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芳
[摘 要]土地革命時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陸良早期地下黨組織和發動了1930的“陸良暴動”,暴動震驚了全省,打響了滇東武裝斗爭的第一槍,在云南革命史跡中具有重要作用。“陸良暴動”雖然失敗了,但播下了革命斗爭的火種。“陸良暴動”的意義是巨大的,其影響也是深遠的,凡是經過這場斗爭鍛煉考驗的同志,后業成為了黨在陸良領導抗日斗爭、解放斗爭的中堅力量,其敢于反抗敢于斗爭敢于為貧苦百姓翻身求解放的精神永遠影響著陸良人民,也激勵著今天的青少年。
[關鍵詞]“陸良暴動”;滇東;武裝斗爭
陸良是中國共產黨在云南開展革命活動較早的縣之一。一九二八年程熙文等陸良進步青年在昆明創辦了《陸潮》,并到陸良秘密宣傳革命思想和馬列主義。一九二八年,中共云南省臨委抓住中共秘密黨員熊從周到陸良任國民黨縣長的有利時機,派出特派員和抽調地下黨員到陸良開展地下工作,當時調入陸良的有:陳熙文、吳永康、楊立人、王啟瑞、劉苑梅、徐文烈、楊東明、阿希白等十多名黨員和積極分子到陸良開展工作。于一九二九年三月建立了中共陸良縣特別支部,之后省臨委書記王德三同志到陸良視察工作并向黨員傳達“六大”會議精神,制定了《陸良工作大綱》,并派省委宣傳部長張經辰來陸良指導和幫助工作,先后建立了中共陸良縣委,陸良中心縣委和城區、三岔河、馬街三個黨支部和團縣委。在陸良城鄉廣泛開展學運、農運、兵運和統戰工作,為開展武裝斗爭做準備。
王德三云南祥云人,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廣州黃浦軍校政治教官,1927年被黨組織派回昆明,任中共云南特別委員會地書記,1930年由于叛徒的出賣被捕,在昆明英勇就義,享年30歲。
“陸良暴動”是中共陸良中心縣委根據省委的部署發動的一次規模較大的武裝斗爭,是滇東地區武裝斗爭的先聲。1930年上半年,省臨委宣傳部長張經辰到陸良,在“舊州會議”上布置了暴動的準備工作,成立了以吳永康為首的“兵委會”,決定將暴動武裝暫編為紅軍三十八軍,下轄三個師一個獨立旅,根據省委的部署,縣委制定了武裝暴動的具體計劃。
吳永康,會澤縣小烏龍村人,1924年考入云南省第三師范學校,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省臨委派吳永康到陸良第一小學任教,后調往三岔河小學任校長,1930年陸良暴動任暫編紅軍三十八軍軍長,暴動失敗后,由熊從周縣長安全轉移出陸良。
1930年7月3日晚,“陸良暴動”開始了,暴動部隊兵分三路,一是舊州、白鶴堡一路,由第一師、第二師的師長方鶴鳴、康建設侯率領的武裝首先摧毀了敵板橋公安分局順,殺了局長盧永慶等四人,隨后奔襲舊州敵分團首李蘭亭的老巢,擊斃了舊州分團首李蘭亭,搗毀其老巢,首戰告捷而乘勝挺進到縣城郊外的普濟寺、大潑樹一帶,等待三岔河一路的正面攻城部隊。
方鶴鳴,陸良板橋白鶴堡人,青年時投入滇軍胡若愚部,后因作戰勇敢升為營長,1927年滇系軍閥混戰,率陸良籍士兵回鄉,1929年熊縣長委任為縣團防大隊的中隊長,1930年陸良暴動時為“兵委會”成員,并擔任暴動部隊暫編三十八軍第二師師長,暴動失敗后被叛徒殺害,年僅31歲。
康建侯,曲請三寶人,1923年就讀于昆明成德中學,1926年在廣州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省臨委派其到陸良舊州小學任校長,以校長身份作掩護開展革命工作,1930年參加陸良暴動并任暫編三十八軍第二師師長,暴動失敗后,被熊縣長安全轉移。
二是三岔河一路,由軍長吳永康指揮軍直部200余人武裝,天黑進入埋伏地,包圍了“孫公館”,“孫公館”是當時縣團防大隊長孫昆的住宅,孫昆是當時任龍云的參謀長孫渡的胞弟。派偵察員陳玉才兩次偵察,現敵人毫無戒備,待馬街、老鴉召的武裝會集后,準備行動。此時出現了一個意外事件,三岔河一個外號叫“雞司令”的慣偷,邀約了一伙人搶竊曲靖商人停泊的黃豆船,商人到“孫公館”報案,孫玉山吹哨緊急集合武裝人員出動,暴動部隊一時弄不清真情,誤認為暴動機密泄漏,敵已有準備,吳永康等領導人研究認為敵人武器精良,并彈藥充足,硬打就要吃虧,決定停止行動,分散回原地聽候通知。由于敵情判斷錯誤,錯失良機,計劃落空。
三是獨立旅留在縣城做內應,待一、二路完成任務后到普濟寺匯合,一起攻城,做內應。城內也休息好了接應準備。當天王啟瑞張鎮樞、鄭明昌、羅宗祜以縣師范學校碾米為由,拿到了城門鑰匙,通夜半開東門,李殺白派張秉仁、何漢名、黃德名持械把守南門,并派人察看了團防總局、公安局,均無戒備,汪德生等二十余人準備了大量的手電筒,等待兩路會師的攻城部隊到來,里應外合。
舊州、白鶴堡一路勝利完成預計任務到達指定地點等待三岔河一路,但始終聯系不上,在普濟寺等到快天亮時都沒有等到三岔河一路,估計出了問題,只得繞城而過,把部隊拉上白鶴堡后山,在陸良、馬龍、曲靖、宜良四縣交界的牛頭山打游擊,浴血奮戰一個多月后,由于敵眾我寡,在滑泥坡一戰,被敵人全部打散,方鶴鳴、陳東祜、馬朝亮各自突圍脫險,二師師長方鶴嗚同少數人脫險后在磨盤山農民的田房里休息,被混入部隊的反動族長方茂圖(方齋公)乘方鶴鳴熟睡之機,指使方紹堂(外號貓臉)用大石頭砸死,方茂圖還借此向反動勢力討好“報功”,熊縣長對這種人很痛恨,最終以“陪殺”的罪名將其槍決。
暴動失敗后,白色恐怖籠罩陸良,此時,中共秘密黨員熊從周,以縣長的合法身份作掩護,沉著機智,巧妙應對,把吳永康、徐文烈等一批參加暴動的人員,安全轉移出縣城,并平息了事態,只有少數的武裝人員不得不槍決。為了不引起省政府的警覺,熊縣長以“無名散匪假借共產黨之名,行搶劫報仇之實”上報結案。
“陸良暴動”雖然失敗了,但在陸良大地上播下了革命的火種,并有力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滇東武裝斗爭的第一槍,是云南省臨委進行武裝斗爭的一種嘗試,為以后的武裝斗爭積累了經驗。
參考文獻:
[1]《陸良縣志》第28篇人物,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1991年。
[2]《中共陸良地方黨史資料》專題資料篇,云南新聞出版局出版,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