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
摘 要:素質教育提出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德育是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紀教育和道德教育的總稱,它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各科教學中,并成為各科教學的三大目標之一,即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小學英語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通過英語學習,要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差異,拓展視野,培養愛國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在英語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掌握相應的知識和技能,還要充分發掘潛在的德育資源并實施德育。在教學中充分利用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創設情境滲透德育,利用英語本身的德育資源促進德育,深挖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識創新德育,充分挖掘教材及教學中的德育資源讓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的同時,沐浴在道德教育的春風中,使之成為精力充沛,人格健全,思想高尚,有益于社會的一代新人。我們小學英語教學是小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德育因素貫穿在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我們要充分的利用英語教學中的各種機會有效的進行德育滲透。
關鍵詞:小學英語 教學 德育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a)-0134-01
1 充分挖掘英語教材中的德育資源
1.1 深入研究語言本身的德育價值
在目前的小學英語教材中包括了表達思維活動(同意、幫助、邀請)、情感態度(喜歡、感激、同情、愿望)、道德態度(抱歉、寬恕、感謝、贊成、關心)、社會文化(介紹、問候、告別、就餐、看病、慶賀)等三十多個語言功能項目,內容豐富,為課堂提供了豐富的德育素材。
經常使用禮貌用語:“Hello.”“Good morning.”“May I use it?”“Can I go?” “May I look at your photo album?.” “Nice to meet you.”“How are you?”“Thank you.”“Sorry.”“It doesnt matter.”“Glad to meet you.”“Excuse me.”等等,可養成文明有禮的好習慣。經常使用“Can I help you?”“Lets go together!”“Were fixing lunch for twenty kids.”“Let me help you.”“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Lets play together.”等等,養成團結互助的好習慣。在教學看病的對話時,可以引導學生小組創編對話,學生在創編對話的過程中學會應用語言“Whats wrong with you?”“What's the matter with you?”“Let me help you.”“Lets go to the clinic.”等設計了病人在醫院看病的情景。通過這些模擬情景的學習,使學生學習了與他人的合作和交往,培養了學生關心他人,互助友愛,文明禮貌等思想品德和行為規范,這些語言在相應情境中的使用潛移默化的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1.2 發掘每個教學環節中的一切德育因素,把本課的德育目的貫穿于全過程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課前報告、熱身活動、導入、新內容的呈現、講授、操練以及復習鞏固各個環節都要注意教師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針對學生年齡特征和個別差異,在課堂上充分利用實物資料、PPT課件、投影、錄音錄像等手段,創造充滿真情、妙趣橫生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產生情感體驗,激發共鳴,促進道德情感的形成。
1.3 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識蘊含豐富的德育資源
英語教材中廣泛涉及到我國以及英語國家的政治文化、歷史、人文地理、科學技術、文化習俗等,為課堂中德育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資源。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可使學生形成熱愛祖國、熱愛生活、樂于交往、人格健全等優良品質。使學生品德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和諧發展。例如:在英語課堂中我們經常接觸到“京劇”“民族服飾”“各個國家的國旗”“奧運競賽”等等都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愛國熱情及對各個國家文化的尊重與向往。
2 創設情境,加深德育滲透
在英語教學中要充分聯系實際,創設生動的生活情境,有意識的進行德育,在教學“May Day”一課時,可以課堂討論Where do you want to go?同學們討論I want to go to…,討論過程中增進彼此交往,合作,也激發了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利用交通燈三種顏色各個代表的意義,讓學生學習語言的同時有了安全意識,學會遵守規則珍愛生命。在教學工作時,創設情境讓學生感受每個職業的重要性,切身體驗是他們的辛苦給我們創造的美好生活。職業不分貴賤,我們要尊重每個職業,任何付出勞動有益社會的職業都是光榮的。
3 創新學習方式,加強德育影響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競賽活動、角色扮演、聽說訓練、主題板報創辦等多種方式進行英語學習,不僅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和能力,同時也學會了交流、合作,懂得是非對錯,準確的進行自我評價,培養了愛祖國、愛社會、愛生活的情感,提高了審美情趣,樹立了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4 樹立榜樣,營造德育氛圍
教師的世界觀、情感、品行及教態,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是學生的最直觀的榜樣。在教學中教師要以身作則,時刻提醒自己以高度的道德標準規范自己,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教師要關愛學生,尊重信任每個學生,對于他們的微小進步給予鼓勵,特別是對于學習較困難的學生教師要給予更多的幫助,還要號召全班同學團結合作,互相幫助,形成積極向上的班風,增加集體凝聚力。另外,班級中優秀的同學,學生崇拜的名人,科學家,少年英雄等等,更接近學生更容易成為他們的道德榜樣。
5 開展課外活動,擴展德育空間
課外活動富于思想性、創造性和娛樂性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同時也擴展德育的空間,如:(1)成立英語課外活動小組、創編對話(小品、故事、順口溜等)、自制英語手抄報、英語校園廣播等,培養他們愛學習愛生活的品質,培養其創新精神、民主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2)利用中國傳統節日或外國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例如新年、教師節、母親節等親自動手做英語賀卡送給他們,培養他們尊敬師長,懂得感恩的美德,也培養了創造能力和團隊意識,形式多樣的活動達到了殊途同歸的目的,德育在活動中潛移默化的進行并體現在個體的發展上。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德育資源無處不在,只要教師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就可以讓德育悄然進行,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另外教師還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意識,把潛在的德育資源挖掘并進行加工,使之為教學中的德育服務。
參考文獻
[1] 宋維維.小學德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東北師范大學,2012.
[2] 李媛.小學德育活動課程現狀的調查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
[3] 胡金禾.變革中的小學德育課程的文本分析[J].教育研究與實驗,2010(2):51-56.
[4] 毛偉霞.論小學德育課教師專業化的必要性和途徑[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0(2):83-84.
[5]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6] 章兼中.外語教育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7] 中國教育學會小學德育專業委員會,小學德育[Z].2004.
[8] 陳成國.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德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