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星馳
[摘 要]十九世紀美國文壇涌現出以霍桑為代表的一批杰出小說家。英國文壇更是迎來了蓬勃發展的春天。查爾斯·狄更斯、梅克匹斯·薩克雷、托馬斯·哈代(前期)、簡·奧斯丁、勃朗特姐妹、喬治·愛略特等文學大家,為世界讀者貢獻了一大筆寶貴的精神財富。本文將通過對《苔絲》、《紅字》、《名立場》、《簡愛》等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初探19世紀英美小說中所體現的女性主義意識。
[關鍵詞]19世紀;英美小說;女性主義
一、理論基礎
女性主義是指一個主要以女性經驗為來源與動機的社會理論與政治運動。在對社會關系進行批判之外,許多女性主義的支持者也著重于性別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動婦女的權利、利益與議題。女性主義的觀念基礎是認為,現時的社會建立于一個男性被給予了比女性更多特權的父權體系之上,女性在兩性關系中處于弱勢或從屬地位?!耙粋€人之為女人,與其說是天生的,不如說是形成的,是后天造就了女人,是傳統的習俗和男權社會的需要造就了女人?!盵1]在19世紀英美文學作品中,一個個鮮活的女性形象在作家筆下熠熠生輝,她們在自己所處的時代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抗爭,無論成功或失敗,她們的努力都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二、《苔絲》中的苔絲
《苔絲》是英國著名小說家托馬斯·哈代(1840-1928)的一部性格與環境小說。小說以資本主義農業生產方式逐漸取代傳統的小農經濟為時代背景,以作為農民階級代表的苔絲與代表物欲的亞雷克和代表精神的安琪兒兩個男人的感情糾葛為主線,展現了女主人公在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的激烈矛盾沖突中,短暫而悲劇性的一生。
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社會處于男性的絕對控制之下,男性掌握了經濟權利力進而掌握了話語權,男性意志成為整個社會主導的意志。女性被定義為男性的欣賞對象,在生活中處于依附、從屬地位。在男權社會中,貞節是衡量女人道德品行甚至是生存價值的唯一標準。因而,苔絲這個“未婚媽媽”成為墮落的象征,被世人所唾棄。
作為一名優秀的文學家,哈代不拘囿于傳統觀念的束縛,字里行間流露出對女主人公的同情和欣賞。哈代曾一針見血的指出:“他們(批評者們)不能領會本書副標題(“一個純潔的女人”)中那個形容詞的確切含義,只能將該詞與文明禮法中衍生而出的、純屬人為的意思聯系在一起。他們完全否認該詞‘自然的意思,否認該詞所應有的美學特征,更不用說他們毫不顧及他們自己的基督教在最優美的意義上對該詞所作的精神解釋了?!盵2]人們依據長期形成的社會價值觀念判斷事物,而沒有按照事物的自然屬性還原其本來面貌。至于這種社會價值體系是否具有合理性,則很少有人對此提出過質疑。作為男人,要他們主動放棄自己的優勢地位并非易事。作為女人,喪失了話語,她們的聲音是微不足道的。最終,苔絲用一種及其激烈的反抗方式殺死毀滅她幸福的人,也親手毀滅了自己。她面對死亡時流露出平靜、坦然和從容的神態表明苔絲非但不懼怕反而有些期待這一時刻的到來:“正義得到了伸張”,“大地的女兒”終于可以回歸自然了。
三、《紅字》中的白蘭
十九世紀,美國杰出的浪漫主義作家納撒尼爾·霍桑的不朽名作《紅字》講述了發生在北美殖民時期的戀愛悲劇。女主人公海絲特·白蘭嫁給了醫生奇靈渥斯,他們之間卻沒有愛情。在丈夫杳無音信的情況下,白蘭與牧師丁梅斯代爾相戀并生下女兒珠兒。白蘭被當眾懲罰,戴上標志“通奸”的紅色A字示眾。
白蘭受過良好的教育,對女性的現狀有著深刻的認識?!耙苍S她已經看到了她面臨的任務是毫無指望的。作為第一步,整個社會制度要推翻重新建樹。其次,男人的本性,或者說已經變成本性的、長期沿襲下來的習慣要作徹底的改造,此時婦女才可能取得近乎公平合理的地位。最后,及時排除掉一切其他困難,婦女還必須先進行一番自身的更有力的變革,才能利用這些初步改革的成果。然而到那時,凝聚著女性最真實的生命精髓或許已經被消耗殆盡?!盵3]白蘭是堅強、叛逆的女性代表。站在恥辱臺上,她堅貞不屈、拒絕說出孩子父親。受到不擇手段的報復時,她不卑不亢、勇敢面對??吹叫膼鄣娘柺苷勰ィ覉詻Q、提出私奔。在真相大白于天下,紅字不再是恥辱象征的時候,她選擇回來,依然把紅字戴在身上。她用心中的信念支撐著生命的沉重,她敢作敢為、不屈不撓而且樂善好施,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重。
四、《名立場》中的麗貝加·夏普
威廉·梅克匹斯·薩克雷是英國19世紀杰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尤其以揭露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虛偽本質見長。在以拿破侖戰爭為時代背景的《名立場》一書中,薩克雷塑造不朽的女性形象——麗貝加·夏普。
貝基的童年并不幸福。母親早逝,促使她幼小的心靈過早地形成了貧窮意識。她認為“她從來沒有做過姑娘,自從八歲起,她已經擔當起成年女人的角色”[4]當她還在“平克頓”女子學院的時候,她就十分渴望能過上像身邊其它女孩那樣的奢華生活。但是19世紀的英國社會,等級制度壁壘森嚴。家庭出身、財產狀況、社會地位既是衡量人與人關系的標尺,也是決定個人成敗的關鍵。
貝基的女性意識形成得很早。她不僅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而且知道什么是要實現最終目標而必不可少的依靠力量。她說她在這世界上孤身一人,除了自己的力量之外,什么都指望不上。年幼的貝基暗下決心,要利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堅韌不拔、青春性感和那些不太光明的小手段征服整個英國社會。在資本主義上流社會的社交圈里,她出盡了風頭,真可謂如魚得水。她早已看透了資產階級的虛榮和偽善,但以她的“聰明”決不會做出以卵擊石的事情。相反,她必須想方設法地讓上流社會接納她。她主動順應、迎合并利用資產階級虛偽和腐敗的特點,讓所有拜倒在她石榴裙下的男人,成為她向上攀登的墊腳石。
但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貝基不可避免地受到當時社會價值觀念的影響,所謂靠自己改變命運不過是施展全部的魅力和手腕,巧妙的周旋、依附于一個又一個有權有勢的男人中間。而更為可悲的是:在與這些男人的交往過程中,她從未付出過真心,她比任何人都瞧不起這些男人。她犧牲了愛情、埋葬了婚姻、舍棄了兒子,用風姿美貌換來的暫時成功,更表明了她的悲劇性。
五、《簡愛》中的簡愛與貝莎
以上三部作品均出自男性作家之手,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19世紀男性作家開始洞察和關注女性命運的趨勢,他們無意中為20世紀女性主義運動的蓬勃興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長久以來處于被統治、被壓抑地位的女性不再沉默,女性作家們拿起了手中的筆,開始表達她們真實的情感。“在十九世紀初期,婦女寫的小說大部分是自傳性質的,導致他們寫小說的動機之一,就是渴望她們自己的苦難得到宣泄,為她們自己的事業進行辯護……于是,她用一種過去未用過的方式來描寫女性。”[5]
5.1簡愛
十九世紀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在其自傳體小說《簡愛》中塑造了敢愛敢恨、追求平等的資產階級女性簡愛這一形象。家庭教師簡愛愛上了主人羅切斯特,在婚禮當天發現愛人的瘋妻子貝莎·梅森尚在人間,因不甘淪為他人情婦而毅然出走。經歷了磨礪和考驗的簡愛,逐漸成長為具有強烈女性主義意識的新女性。在獲得叔叔的遺產,貝莎在大火中喪生后,同羅切斯特結成了平等意義上的婚姻。簡愛的成功之處在于顛覆了19世紀英國社會普遍認同的“家里的天使”的傳統形象。一個小女人公然向父權制社會發起了挑戰,這對當時傳統觀念造成了劇烈的沖擊。簡愛擁有獨立、自尊、自愛、自強的人格。在羅切斯特苦苦挽留的情況下,她用理性戰勝了情感,宣講出著名的女性宣言,認為在上帝面前他和她是平等的。此外,簡愛認識到了:女性經濟只有在經濟獨立的前提下,才能與男性分庭抗禮,捍衛自身的利益和尊嚴。這便找到了女性長期淪為他者的原因,是其女性主義意識成熟的標志。
5.2貝莎
如果說簡愛的形象體現了作者希望有朝一日達到兩性平等相待、和諧相處的美好愿望,那么另一位女主人公貝莎則是對19世紀女性真實的生存狀況的再現。19世紀的女性正是被代表父權的社會和代表夫權的丈夫幽禁在這樣或那樣的閣樓里。美國著名女性主義批評家吉爾伯特和古芭在其著作《閣樓上的瘋女人》中指出,在19世紀英國婦女文學中,作者把她們那種反叛的沖動不是投射到主人公身上,而是投射在瘋女人或魔鬼般的女人身上…這種瘋女人的典型便是夏洛特·勃朗特的《簡·愛》中的貝莎·梅森。[7]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簡愛和貝莎看作是同一個受壓抑的女性的兩面,她們用不同的方式對社會發起了反抗。簡愛依靠的是才能、智慧、獨立自尊的人格。貝莎憑借的是孤注一擲的獻身精神,她用一把大火燒毀了幽禁她的桑菲爾德莊園,用飛蛾撲火般的行為,表現了她對摧毀禁錮女性的社會的強烈抗議。
六、結語
十九世紀英美兩國在經濟、政治和社會文化等方面有了長足的發展。文學作品作為對現實生活的反映不可避免的呈現當時社會的變化趨勢。本文通過對《苔絲》、《紅字》、《名立場》、《簡愛》等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初探19世紀英美小說中所體現的女性主義意識。這些小說中體現出女性要經濟獨立、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關系等思想,在當代社會仍然具有積極的意義。兩性本是互相依存、互相補充的關系,惟有通過男性和女性的共同努力才能使愛情更加甜蜜,婚姻更加美滿,社會更加和諧。
參考文獻:
[1]西蒙·波伏瓦.第二性——女人[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86.
[2]哈代.苔絲.吳笛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16
[3]納撒尼爾·霍桑.紅字第十三章.姚乃強譯.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05,.
[4]薩克雷.名利場第二章.賈文浩,賈文淵譯.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
[5]弗吉尼亞·吳爾夫.一間自己的房間.賈輝豐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6]論小說與小說家[M].弗吉尼亞·伍爾芙.瞿世鏡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0.
[7]程錫麟.天使與魔鬼——談閣樓上的瘋女人[J].外國文學.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