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江平
產后出血的護理
潘江平
總結了6例產后大出血的原因(子宮收縮乏力、胎盤因素、軟產道裂傷、凝血功能障礙)及護理, 認為加強產時、產前、產后預防護理措施能大大降低產后大出血的發生率。
產后出血;監測;護理
產后大出血是指胎兒娩出24 h內失血量超過500 ml, 剖宮產時超過1000 ml咜是分娩期的嚴重并發癥, 居我國產婦死亡原因首位, 引起產后出血的原因有宮縮乏力、軟產道裂傷、胎盤因素、凝血功能障礙等[1]。產后大出血可引起一系列并發癥, 嚴重影響產婦的健康及以后的生活質量, 可見積極預防及治療是關鍵, 現將本院2014年1~4月6例產后出血原因及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本院2014年1~4月住院分娩產婦298例, 其中剖宮產226例, 占76%, 陰道分娩72例, 占24%;院外分娩1例, 占0.3%;產后大出血6例, 出血量為500~900 ml。出血原因:子宮收縮乏力致產后出血4例, 胎盤因素1例, 軟產道損傷1例。
1.2 處理原則 針對出血原因, 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糾正失血性休克、防止感染。
出血病因:6例病例中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后出血4例,是產后出血最常見的原因, 常見因素:全身因素、產后因素、子宮因素、藥物因素。胎盤因素所致出血1例, 常見因素:胎盤滯留、胎盤植入、胎盤部分殘留。軟產道裂傷所致出血1例, 常見原因:陰道手術助產(如產鉗助產、臀牽引術)、巨大胎兒分娩、急產、軟產道靜脈曲張、外陰水腫、軟產道組織彈性差而產力過強等, 凝血功能障礙:任何原發或繼發的凝血功能異常均能造成產后出血, 本院6例中無此原因引起產后出血, 6例產后出血中無死亡率, 治愈率100%。
3.1 產前預防護理措施 做好系統圍產保健, 對高危人群進行一般轉診和緊急轉診, 防止產后出血的發生。加強孕前和孕期保健, 有凝血功能障礙和相關疾病者應積極治療后再孕, 必要時應在早孕時終止妊娠, 做好計劃生育宣傳工作減少人工流產, 重視對高危孕婦的產前檢查, 提前在有搶救條件的醫院入院, 預防產后出血的發生[2]。
3.2 產時預防護理措施 ①做好心理護理, 大多數孕婦是初產婦, 對生產懷有恐懼心理, 消除因恐懼、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而造成的宮縮乏力等發生概率。②正確處理產程:第一產程提供舒適環境, 注意產婦休息飲食, 防止疲勞和產程延長,合理使用鎮靜劑;第二產程認真保護會陰, 正確掌握會陰側切指征和時機, 正確指導產婦使用腹壓, 避免胎兒過快娩出,造成軟產道裂傷;第三產程避免過早牽拉臍帶, 胎盤娩出后仔細檢查胎盤、胎膜有無缺損, 檢查軟產道有無損傷及血腫。
3.3 產后預防的護理措施 ①密切觀察子宮收縮情況, 產后2 h是產后出血發生高峰期, 因此助產士應嚴密觀察子宮軟硬度、宮底高度, 鼓勵產婦讓新生兒進行早吸允, 反射性引起子宮收縮, 減少出血。②密切觀察生命體征變化, 產婦產后易疲勞, 助產士應及時測量生命體征、陰道出血量。當失血量達到機體不能再代償時, 會出現口渴、打哈欠、眩暈、惡心嘔吐、煩躁不安、胸悶、呼吸急迫、面色蒼白及血壓下
降等休克癥狀, 故對小量持續出血也不可忽視。③正確估計出血量, 臨床上一般用彎盤收集血液后放入量杯測量失血量。3.4 產后出血的搶救 ①患者取平臥位, 給予吸氧保暖。②開放靜脈通道, 做好配血工作。③密切觀察生命體征及陰道出血情況, 準確估計出血量。④根據醫囑補充血容量, 行抗休克治療。⑤尋找出血原因, 行相應的處理, 子宮收縮乏力者按摩子宮, 壓出宮腔內積血及凝血塊, 給予縮宮素, 胎盤滯留者立即排空膀胱協助胎盤娩出, 若出血量多則行人工剝離胎盤或清宮術, 軟產道裂傷者找出出血的部位行修補術,凝血功能障礙者, 遵醫囑給予促凝止血藥物。⑥出血無法控制者, 做好子宮切除的手術準備。⑦合理使用抗生素, 防止感染的發生。
3.5 產后護理 ①產后出血的產婦因產后失血多, 體力消耗大, 飲食宜提供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 忌生冷硬刺激性食物。②心理支持與自我調適指導, 向產婦做好環境介紹和與產婦有關的儀器操作目的與配合說明, 減少產婦緊張恐懼情緒。產婦宜臥床休息, 以利體力恢復。24 h后生命體征平穩, 體力恢復良好者可下床活動, 但不可操之過急, 活動應循序漸進, 第一次下床前應先在床旁坐20~30 min后方可下床活動, 以防體位性低血壓。③健康問題與護理指導, 產后出血產婦最常見問題: a.疲乏:要求產婦臥床休息,觀察皮膚顏色、溫度、陰道流血性質與量。b.感染的危險:注意個人衛生, 勤洗、勤換內衣褲, 保持會陰清潔, 產褥期禁盆浴及性生活。c.用藥指導:縮宮素是婦產科臨床應用最普遍的藥物之一, 是治療產后出血的首選藥物, 加強宮縮是治療宮縮乏力最迅速有效的止血方法。
[1] 謝幸, 茍文麗.婦產科學.第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3: 447.
[2] 王萍.產后出血的護理.湖南當代護士, 2010(05):107.
2014-06-23]
430040 武漢市東西湖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