病史、檢查體征、并輔助進行必要的檢查,一般除原發性的癲癇外,大部分患者均能找到發病的原因和誘因相關的征象[3-4]。
1.2.2 中醫臨床診斷以及辨證分型的標準 以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在1992年制定的《癇證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為理論基礎進行疾病的診斷及分型[5]。
1.2.2.1 疾病名稱的診斷 統一使用的疾病名稱為“癇證”,即是西醫臨床診斷中對原發性癲癇大發作的診斷。(1)主要臨床癥狀:①突發性的仆倒,失去意識;②全身或四肢均強直伴抽搐;③口吐白沫,緊咬牙關;④眼睛向上翻;⑤瞳孔擴大,對光學的反射消失或是發生遲鈍;(2)發作具有反復性,可自行緩解;(3)發病迅速,經急救治療后大部分患者能夠恢復,若1 d內發作的頻率上升,則有可能發生并發癥,如癡呆、健忘等證;(4)發病前常伴先兆癥狀,發病常伴有誘導因素。(5)腦電圖表現異常。主癥中有①②⑤,并具備并具備(2)、(3)兩項條件者,結合先兆、誘因、腦電圖等方面特征,即可確診。
1.2.2.2 證候診斷的指標 (1)風邪上犯,痰熱阻竅:突發性的仆倒,四肢僵直、抽搐有力,伴或不伴吼叫,氣息高粗,不安狂躁,便秘,小便黃赤,舌質紅,舌苔黃膩,脈搏滑且數。(2)風邪生痰,阻塞七竅,濁邪逆行上犯:突發性的仆倒,眼睛向上翻,口吐白沫,手足四肢抽搐,喉中伴有痰鳴;舌淡紅苔白且膩,滑脈。(3)瘀血內停,阻礙通竅:病發時突發性的仆倒,四肢手足抽搐,面色口唇醬紫;舌紫暗伴或不伴瘀斑點,脈弦、澀。(4)心脾兩虛,虛風動則加劇:病程長且久治不愈,突然性的昏仆,喪失意識,顏面蒼白,四肢手足抽搐、僵直,口吐白沫,牙關緊咬,眼睛緊閉,大小便失禁;舌淡苔白,脈沉且弱。(5)腎元缺失,暗煽內風:突發性得昏仆,四肢手足發涼,伴無力抽搐,手足蠕動;舌紅絳少苔甚至無苔,脈搏弦且細。
1.3 納入、排除、脫落標準 (1)納入標準:復合上述診斷標準患者;年齡15~60歲;知情同意下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接受治療并參與本次研究者。(2)排除標準:排除部分性發作的癲癇患者;排除假性發作、偏頭痛、暈厥、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等患者;排除肝腎功能嚴重失常的患者;排除不能正常服藥患者;排除資料不全患者;治療前半年內無癲癇發作者;接受其他方式的治療且可能對本次研究結果產生影響的患者;對本次治療方案依從性差的患者;有出血傾向性疾病且可能對穴位埋線生產影響者;與上述診斷不符者。(3)脫落標準:對穴位埋線治療不能堅持者;發生嚴重的不良反應或事件者;臨床治療中發生嚴重并發癥者;未嚴格按照本次研究方案進行治療者。
1.4 治療方法
1.4.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不論是癥狀性還是特發性癲癇,均參照《神經病學》給予患者抗癲癇藥物[6],給予患者丙戊酸鈉治療,成人3次/d,1 d總服用量為2.0 g,兒童3次/d,1 d總服用量為50 mg/kg。丙戊酸鈉:湖南湘中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2 g/片,批號國藥準字H43020874。90 d為一療程。endprint
1.4.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患者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西藥治療同對照組,穴位埋線治療如下:主取穴包括大椎,鳩尾,腰俞,氣海;若患者為心脾兩虛型,則另加脾俞、心俞、足三里;若患者為肝腎不足型,則另加腎俞、肝俞;若患者為痰邪壅盛型,則另加豐隆;若患者為白日多發型,則另加跗陽;若患者為夜晚多發型,則另加交信。操作方法:先用龍膽紫在所選穴位做好埋線標志,然后行常規消毒處理,鋪設無菌洞巾,并選用2 mL的1%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潤麻醉處理。鑷取1 cm醫用羊腸線,將其置于腰穿針(6號)前端,后接針芯,操作者將左手拇示指繃緊,捏起患者進針皮膚,右手持針,將針刺入選定穴位,一邊推針芯,一邊將針管退出,并外露無線頭,選用無菌敷料行壓迫處理,并選用膠布行固定操作,固定時間為2~3 d。1次/月,6次后停止埋線治療[4]。
1.5 意外情況處理方法
1.5.1 暈針 馬上停止埋線或扎針處理,讓患者保持平臥位,放低頭部,解開衣帶,彈藥注意保暖。程度輕的患者靜臥數約15 min后可飲溫水或是糖水,一般可恢復。程度嚴重的患者除上述處理外,還可針刺或指壓水溝、人中等穴位,也可灸百會穴后可緩慢恢復。如果均無顯著效果,則需進行其他治療或搶救措施。
1.5.2 過敏 極個別患者會對羊腸線產生過敏反應,治療后局部發生發熱、紅腫、瘙癢等過敏反應,嚴重時甚至會發生治療口的脂肪液化,造成羊腸線的溢出,此時應對患者進行抗過敏治療。過敏程度輕的患者可口服VC,程度嚴重的患者需要去除羊腸線,并且口服抗過敏藥物。
1.5.3 傷口發生感染的處理 進行局部的熱敷處理,情況嚴重的患者需行抗感染治療。
1.6 評價標準
1.6.1 療效判定標準 本研究采用的治療效果評價標準嚴格參照了《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個月內癲癇癥狀未發作或者發作頻率較治療前減少≥75%者為顯效;12個月內癲癇癥狀發作頻率較治療前減少≥50%者為有效;12個月內癲癇癥狀發作頻率較治療前減少≥25%者為好轉;12個月內癲癇癥狀發作頻率較治療前減少<25%者為無效[7]。總有效=顯效+有效+好轉。
1.6.2 生活質量滿意度 選用本院自行設計的生活質量問卷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以此統計患者日常生活質量的滿意程度,總分120分,得分≥102分者為生活質量好;得分≥72分者為生活質量較好;得分≥30分者為生活質量一般;得分<30分者為生活質量差。滿意度=生活質量好+生活質量較好+生活質量一般。
1.7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4.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 字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3.7813,P=0.0002),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
組別 顯效
(例) 有效
(例) 好轉
(例) 無效
(例) 總有效率(%)
觀察組(n=32) 14 11 5 2 93.75
對照組(n=32) 6 8 10 8 75.00
字2值 4.6545 0.6737 2.1769 4.2667 13.7813
P值 0.0310 0.4118 0.1401 0.0389 0.0002
2.2 兩組生活質量滿意度的比較 隨訪6~12個月,觀察組的生活質量滿意度為90.63%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1.8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字2=11.9715,P=0.0005),見表2。
3 討論
癲癇是一種慢性反復發作性短暫腦功能失調綜合征,是一種發作性神志異常的慢性大腦疾病,臨床主要的表現為腦部神經元放電過度所造成的暫時性的、反復的、突然的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失常[8]。癲癇病因眾多,患者臨床表現復雜多變,發病率居高不下,據我國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其發病率約為5%,是臨床上除腦血管疾病之外的最為復雜的神經系統疾病[9]。祖國醫學有“癲疾、癇證”等記載,認為是由于各種因素所致“臟腑失調、痰濁阻滯、氣機逆亂、風陽內動”蒙蔽清竅而發病。中醫認為癲癇的病理在于風、火、痰、瘀、虛,辯證將癲癇分為風痰閉阻、心脾兩虛、痰火內閉、瘀阻脈絡、肝腎虧虛等型,健脾祛濕、清肝瀉火、滌痰息風、化痰開竅定癇、活血化瘀、補養肝腎、通絡定癇等論治[10]。
全身性發作型癲癇又稱為全身強直陣攣發作型癲癇(GTCS)簡稱為大發作是癲癇患者最常見的一種發作類型,疾病發生幾率大,發病原因包含了社會和生物學的因素,主要有疲勞、緊張等對疾病的刺激、外傷、感染等。患者發病時的主要癥狀為肌肉的強直性收縮和抽搐,喪失意識,自主神經功能發生障礙,呈反復性發作,病情控制的難度大,對患者及家人的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影響;另一方面,還會增加社會問題和患者的心理負擔,屬于臨床醫學中極難解決的病癥。目前,臨床上對此類疾病的治療主要有藥物以及手術治療方式,但采取手術方式治療需要有明確的腦部病灶,常規抗癲癇藥物治療的應用要依據癲癇患者發作和癲癇綜合征的類型決定,但是臨床實踐發現,大多數患者在控制癲癇癥狀以后,要忍受藥物毒副作用帶來的生理和精神方面痛苦,均不是最佳的治療方法。隨著祖國醫學對癲癇發病機制不斷研究,對其是治療經驗一直不斷累積和增加,治療上也不斷進行創新。針灸對全身發作性癲癇的治療最大的優勢為可對癲癇發作的時間進行良好的改善,有效降低發作次數,還可防止抗癲癇藥物的服用所引發的不良反應,有效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針灸對癲癇的治療具有研究空間以及廣闊的發展前景[11-12]。endprint
穴位埋線治療方法是目前一種較新的治療手段,其是現代醫學和中醫經絡理論有效結合的發展產物,屬于復合型治療。具有充分使用腧穴的功能特點,還具有自身優點,可經過刺激穴位(羊腸線可對機體產生化學、生物。機械性刺激),較針刺具有更加長久和有效的刺激,對大腦皮層的異常放電具有抑制作用;同時合理調節機體的其他生理功能,能夠從根源上對疾病進行治療,符合中醫《內經》中“深納而久留,以治愈頑疾”的主旨[13]。穴位埋線療法可對異體蛋白產生長時間的刺激,在大腦皮層中可形成具有優勢的興奮灶,對癲癇的病灶具有抑制作用;一次為基礎對更高級的神經系統進行調節,促進其功能的恢復,進而達到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另外,羊腸線刺激穴位會因時間的變化而改變,在埋線早期的刺激較強烈,可對臟腑陰陽偏亢的那部分產生抑制;晚期的刺激會減弱,對臟腑的陰陽不足進行彌補,先泄后補,從整體上調節陰陽,使其恢復到平衡的狀態[14];較單純的針刺,單純針刺雖然可對督脈、臟腑經氣進行一定程度的調控,但持續的時間較短,不能對局部形成長時間的刺激,所以難以與穴位埋線治療的效果相媲美。
本次研究筆者選擇臨床常用的抗癲癇藥物丙戊酸鈉治療,據臨床研究報道,丙戊酸鈉等西藥治療癲癇患者,但療效不佳,療程長,極難達到治療的預期目標。另外,長期進行丙戊酸鈉的口服治療,會產生藥物毒副作用,對消化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代謝系統、血液系統、皮膚損害、免疫系統、致畸等均會產生損害[15]。由此,筆者采用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患者32例,結果顯示,聯合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75%明顯高于單用西藥治療組的75.00%(P<0.05);隨訪6~12個月,聯合治療組的生活質量滿意度為90.63%明顯高于單用西藥治療組的71.88%(P<0.05),和國內外相關研究結論基本一致[5]。
本研究采用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嚴格堅持以“調理氣機,升清降濁”為治療宗旨,輔以“息風化痰”方法。全身性發作型癲癇病位在大腦、心臟、肝臟、腎臟、脾臟等器官,病理變化包含了火、痰、血、氣、驚等多個方面。治療原則主要為疏經通絡,對臟腑進行調理,平衡陰陽,化痰熄風,安神降火,從經絡走向和特殊的治療穴位看來,膀胱經和督脈穴位的治療是癲癇最長選用的穴位[16]。穴位埋線治療選取大椎,鳩尾,腰俞,氣海為主穴,以此通調任督陰陽氣機、升清降濁,心脾兩虛型則另加脾俞、心俞、足三里;肝腎不足型則另加腎俞、肝俞;痰邪壅盛型則另加豐隆;白日多發型則另加跗陽;夜晚多發型則另加交信。對腰俞穴、大椎穴進行針刺,可刺激督脈的經氣,調整全身的陽氣,疏經通絡;鳩尾屬膏之原穴,可治疑難雜癥;氣海屬肓之原穴,為原氣匯集之處,鳩尾與氣海通用則可疏通患者任脈經氣,攻其“膏肓”之病。主穴大椎、鳩尾、腰俞、氣海,配以脾俞、心俞、腎俞、肝俞等可補益臟腑,配以足三里可補益中焦,配以豐隆可化痰理氣,故能有效地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患者。
本研究中主要的穴位在督脈經穴,大腦是“元神之府”,也屬于任督二脈交匯的點,對陰陽有調節作用,故大部分督脈上的腧穴都對癲、狂、癇等有治療的功效,同時,氣功學上也認為任督二脈為一周天,大腦功能是否正常與周天是否通暢有密切關系,對督脈行針刺可疏通周天,調節腦部功能[17]。從現代醫學上的神經解剖學上看來,督脈穴廣泛存在于脊髓、腦干的沿線,與中樞神經系統距離較近,因此刺激信號,很容易傳入中樞神經系統,對其功能產生影響,大椎穴可通暢督脈,另可選筋縮,其位于背部第9胸椎棘突下,主沿脊背強急,是治療癲癇的另一要穴[18]。肝臟主筋,故筋抽搐取用膽俞、肝俞;脾臟生痰,為后天之本,刺激脾俞可健脾化痰[19];腎臟主骨可生髓,腎俞可培補元氣,填充腦髓;心者,五臟六腑之大柱也,精神之所舍也,故取心俞能安心定神[20]。故本次研究的主旨在取心、肝俞,調節神明。由上述數據可得,背俞穴位于督脈,能可調節臟器的陰陽,治療癲癇。另外,在穴位埋線治療過程中要注意:(1)此類疾病病程長,治療的時間久,需要行辨證施治,治療以時間較久為宜;(2)操作嚴格按照規范要求行穴位埋線治療,避免損害大血管或發生感染,造成傷害;(3)長期口服抗癲癇藥物者,在接受治療時,不可馬上全部停藥,要以埋線后的病情緩解情況為基礎,進行減量服藥,直到埋線可完全控制病情發作為止;(4)治療時對間隔時間要嚴格掌握,病情程度嚴重的患者可間隔10~15 d,輕者可間隔1~2個月,可選擇其他部位的穴位代替或是交替取穴治療;(5)治療期間飲食以清淡為主,禁食蝦、魚、蟹等發物,同時注意規律生活作息。
綜上所述,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能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其生存質量和生活質量,療效顯著且安全性高,值得在臨床實踐中廣泛的應用和推廣。
參考文獻
[1]毛忠南,高治國,張光武,等.穴位埋線加西藥治療癲癇全身性發作型療效觀察[J].中國針灸,2011,31(6):509-512.
[2]吳劍輝,張靜,莊禮興,等.埋線療法治療小兒癲癇的臨床研究[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27(6):576-578.
[3]裴志花,王開,溫偉,等.定癇散加味配合穴位埋線治療牧羊犬原發性癲癇[J].中國獸醫雜志,2013,49(2):53.
[4]羅遠帶.二十五味珊瑚丸抗癲癇的回顧性臨床研究與動物實驗研究[D].廣州:南方醫科大學,2012.
[5]歐陽升.抗癇煎劑對戊四氮致癇大鼠海馬神經細胞及Bcl-2蛋白表達的影響[D].南寧:廣西中醫藥大學,2011.
[6]姚志浩.關于癲癇的中西藥結合治療的概述[J].內蒙古中醫藥,2013,32(9):134.
[7] Hesdorffer D C,Tomson T,Benn E,et al.Do antiepileptic drugs or generalized tonic-clonic seizure frequency increase SUDEP risk? A combined analysis[J].Epilepsia,2012,53(2):249-252.endprint
[8] Kobayashi K,Ohmori I,Hayashi K,et al.High-frequency EEG oscillations in hyperthermia-induced seizures of Scn1a mutant rats[J].Epilepsy research,2013,103(2/3):161-166.
[9] Asadi-Pooya A A,Emami M,Sperling M R,et al.A clinical study of syndromes of idiopathic (genetic) generalized epilepsy[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3,324(1/2):113-117.
[10] Christopher M,De Giorgio,Jason S,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drug-resistant epilepsy[J].Neurology,2013,80(9):786-791.
[11] Lee K M,Kim M K,Wee W R,et al.Tonic-clonic seizure following combined treatment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acyclovir[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11,249(7):1107-1108.
[12] Delanty N,Jones J,Tonner F,et al.Adjunctive levetiracetam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primary generalized seizures: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multicenter, long-term follow-up study[J].Epilepsia,2012,53(1):111-119.
[13]蘇全德,武華清.穴位埋線配合藥物治療外傷性癲癇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7):488-490.
[14]李敬孝,王宮博,高傳才,等.中醫藥治療癲癇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1,28(4):142-144.
[15] 劉初容,張新斐,曾盼堅,等.近十年穴位埋線治療癲癇的研究概述[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9):37-38.
[16]陳學農.穴位埋線治療癲癇80例的臨床觀察[C].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1:8-10.
[17]鄭藝,袁彬.穴位埋線法治療癲癇的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18-19.
[18]王洪飛,周家利,馬華朝,等.神經調控治療特發性癲癇療效分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11):1050-1051.
[19]張樹軍,駱雨,布鳳霞,等.微創埋線治療癲癇5例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5):116.
[20]楊潔,任玉蘭,吳曦,等.基于循證的針灸治療癲癇的現代RCT文獻的刺灸特點分析[C].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1:176-179.
(收稿日期:2014-02-25)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8] Kobayashi K,Ohmori I,Hayashi K,et al.High-frequency EEG oscillations in hyperthermia-induced seizures of Scn1a mutant rats[J].Epilepsy research,2013,103(2/3):161-166.
[9] Asadi-Pooya A A,Emami M,Sperling M R,et al.A clinical study of syndromes of idiopathic (genetic) generalized epilepsy[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3,324(1/2):113-117.
[10] Christopher M,De Giorgio,Jason S,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drug-resistant epilepsy[J].Neurology,2013,80(9):786-791.
[11] Lee K M,Kim M K,Wee W R,et al.Tonic-clonic seizure following combined treatment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acyclovir[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11,249(7):1107-1108.
[12] Delanty N,Jones J,Tonner F,et al.Adjunctive levetiracetam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primary generalized seizures: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multicenter, long-term follow-up study[J].Epilepsia,2012,53(1):111-119.
[13]蘇全德,武華清.穴位埋線配合藥物治療外傷性癲癇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7):488-490.
[14]李敬孝,王宮博,高傳才,等.中醫藥治療癲癇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1,28(4):142-144.
[15] 劉初容,張新斐,曾盼堅,等.近十年穴位埋線治療癲癇的研究概述[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9):37-38.
[16]陳學農.穴位埋線治療癲癇80例的臨床觀察[C].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1:8-10.
[17]鄭藝,袁彬.穴位埋線法治療癲癇的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18-19.
[18]王洪飛,周家利,馬華朝,等.神經調控治療特發性癲癇療效分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11):1050-1051.
[19]張樹軍,駱雨,布鳳霞,等.微創埋線治療癲癇5例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5):116.
[20]楊潔,任玉蘭,吳曦,等.基于循證的針灸治療癲癇的現代RCT文獻的刺灸特點分析[C].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1:176-179.
(收稿日期:2014-02-25)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
[8] Kobayashi K,Ohmori I,Hayashi K,et al.High-frequency EEG oscillations in hyperthermia-induced seizures of Scn1a mutant rats[J].Epilepsy research,2013,103(2/3):161-166.
[9] Asadi-Pooya A A,Emami M,Sperling M R,et al.A clinical study of syndromes of idiopathic (genetic) generalized epilepsy[J].Journal of the Neurological Sciences,2013,324(1/2):113-117.
[10] Christopher M,De Giorgio,Jason S,et al.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trigeminal nerve stimulation for drug-resistant epilepsy[J].Neurology,2013,80(9):786-791.
[11] Lee K M,Kim M K,Wee W R,et al.Tonic-clonic seizure following combined treatment of mycophenolate mofetil and acyclovir[J].Graefe's Archive for Clinical and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2011,249(7):1107-1108.
[12] Delanty N,Jones J,Tonner F,et al.Adjunctive levetiracetam in children, adolescents, and adults with primary generalized seizures: open-label, noncomparative, multicenter, long-term follow-up study[J].Epilepsia,2012,53(1):111-119.
[13]蘇全德,武華清.穴位埋線配合藥物治療外傷性癲癇療效觀察[J].上海針灸雜志,2012,31(7):488-490.
[14]李敬孝,王宮博,高傳才,等.中醫藥治療癲癇的實驗研究進展[J].中醫藥信息,2011,28(4):142-144.
[15] 劉初容,張新斐,曾盼堅,等.近十年穴位埋線治療癲癇的研究概述[J].按摩與康復醫學(中旬刊),2012,3(9):37-38.
[16]陳學農.穴位埋線治療癲癇80例的臨床觀察[C].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1:8-10.
[17]鄭藝,袁彬.穴位埋線法治療癲癇的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11,3(1):18-19.
[18]王洪飛,周家利,馬華朝,等.神經調控治療特發性癲癇療效分析[J].中醫藥臨床雜志,2012,24(11):1050-1051.
[19]張樹軍,駱雨,布鳳霞,等.微創埋線治療癲癇5例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5):116.
[20]楊潔,任玉蘭,吳曦,等.基于循證的針灸治療癲癇的現代RCT文獻的刺灸特點分析[C].2011中國針灸學會年會論文集,2011:176-179.
(收稿日期:2014-02-25) (本文編輯:蔡元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