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麗
摘 要:汽車進入社會、家庭,加快和提高了社會經濟活動的節奏和效率,伴隨而來的汽車文化也滲入到人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因此,高職學校汽車類專業培養出來的人才不應僅僅是具備汽車專業技術方面的知識,還包括對汽車和汽車文化的理解,具有對現代“汽車”的感悟和意識,這對提升他們的專業知識有著重要的作用。加強汽車文化方面的教育,無論是在提高學生對汽車專業知識的理解方面,還是對培養該專業學生的專業創新意識和能力、提高學生適應社會的要求方面都很有必要。
關鍵詞:高職 汽車文化 課程改革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1(a)-0173-01
1 課程建設的目的與意義
通過本課程的建設,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師資隊伍、實訓條件、教學資源庫及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方面都會有較大的完善與提高,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汽車情節。
通過本課程的建設,還可以開展對企業員工品牌文化的培訓,即熟悉掌握本公司品牌文化內涵,也對對手公司品牌文化有所了解。
2 建設基礎與條件
我院為了本課程的建設,無論是在軟件還是硬件上都給予了巨大的支持與保證,這為本課程的建設打下了扎實的基礎與創造了便利的條件。
(1)我院為了本課程的建設,組成了課程項目組,專門負責本課程的建設工作。
(2)課程組教師配備科學合理,積極引入企業中的能工巧匠加入到本課程的建設中來。
(3)課程教學內容選取以職業技能標準與企業技能要求為宗旨,科學合理,得到了用人單位的的肯定與支持。
(4)教學方法新穎,教學目標明確,教學模式科學合理,這為本課程的順利實施創造了條件,保證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5)學院為了本課程的建設,投入了上百萬的資金購買了實訓儀器設備,保證了本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
有了以上的基礎與條件,課程組全體教師一定會把本課程建好,成為院級、省級甚至是國家級的精品課程。
3 建設目標與思路
3.1 課程建設目標
3.1.1 立足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輻射汽車專業群
《汽車文化》既是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的一門骨干課程也是汽車專業群的公共平臺課。這就要求我們在建設本課程的過程中,既要立足本專業,為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服務,又要滿足其他專業需求,輻射其他專業。
3.1.2 培育汽車情節
培養汽車專業學生的汽車情節,使之熱愛汽車,對汽車充滿好奇,是本課程教學主要任務之一,即素質目標。
3.1.3 突出品牌文化意識
汽車技術服務與營銷專業學生應該對各大公司汽車品牌文化有較深入了解。
3.2 課程建設思路
本課程的能力標準根據本課程的培養目標,結合汽車售后服務行業相應崗位能力要求與學院能力標準原則意見,邀請來自汽車4S店、汽車維修企業和行業的培訓師共同設計本課程。
培養和加強學生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學習方法和作風,培養學生提出問題以及獨立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能力,為今后從事汽車后市場各項技術、管理工作,以及適應汽車工業的發展提供所必需的繼續學習的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礎。
4 建設內容
4.1 教學內容設計與安排
按照教學要求及學生對知識的接受程度,把本課程設置成了6個教學模塊,并對教學模塊進行了學時安排,并設計出了具體的講授內容。將本課程的每個模塊都劃分成若干工作任務,以具體的任務來引領每次課的教學,使學生每次上課都有明確的學習任務,學習做到有的放矢。在教學過程中采用視頻、課件等多種教學方法與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熱情,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師的教學中來,在歡快的課堂氛圍中完成對課堂知識與技能的學習。
4.2 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注重文化底蘊的培養,最終讓學生形成對汽車的熱愛。所以為了能夠實現上述的目標,在教學內容的變現形式上主要有課程標準、新穎的校本教材、有效的實訓指導書、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等。在充分滿足課堂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還能夠滿足學生課下的自學要求,逐漸形成對汽車的熱愛。
4.3 教學方法與手段
靈活地運用多種先進的教學方法,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激發學生的潛能,同時更注重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的考察。
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理論方面,以介紹汽車文化知識為主,著重介紹汽車技術、汽車商標、汽車公司、名車名人,要求教師將汽車文化融會貫通、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學生。實踐方面,帶領學生觀看車展、車模、車標及汽車零部件,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知識性和娛樂性統一,培養學生學習汽車文化的興趣。
采用啟發式教學方法。為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采用獨特的隨機的討論方法,不是通過點名讓學生站起來回答老師的提問,而是將學生所關心的熱點問題與課程問題融合起來,隨機設問,例如,本屆上海車展都有哪些廠商參加,參展的經典車型有哪些?讓學生在一種輕松的、感興趣的、學習氛圍中進行思考和領會。
本課程組采用教學互動的原則,改變滿堂灌的授課方式,鼓勵學生在課堂上隨時提問和提出反對意見。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討論課,即讓學生在做適當準備后對汽車文化的熱點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勵學生的大膽參與,實現互動式教學,對見解獨到的學生予以加分獎勵,對不妥的觀點和看法給予糾正。在布置作業時,我們也盡量采取對比及獨立思考的手法,一方面避免他們到網上抄襲。另一方面也是啟發他們去進行對比思考。
5 建設步驟
按照學院的統一規定,計劃安排本課程的建設步驟。
師資隊伍建設,3年后本課程教學隊伍的知識結構、學術水平和教學水平整體提升,年齡結構更趨合理,教學梯隊健康發展,青年教師全面成長。
把握專業發展趨勢,進行教學內容改革,不斷豐富與完善教材建設,形成更加成熟和完善專業教材體系。同時根據本課程教學內容的變化及時調整相配套的習題與案例、實訓指導書的內容。
建設網絡平臺課程。建設網絡課程平臺,使學生擴大閱讀范圍和深度,增加相關網站的連接,提高網絡資源的使用效率,提高網絡課程的學習效果,并且實行定期更新網絡平臺內容的制度。等網站建成后會擬定課程資源上網時間表。
加大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到2013底,建成具有一定規模,設施設備完善,教學功能齊備的實習實訓工作區。改革課程考試方法,建立新的課程評價體系。
參考文獻
[1] 蔣徳喜.論汽車文化人才的培養[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2).
[2] 伍建橋.高職課程改革與課程模式的構建[J].中國高教研究,2006(2).
[3] 李鳴.汽車造型設計與社會文化[D].武漢理工大學,2005.
[4] 魏中龍,張慧.企業文化建設、教化與功能實現[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4).
[5] 張敬文.知識經濟時代企業文化建設探討[D].暨南大學,2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