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旸
摘 要:現今,在經濟全球化、貿易世界化的推動下,教育國際化也隨之產生,我國重點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已逐漸進入佳境,但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如何做好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是學校面臨的巨大挑戰。本文詳細的探討了民辦高校該如何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民辦高校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中所面臨的問題,針對所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
關鍵詞:民辦高校 國際交流與合作 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5(a)-0237-01
20世紀80年代,從全球進入經濟一體化開始,高校教育便向著國際化發展,各高校把教育教學的理念、教學的目標、教學的方向都放在了世界的舞臺上,參考世界各國的教學方法,結合本國國情和學校自身情況,引進新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教育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與國家重點高校相比,民辦高校的國際交流與合作會面臨更多的問題,但無論面臨怎樣的挑戰,為了使學校可以更好的發展,跟得上社會的步伐,輸出的人才可以具備國際視野,具備長期可雇傭能力,民辦高校都要積極的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1 民辦高校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必要性
民辦高校具有的性質之一就是它具有“企業”性,所以對于一個企業而言要想在社會環境下發展,首先必須要適應社會的變化,接受社會的上新的理念,還要想辦法提高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對于民辦學校而言,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就是其提高自身實力的辦法之一。民辦高校學生的基礎相對薄弱,民辦高校要想輸出綜合型、復合型的人才,就要為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與國際接軌,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知識,接受到國際上的教育。所以,民辦學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是現實情況的需要也其發展的必要。
2 民辦高校如何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
民辦高校要想做好國際交流與合作首先必須要樹立教育教學國際化的意識,還要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教師提供在國際舞臺上深造的機會,讓教師先接受國際上的最新理念和學術上的最新信息,然后分享給學生,拓寬學生的視野。學校不僅要“走出去”還要“引進來”,采取對外開放的教育教學模式,根據自身情況為學生引進先進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好的實踐學習環境,除此之外,民辦高校還要提高自身的經濟實力,拓展經費來源、自主開發培訓項目、學會運用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開展網絡教育,可以實時的了解新的信息,使教師、學生的教學與學習不受時間地域的限制。
3 民辦高校在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3.1 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落后,對教學國際化認識不夠
目前,有些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方式還停留在“迎來送往”“禮儀接待”的事務性和普通管理型工作上,學校領導與外事人員們只是進行簡單的參觀和簡報,在學術上并沒有深入的進行交流,缺少以學術交流為主體的學術氛圍,對于在交流中學習到可以實踐的內容也并未付諸實踐,交流訪問的工作過于形式化。學校對教學國際化認識不深入,認為為教師安排出國交流和學習的機會,接收外來學生和教師在學校進行學習和授課就是開展了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
3.2 參與人員受限與師資力量的制約
許多民辦高校的管理模式還停留在外事管理的模式下,就是校級以下的部門很少有機會可以參與到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中來,學校認為這樣性質的工作與師生的聯系不大,教師與學生的參加是沒有必要的。民辦學校的一線教師具有海外留學資歷的不多,師資力量較弱,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任務還只是以完成教學內容為主,教師缺少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機會和主動性,并且還受到自身條件的制約。
3.3 經費不足,基礎設施不完善
民辦高校的經費來源比較單一,不像國家重點高校那樣其經費有國家和政府的支持。民辦高校的所有經費都是靠教育經費來支撐的,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必然會使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近年來,各民辦高校在進行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同時又在進行著校園物質文化的建設,由此涉外專項經費就更加緊張。經費的不足導致了對外交流與合作的基礎設施的不完善,沒有專門的涉外活動場所,缺乏相應的實驗設施,致使有些課題無法進行實踐。
4 民辦高校做好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實踐工作的具體措施
4.1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加強對國際化的認識
對于國家重點高校來說,其在國際上、社會上的享譽程度是非常高的,許多外國學校會主動的與這些學校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所以,重點高校開展涉外工作是相當容易的,對于民辦高校來說,就需要積極主動的去與外國學校建立聯系,領導要重視國際交流與合作在學校教學及人才培養中的促進作用,還需注意涉外工作不能只拘于形式化,要將符合學校發展、符合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方案付諸實踐。
4.2 改變管理模式、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完善學校外事體制,在今后的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中,學校應為學生和教師提供良好的參與機會,讓教師和學生可以更直接的參與到其中,因為,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的根本原因是為了學生,教師和學生是接受知識的主體,教育教學的實施是由教師來完成的。除此之外,學校還要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提高涉外人員的綜合素質,聘請更多的一線教師、外國教師參與到學校的教育工作中來,還要為教師提供學術交流的活動,鼓勵教師開展學術研究項目,并為教師創造與外國學者探討交流的機會。
4.3 拓展經費來源,完善基礎設施
外事的工作是需要很大資金的,要想使外事得以發展,更好地服務高校的教學、科研與學科建設,必然要增加經費的投入,所以民辦高校要與國家政府保持密切的聯系,獲得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尋求地方政府的資助,與社會上的教育機構、企業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爭取到的資金一定要做到專款專用,盡快的完善國際交流與合作所用到的實驗設施,還要將完善網絡教學的內容,是學生可以實時的了解國際信息,更好的學習。
5 結語
為適應高校的進一步發展,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因為學生不僅可以在學校受到國際化的教育,還可以成為適應國際社會的人才。但民辦高校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工作的困難也是巨大的,所面臨的問題也來自多個方面,所以,這就要求民辦高校要不斷克服困難,提高自身實力,做好國際交流與合作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阮曉鶯.專題式教學在“概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及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2):123-125.
[2] 勝令霞.“概論”課專題化教學要抓好四個環節[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11(1):56-58.
[3] 柴中梅,劉月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專題化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思考[J].新疆職業大學學報,2010(3):145-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