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潘
【摘 ? ?要】信息網絡技術進入教室為建立新型的教學方式提供了契機,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擴展創造了條件,也對數學課堂教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數學課堂需要改革,而網絡化教學則是此是改革的必然趨勢之一,如何構建信息技術支持下的數學學習模式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就此筆者結合教學與課題研究過程中實際情形來談談個人看法:創設問題情境,提供網絡資源,為學生搭建教學支架,教師因材施教、給學生提供適時、適當、適量的指導和支持,并且適應性的撤消教學支架,最終讓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發展、終身學習。
【關鍵詞】信息技術 ?網絡教學 ?教學支架 ?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10.115
數學新課程標準中明確了現代信息技術在數學中的重要作用,“數學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應重視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在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作了以下方面的探索。
一、以創設情境為抓手,有效激發探索欲望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生的思維總是由問題開始的,在解決問題中得到發展。學生學習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不斷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的思維在問題思考與探索中得到促進和發展。網絡環境下的課堂教學集聲、像、動畫、文字于一體,能夠展現或模擬現實,再現生活中的真實情景,使學生進入身臨其境的問題環境,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覺和知覺器官,以各種形象的聲音和豐富的畫面,挖掘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效應,從而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產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欲望,激發求知欲。
例如,在學習《簡單的統計》一課時,我用“Flash”設計出動畫情節“小鴨游泳嬉戲”來引入新課,將它播放到學生機上:景色美麗的湖面上,小灰鴨、小黃鴨、小白鴨和小花鴨進行游泳接力比賽,畫面停留在某一個地方,許多小鴨從畫面上游過,后面又緊跟著許多小鴨。這強烈地刺激了他們的感官。這時,我適時提出有利于學生探索的問題:“你有什么辦法知道畫面上各游過多少只小灰鴨、小黃鴨、小白鴨和小花鴨嗎?”這時,學生開始議論紛紛,不僅將已有的生活經驗帶入課堂,而且開動腦筋提出自己的新問題、新方法。“學貴有疑”,“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學生在自己的座位上,自由自在地欣賞著動畫,觀看著影片,體驗著生活。在情境中產生了探索的欲望,自主學習的動力被激發出來。
二、以網絡資源為平臺,切實拓展探索空間
學習資源是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網絡資源,才會顯示網絡環境下教學的優勢。當前的網絡環境雖然有著豐富的學習資源,但就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實際情況,以及數學學科的特點而言,利用現有的網上資源很難使學生真正的能夠自主探索并學有所獲,于是,我根據學習內容,建立一些數學專題網站,將學習的素材、方式方法等內容納人其中,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索、與人合作、處理信息等能力。
三、以分層教學為手段,注重突出因材施教
在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的設計過程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原有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不同,將學習的要求、解決的問題按由淺入深、逐步進行的順序設計,使基礎差的學生能掌握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并且能適時得到幫助,并設計了良好的人機對話的界面,使學生可以回到已經講過的內容重復學習,便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和掌握。而對于程度好的學生則可以快速通過基本知識、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學習,根據自己的程度、解題速度、學習興趣,積極主動地進入提高部分進行學習。
在學生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向教師舉手提問,教師也可以通過主機監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及時通過音頻、視頻信號的傳送進行個別輔導、分組解答或轉播講解以及個別提問,這樣在數學課堂上,就實現班級的分層次教學,使得各層面的學生都在原有的數學認知的結構上充分主動地發展。
四、以自主研究為重點,不斷創新探索形式
教師提供了一些豐富的素材后,學生就要進行大量的自主探索和實踐操作。這個過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情況安排學習內容的先后,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如可以自己獨立學習,也可以與人合作,與教師交流……他們對相關的站點和學習材料進行訪問,了解有關知識,完成學習任務,真正把學習的自主權還給了學生,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積極計算時,首先建構激發學生主動學習情景,從急轉彎問題出發,引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借助多媒體課件聲音、動畫的渲染,引發學生想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方法的欲望。然后讓學生自已動手操作電腦,用數方格的方法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使學生從動手操作和相互協商討論進入主動學習的狀態。
1.動手剪拼活動和操作電腦相結合,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沿平行四邊形底邊上高剪開可以拼成長方形,從而為推導面積計算公式提供表象(關系表象),學生從直覺可以知道,拼成的長方形面積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一過程可以歸納為個別化自主學習的過程,學生處于獨立探索階段,通過自我內部矛盾來調整對表象的認知。2.在學生通過動手操作,根據表象用直覺判定拼成的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然后讓學生討論它們兩者有什么關系,有多少種不同的拼法,然后讓學生在視頻儀上演示不同剪拼過程。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從各種不同的剪拼現象中得出共同的認識,即拼成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長方形的長和寬與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分別相等。這一過程可看作是協商、會話階段,它以協作式學習模式為框架。3.根據第二、三問題自學教材,理解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推導過程,個別化自主學習和協作學習二者交互穿插,我通過多媒體網絡教室控制平臺,對學生個別化自主學習進行監視和適時的個別輔導,通過遙控和個別監視實現全體同學間的協作和交流,建構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正確意義。
教學過程始終體現以學生的學習為中心,教師只是一個參與者、組織者、指導者,為學生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協調。學生的學習告一段落后,學生可根據自己完成學習任務的情況,選出認為最優秀的學習過程和成果向全體同學進行展示,教師利用網絡的功能,使全班同學都能詳細地看到展示同學的情況,進行評價并提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在此教師可適時進行調控并提出相關問題,以引起全班同學更深層次地思考,這時的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組織者,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不是知識的擁有者和傳播者,不是權威,而是一個臨時性的、過渡性的教學支架。把學習的責任逐步從自己身上轉移到學生身上去,讓學生最終進行自主學習,成為學習的主人,承擔學習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