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 馮書青
公共衛生服務是我國衛生事業發展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主要發揮承擔疾病預防及保健等一些公共衛生服務的發展, 加強公共衛生服務管理, 提高公共衛生服務質量管理[1],本文就我國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管理新模式探討分析。
1.1 將公共衛生服務納入社區服務體系, 實現公共衛生在社區服務的發展目標是政府履行的公共衛生職責, 維護居民健康公平, 滿足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需求的有效手段。所以,發展基層公共衛生服務, 首先需要明確公共衛生服務的性質,將納入我國衛生發展體系。建立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功能的框架, 基層公共衛生不能局限于預防與保健, 還要具有拓展功能。
1.2 在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中要明確服務項目, 要有合理的人員及設備配置, 同時能夠有效地處理公共衛生突發事件,也能體現出公共衛生服務的職責[2]。
1.3 明確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功能和職責, 社區將成為公共衛生的操作層, 上級部門為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管理層和操作層。
1.4 建立公共衛生服務的準入制度, 規范基層公共衛生管理, 包括機構的設置、場地、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構成等一些準入制度, 加大人員的建設。
1.5 加強傳染病及其他疾病管理, 體現公共衛生服務的重要性, 建立完善的群眾參與和民主監督機制[3]。
1.6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主要承擔傳染病、精神衛生、慢性病和居民健康體檢單管理等一些基礎的公共衛生服務, 也是承擔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工作。
2.1 居民能夠享受公共衛生服務及衛生保健, 就是一些常見病能夠在社區看, 這樣就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也推動公共衛生服務的均等化。
2.2 居民至少已經使用基本衛生保健和第一級轉診設施。所有人在可能的范圍之內積極參加自己和家庭的保健工作,而且能夠參加社區的衛生活動。
2.3 公共衛生服務每年將60歲以上老年人納入公共衛生管理服務內容, 每年給老人進行免費體檢及健康教育。
2.4 居民享有公共衛生服務是居民得到最基本、最有效的公共衛生服務, 也是保障居民健康權利;這就是說公共衛生服務方面人人享有相同的平等權利[4]。
2.5 公共衛生服務每年按項目向居民提供免費的項目, 根據各地的條件可以在國家統一的項目上增加服務項目。
2.6 居民享有公共衛生服務, 政府部門要在各個環節加以配合及其支持, 使居民無后顧之憂。
3.1 對于我國現在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的設施, 要加大投入建設, 尤其是提高基層醫護人員的各種福利待遇。
3.2 加大對公共衛生服務資金的投入, 使公共服務能夠正常的運營, 尤其是對那些免費項目要得到保障。
3.3 加強對公共衛生服務的醫護, 醫院進行相關業務的學習培訓, 這樣可以提高自身素質及業務水平, 也可以根據需要招聘一些醫務人員來補充隊伍建設, 使我國的公共衛生更上一層樓[5]。
近幾年我國公共衛生的建設及投入有明顯的進步, 表明我國基層衛生服務已經均等化, 表現出我國居民享有公共衛生服務的完善化, 是我國公共衛生服務改革的重要見證。
[1]董軍.衛生事業管理學 .科學出版社 , 2009:9.
[2]陳林.基層公共衛生服務現狀研究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3(4):8.
[3]袁璟.新醫改環境下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山東大學, 2012(12):3.
[4]婁二朋 .中國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建設中的政府職責.河南大學,2010(5):1.
[5]楊俊偉 .河南省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現狀.鄭州大學, 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