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術新++王東明
摘 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校園網絡蓬勃發展,網絡教學現已成為高等教育的重要手段。充分利用好網絡資源對全面提高教學質量具有不可估量的影響。該文主要分析了網絡教學在《天然產物鑒定與分離》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關鍵詞:網絡教學 天然產物鑒定與分離 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08(b)-0144-01
據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統計,截至2013年,中國網民規模已達到5.64億[1]。網絡已滲透到我國的各個領域和各個層面,無疑也成為新時期大學生生活的主要內容。面對網絡發達時期的大學生,有效地利用網絡來協助課程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沖擊傳統的教育模式,形成一種新的教育模式網絡化教學(Web based Instruction),是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也是教學改革的方向[2]。
天然產物鑒定與分離課程是我院綠色食品生產與檢驗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是以各類生物為研究對象,以有機化學為基礎,以化學和物理方法為手段,研究生物二次代謝產物的提取、分離、結構、功能、生物合成、化學合成與修飾及其用途的一門科學。具有信息量大、理論性與實踐性并重等特點。傳統的“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教學單一化和教與學分離”的教學方法,從發展的和與國際接軌的角度去審視,存在諸多的缺陷。
應用網絡教學對《天然產物鑒定與分離》教學的改革,目的是通過先進的教學手段和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新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合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使學生能夠真正成為知識信息的主動構建者,從而適應目前新形勢下復合型高級人才培養模式的需要。該文從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角度對《天然產物鑒定與分離》網絡教學進行總結和探討。
1 內容豐富,系統完善
網絡課程是通過網絡表現的某門學科的教學內容及實施的教學活動的總和,它包括兩個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組織起來的教學內容和網絡教學支撐環境[3]。本課程設置包含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材料、課程作業、試題試卷庫等六個部分,內容豐富。知識體系結構完整,重點、難點突出,學生可以隨時查看課程資料,預習和復習相關課程,體現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試題庫題型、題量豐富,有利于學生鞏固復習。
2 形式多樣,表現力豐富
方便學生了解該課程的主要內容、重點、難點,教學材料以文字、圖片、動畫、音頻和視頻等媒體形式發布,可充分利用網絡實現知識點之間的有效整合。如色譜柱裝柱、洗脫過程用視頻播放效果明顯,學生易于掌握操作要點。根據物質吸附性差別分離的原理較難,用flash動畫演示,生動且易于接受。教學材料導航新穎,邏輯結構清晰,層次性強,鏈接轉換時間短,使學生操作方便、靈活,有利提高學習效率。便利的條件和多樣式的教學資源可有效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 交互性強,便于解決問題
網絡教學界面操作方便、靈活,資料下載速度快。由于受到課時數和上課時間的限制,師生課堂交流時間比較少。利用網絡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教師通過多種形式(ppt、視頻、音頻、微課、圖形圖像、動畫、案例、參考文獻等)上傳課程資料,學生下載方便快捷,可選性強,利于學生隨時學習,提高師生間學習的交互控制。同時,開通答疑討論、課程問卷和教學郵箱模塊,可有效解決課下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少的這個問題。學生自己設計的天然產物提取分離方法,可以隨時上傳提取分離鑒定流程圖、試驗結果圖片等,發表個人意見,在線討論答疑,及時解決問題,實現了資源信息共享,而且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討論的情況也可作為學生學習的一個反饋,有利于教師掌握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4 擴展閱讀,豐富知識
教師向學生推薦一些與課程相關的學習網站,可以是專業的,也可以是科普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網絡資源,查閱資料,提高學習興趣,拓展天然產物提取分離與鑒定的知識。目前網絡公開課、精品課程資源豐富,優秀作品很多,教師和學生分享這些財富,也可獲得更多的多媒體課件、輔導資料和教學資料等。同時,由于網絡資源的高效性和先進性,知識更新快,通過網絡資源共享,能夠以最快的速度獲得新知識,豐富更新高校課堂內容。
5 結語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多媒體信息的自由傳輸,使得教育資源在全球交換、共享成為可能。以網絡為載體的網絡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有效改善了教學媒體的表現力和交互性,促進了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的全面優化,提高了課堂質量。
天然產物鑒定與分離網絡課程將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環境有機結合,集文字、圖像、動畫于一體,給學生留下深刻印象,同時學生通過網絡自學、自測、擴展閱讀以及互動交流充分掌握專業需要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開展網絡教學以來,反映良好,大大提高了課程教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手段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能動性,從而進一步加強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提高了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網易科技報道.中國網民數量達5.64億手機網民4.2億.http://tech.163com/13/0115/15/8L95BUOC00094MOK.html.
[2] 葛京鳳,梁彥慶,黃志英.網絡課程與課堂教學整合教學模式研究[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 2010,12(8):73-78.
[3] 谷巍,巢建國,吳啟南.《藥用植物學》網絡課程的建設與探索[J].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12(2):120-122.
[4] 吳俏華.淺談傳統課堂教學與網絡教學的結合[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9(9):143-144.
[5] 于欣,殷宗桃,梁時英.試論如何在網絡教學環境中設計高質量的交互[J].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17(2):71-72.
[6] 呂瑞蘭,解培中.網絡教學模式的探索和實踐——以信號與系統課程為例[J].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15(3):26-3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