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鋒 李玉柳 劉翠華
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診治分析
張書鋒 李玉柳 劉翠華
目的 探討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診治方法。方法 84例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患者, 觀察其臨床診治效果。結果 患者經合理治療后, 臨床癥狀及血鈉水平均于24~48 h內得到糾正, 未出現死亡病例。結論 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需應予以高度重視, 及早診斷, 經補充鈉鹽綜合性治療, 達到理想療效。
腎病綜合征;低鈉血癥;診治在腎病綜合征發生時, 因為大量缺少血漿白蛋白, 產生低蛋白血癥, 此情況導致患者肢體發生明顯水腫現象, 且胃腸道存在較為顯著水腫癥狀, 消化系統功能因此而明顯失調,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為惡心、嘔吐及腹瀉。在中醫學理論中認為此情況為濕濁中阻, 胃失和降。腎病綜合征在治療過程中往往需緩解水腫癥狀, 予以大量利尿劑, 并確保飲食低鈉,由此引發低鈉血癥, 發生低鈉血癥時若未予以合理處理往往引發嚴重后果。本文選取84例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患者,予以合理治療, 效果明顯,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0年4月~2013年8月收治的84例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患者, 其中男56例, 女28例;年齡22~55歲, 平均年齡(35.6±3.6)歲;初始治療時腎病綜合征患者有26例, 復發性腎病綜合征患者58例。腎病綜合征診斷標準為嚴重水腫癥狀;低蛋白血癥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30 g/L);嚴重蛋白尿癥狀, 24 h尿蛋白水平≥3.5 g;高脂血癥患者。排除標準:患者存在繼發性腎病綜合征, 包括紫癜性腎炎、糖尿病腎病等。患者病程均超過8個月, 且血鈉低于130 mmol/L時顯示腎病綜合征并發低鈉血癥。患者主要臨床表現有精神萎靡、乏力、惡心、嘔吐、尿量減少等;其中發生視物模糊患者12例, 存在劇烈頭痛患者18例,存在休克癥狀患者4例。按照Watted低鈉血癥分度標準:顯示輕度低鈉血癥血鈉水平>125 mmol/L 患者為24例;顯示中度低鈉血癥血鈉水平121~125 mmol/L患者36例;顯示重度低鈉血癥血鈉110~120 mmol/L患者20例;顯示極重度低鈉血癥血鈉<110 mmol/L患者4例。在所選取的84例患者中,對其疾病引發誘因分析顯示, 長時間禁鹽患者32例, 利尿劑未合理應用患者20例, 無平衡電解質患者12例, 無完善腎上腺皮質功能患者8例, 發生急性感染患者12例。
1.2 方法 患者顯示輕度低鈉血癥時無需予以靜脈補充,可保持常規含鈉飲食;患者顯示血鈉水平<120 mmol/L呈現中、重度癥狀時, 可靜脈滴注3%高滲鹽水, 氯化鈉應用量應參考公式:(135-血清鈉實際測定值)×體重(kg)×0.6/17,治療第1天靜脈應用含鈉量為1/2~1/3, 然后根據患者電解質情況予以合理調整及補給。對患者予以適量補鉀、補鈣處理,存在顯著高顱壓癥狀患者應用甘露醇降進行降低顱壓處理。而需平衡患者低蛋白血癥, 則補充適宜白蛋白、血漿以便緩解組織水腫癥狀;選取腎毒性含有量較低的抗菌素, 如有必要可予以充足糖皮質激素進行沖擊治療。
在本文選取的84例患者中, 通過合理治療后, 臨床癥狀表、血鈉均在24~48 h內得到糾正, 鉀、氯、鈣等基本恢復到正常水平, 未出現患者死亡。
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時, 患者血清鈉離子含量明顯降低, 導致血漿晶體滲透壓減少, 因為滲透壓出現改變, 血漿內水分相應轉移到組織中[2], 使得間質性水腫產生, 而腎病綜合征患者往往存在低蛋白血癥, 而且低鈉血癥會的導致血漿滲透壓持續下降, 出現更為強烈組織水腫癥狀, 持續細胞內水腫癥狀, 最嚴重時會產生腦水腫, 患者出現頭痛、昏迷、抽搐現象。大量水分逐漸轉移至組織間隙使得血容量無法保持充足, 從而引發循環衰竭, 情況嚴重時會產生低血容量休克或昏迷等危險情況。低血鈉會導致神經肌肉出現應激性降低現象, 促使腸鳴音下降、腹脹、四肢肌張力減弱等癥狀發生。低鈉血癥往往導致胃腸道細胞水腫癥狀從而產生厭食、惡心、嘔吐等不良癥狀[3]。經研究分析發現, 臨床中產生腎病綜合征主要原因為:未合理應用強力利尿劑;惡心嘔吐癥狀頻繁性較高;控制水腫時間過長采取忌鹽或限制鹽攝取量;合并呼吸道感染或腸道感染。當腎病綜合征患者出現惡心、嘔吐、頭痛、抽搐、精神萎靡、嗜睡、躁動、驚厥等癥狀時, 需考慮是否存在低鈉血癥, 在臨床檢測血鈉<135 mmol/L時可以確定患者為低鈉血癥。經臨床研究可知, 腎病綜合征常伴低蛋白血癥, 如合并低鈉血癥會導致患者血漿滲透壓持續降低, 由此引發更為嚴重組織水腫和細胞水腫癥狀。當水分轉移到組織間時會使得血容量不足, 導致循環衰弱, 在情況較為嚴重時會導致患者出現昏迷或低血量休克等癥狀。在腎病綜合征患者治療時若存在精神萎靡、惡心、嘔吐、厭食、頑固性進行性水腫、少尿、血壓下降癥狀, 予以利尿劑未得到理想效果患者時需得到足夠重視, 考慮其是否出現低鈉血癥, 并及時予以檢查診斷。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治療時應用3%氯化鈉高張溶液進行靜脈滴注, 予以鈉鹽補充時保持適宜速度不可太快, 大量予以高滲鹽水時, 往往提高滲透性脫髓鞘綜合征產生幾率, 臨床治療時在血鈉濃度升高恢復至125 mmol/L時需注意保持適宜補鈉速度[4]。患者治療過程中需注意低鈉血癥往往存在低鉀、低鈣等電解質紊亂現象, 因此需適宜補鉀、補鈣, 避免感染發生, 存在顯著高顱壓時可應用甘露醇進行降顱壓處理。而且治療低蛋白血癥, 采用白蛋白、血漿可緩解組織水腫癥狀, 通過綜合治療實現理想治療效果。
綜上所述, 患者經治療后均痊愈, 效果明顯, 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因此及時診斷治療對于腎病綜合征合并低鈉血癥具有重要意義。
[1] 王鑫, 張國民, 宋英華.肝硬化腹水合并低鈉血癥診治分析.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 2011, 19(7):1199-1200.
[2] 潘利平, 徐繼來, 莊建光.腦出血患者低鈉血癥臨床分析.中華全科醫學, 2010, 8(11):1398-1399.
[3] 宋立新, 王洪娟.中樞性低鈉血癥的診治體會.中國醫藥導報, 2011, 8(26):150-151.
[4] 邵春香, 郭暉, 張弘娟, 等.蛛網膜下腔出血并發低鈉血癥36例臨床分析.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1, 25(9):920-921.
2014-07-07]
450000 河南省鄭州市兒童醫院腎臟風濕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