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 在2014年法蘭克福書展上,除了紙質圖書展出,數字出版也十分活躍。出版社、技術提供商、平臺商、硬件終端制造商紛紛設展,并舉行各種講座和推介活動。
總的來說,2014法蘭克福數字出版表現為多元化、操作務實性、全產業鏈性等幾個特點,只賣內容,或只賣硬件終端,都沒有很好的效果。
從展會上看,數字出版的純硬件終端商如NOOK、TOLINO等,雖然賣力,但效果并不佳。
數字出版的專業出版不花哨而穩步發展,將內容在碎片化、結構化,進行XML,形成元數據,進行標引,通過數據挖掘、數據關聯,對專業讀者實現知識服務,滿足其各專業人員的閱讀查詢等研究需求。
數字出版的教育出版十分活躍,有各種解決方案,如電子書包、電子教室、電子黑板、課件庫和題庫等數字化產品,有內容海量、個性化定制、交互式、體驗式的特點,通過與教育渠道合作,實現了盈利。它有明確的盈利模式:B2B,教育機構為其買單。
數字出版的大眾出版富媒體、交互式等產品較多,對于出版社來說,純電子書及App開發投入較大,仍然沒有很好的盈利模式。只有與紙書配合,進行復合出版,成為增值服務,才可能獲取收入。
展會告訴我們,無論是眼花繚亂的數字出版產品,還是各種數字出版解決方案,其全產業鏈的商業模式和運營是很重要,也越來越成熟。單純轉格式換媒體終端的原版原式“電子書”,由于價格過低,還要分成,只有利于平臺商。所以,即使在知識產權保護成熟的西方國家,原版原式“電子書”也已經失去商業模式,被出版社淘汰。出版社一定要走對原有圖書內容進行深加工,提高內容附加值的路子。
從運營上看,不論是什么類型的數字出版,出版社都要掌控自己的讀者,最好是建立或共建平臺,以便管理好潛在的和實際的用戶讀者,為其提供服務,從目標讀者出發,進入其SNS群組,了解其需求,開發數字產品。而且,要定位明確,內容優質,全球銷售數字產品。
(張 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