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草
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使用及護理
王草
目的 探討血液透析患者動靜脈內瘺的早期使用及護理要點, 為臨床提供借鑒。方法 對有動靜脈內瘺患者進行精心護理, 教會患者進行自我護理及自我監測。結果 患者動靜脈內瘺搏動有力、充盈良好、穿刺成功率高、均達到滿意治療效果。結論 動靜脈內瘺的前期使用及科學護理, 對保持動靜脈內瘺長期安全通暢, 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和延長患者生命有著重要意義。
血液透析;動靜脈內瘺;使用;護理
現如今血液透析是一種有效的延長慢性腎功能衰竭患者生命的治療方法, 一個成熟、穩定的動靜脈內瘺是維持血液透析患者能夠順利完成治療, 達到滿意治療效果的前提, 是患者賴以生存的“生命線”[1]。一個好的動靜脈動靜脈內瘺既要保證充足的血流量和透析效果, 又要能長期使用, 使尿毒癥患者得以有效透析而長期存活;但由于動靜脈內瘺需要反復穿刺, 極易引起各種并發癥的發生, 致使動靜脈內瘺不能正常使用;因此科學地維護血管通路成為醫務人員護理工作的重點, 特別是動靜脈內瘺成熟初期, 首次使用的方法,對動靜脈內瘺的進一步成熟與穩定有著密切的關系, 現將作者在臨床護理工作中對動靜脈動靜脈內瘺的護理及注意事項分析總結如下。
采用各種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 讓患者了解動靜脈內瘺的知識, 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動靜脈內瘺的自我監測與護理:①囑患者每日檢查動靜脈內瘺有無震顫或血管雜音3~4次, 如發現動靜脈內瘺震顫減弱或血管雜音消失及疼痛, 應立即到醫院診治。②指導患者嚴格控制水分的攝入, 兩次透析間期體重增長不超過2 kg(即不超過干體重的 5%)為宜,準確測量透析前后體重, 避免過度脫水引起透析中低血壓的發生, 造成動靜脈內瘺閉塞。③每天自我監測血壓, 遵醫囑按時服藥, 發現血壓過高或過低要及時就醫。
2.1 動靜脈內瘺使用時間 一般情況下動靜脈內瘺術后4~8周, 血管充盈良好, 觸及血管震顫或波動有力、血管壁變薄、無硬結即可正常使用。但要注意特殊人群的動靜脈內瘺情況, 如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及血管條件差的患者, 可適當延長到術后 6~8 周再用。
2.2 穿刺注意事項 如條件允許最好在動靜脈內瘺首次使用前對動靜脈內瘺血流量進行彩超檢查, 適合數值在250~350 ml/min為宜。選擇技術過硬的護士進行穿刺, 穿刺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 消毒范圍>5 cm。初次使用動靜脈內瘺, 建議用小號穿刺針進行穿刺, 或只在動靜脈內瘺上穿刺一條通路, 另一條通路避開動靜脈內瘺;并采用較低的血流量(150~200 ml/min) , 以降低對動靜脈內瘺的刺激和損傷。動靜脈內瘺要有計劃的穿刺, 穿刺部位要輪流更換, 避免定點穿刺, 以防止血管擴張、彈性減弱、產生硬結節瘢痕及動脈瘤,影響動靜脈內瘺使用壽命。
2.3 穿刺方法 動靜脈內瘺穿刺應選擇相對較直且富有彈性的血管段穿刺, 動脈穿刺點距吻合口>2 cm( 最好5~6 cm),靜脈穿刺點距動脈穿刺點一般8~10 cm 以上, 若兩點太近則易發生動靜脈內瘺狹窄及動靜脈短路, 另外也不利于拔針后穿刺點的壓迫止血。穿刺方法首選繩梯法, 其次紐扣法, 切忌定點穿刺法, 每次進針點距上次進針點 >1~2 cm , 以有利于損傷的血管內膜及針眼處的皮膚修復, 切忌在吻合口、狹窄處或者血管解剖彎曲部位進針。一般動靜脈內瘺穿刺進針的角度為 20°, 但如遇動靜脈內瘺血管壁較厚者, 進針角度應增加到 30~40°。穿刺前先用食指指腹觸摸血管, 觀察其走向、深淺及管壁厚度, 消毒皮膚, 扎止血帶, 左手拇指壓住動靜脈內瘺血管, 并向后繃緊皮膚, 使其固定;對于老年皮膚松馳者, 操作者可用左手食指、中指分別繃緊血管兩側皮膚, 使血管不易滾動, 右手持針由血管側壁刺入, 以增加對皮下組織及中樞神經的保護, 可有效防止穿刺針在血液透析過程中從血管內滑脫, 但疼痛感較明顯。血管壁硬者, 可從血管上方進針, 且角度宜大, 針頭斜面已進入血管后再平行進針少許[2]。2.4 穿刺方向的選擇 動靜脈內瘺靜脈穿刺方向一般為向心穿刺, 以前研究認為動脈穿刺針頭應指向遠心端, 可減少血液再循環, 提高對尿素氮及肌酐清除率。但近幾年研究又認為, 在同等條件下, 動脈端逆穿和順穿無顯著差異性, 對血液的再循環影響不大, 血流量充足時, 不影響透析效果。且臨床實踐表明, 由于血流的沖擊作用, 長期逆穿可使動靜脈內瘺血管擴張局限在穿刺點與瘺口之間, 易形成動脈瘤進而形成血栓, 使血流減少或血管閉塞。另外動脈端順穿操作簡便、省力、容易掌握進針角度, 一次穿刺成功率高, 且拔針時容易壓迫止血, 避免引起血腫, 有效減少了動靜脈內瘺并發癥的發生, 同時也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 提高了工作效率。
透析結束后 , 一般采用止血貼加無菌小紗布, 外加彈力繃帶壓迫止血。用無菌棉球指壓穿刺點 , 以皮膚及血管進針點為著力點, 壓迫15~20 min, 個別患者應視血壓、動靜脈內瘺壓力、凝血功能、抗凝劑用量而調整壓迫時間。力度以不滲血又能捫及震顫或聽到血管雜音為宜;用力過輕, 穿刺點易滲血形成血腫;壓力過重或壓迫時間過長易致血管內血栓形成。確定止血后先將彈力繃帶放松重新輕輕固定, 切勿立即除去壓迫球, 以防穿刺點再次出血。若動靜脈內瘺出現出血腫脹、疼痛, 須立即按壓腫脹部位, 必要時回透析室做相應處理[3]。
[1] 倪衛君.血透患者動靜脈動靜脈內瘺160 例護理分析.內蒙古中醫藥, 2013(4):133.
[2] 劉燕.延長動靜脈動靜脈內瘺使用壽命的護理體會.海南醫學, 2008, 19(9):78-79.
[3] 劉平, 張曉燕.動靜脈動靜脈內瘺的護理體會.臨床合理用藥, 2013(22):131.
2014-06-23]
474500 河南省西峽縣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