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子逸
[摘 要]中國的神話往往是零散的,缺乏體系。先妣神話出現在各種古典文獻當中往往也只是寥寥數語,但是先妣神話的研究卻是關乎中國文化源頭中文化始祖的重要一部分。對于零散的材料也能做出具有價值的研究正是人類學的重要特點。
[關鍵詞]先妣神話;中國古史;履跡生子
人類學對中國上古歷史的研究是歷史人類學的重要問題。上古時期的神話是中國文化的源頭。神話是人類學對文化追根溯源必不可缺的重要手段。神話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缺乏文字記載的歷史,上古歷史對后世有著深刻的影響,影響之大現在依舊無法評估。神話與歷史在中國長期是不做區(qū)分的,在戰(zhàn)國時代的諸子百家一些著作中已有所體現,如《尚書》作為中國現存最早的古書,卻記載了堯舜禹介乎于神話與歷史人物的事跡。
清朝滅亡后,從周至清的歷史書寫的合法性開始遭到質疑。王國維在《殷周制度論》中以傳統(tǒng)治經學的方法截斷眾流,從“殷周制度變革”的時間點開始看待中國的歷史?!兑笾苤贫日摗分袑⒁笾苤贫茸兏锖螽a生的“立長立嫡制”、“同姓不婚制”和“廟制”作為中國的基礎。(1)雖然這種觀點在后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但是隨著考古學的發(fā)現,例如李濟通過商周武器“戈”形狀與紋飾的研究,證明了殷周之間的連續(xù)性。許多學者都認為商以前的文明對理解后來的中國文化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傅斯年曾經在其《夷夏東西說》中探討過。夷夏東西說在1933年由傅斯年提出,是過時的中國史前文化起源理論。此說認為商代文化由二個族群建立:商朝的西部由夏族群開發(fā),并且商朝的東部由夷族群開發(fā)。直到大約1960年以前,中國和西方史學家都以這個假說來解釋中國的史前史。
我們的歷史究竟該從何時開始算起這點尚不好說,但是當我們看過一些關于上古神話的研究,我們會發(fā)現上古對后續(xù)中國的影響仍在延續(xù)
20世紀20年代至40年代,荷馬史詩、希臘悲劇、北歐神話等進入中國,茅盾開創(chuàng)了人類學的神話觀,《中國神話研究初探》是中國神話研究的奠基之作。關于神話的人類學、民俗學研究分析也得到引入,如弗雷澤的《金枝》等,再加上顧頡剛的“古史辨”試圖區(qū)分了中國的歷史與神話。中國的神話研究在40年代前后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在聞一多這里集中體現出來。
聞一多上古神話研究,是學者時期的聞一多一項十分重要的學術成果,它具體體現在《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伏羲考》等神話學論著中。
在《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2)一文分析了上古一些民族的先妣神話,即各民族的祖先出生的神話。
聞一多先從《詩經·曹風》的《候人篇》出發(fā),將《候人篇》理解為一個女子私奔去見她心愛的男子,而沒有迎著。其中“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饑?!贝笠馐羌九谀仙匠Y等待男子欲通淫。
高唐神女傳說的文本《文選·高唐賦》其中包含,楚襄王幸高唐神女于巫山,并在巫山上立朝云廟。
聞一多敏銳的發(fā)現《候人篇》與《高唐賦》許多要素相似,通過許多可信古典文獻的證據,證明《候人篇》中的四句“薈兮蔚兮,南山朝隮。婉兮孌兮,季女斯饑。”是用典,用古代高唐神女神話的典故來詠曹女。
根據《禮記·月令》記載的祭祀高禖:“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于高禖之前。”
古代各民族所記的高禖全是該民族的先妣。云夢即是高唐神女所在,而楚先王幸神女,與祭祀高禖的情況相似,云夢就是楚的高禖。
古代各民族所記的高禖全是該民族的先妣。夏人的先妣是涂山氏神禖女媧,《史記·夏本紀》中有所記載。《禮記·月令》曰:“高辛氏之出,玄鳥遺卵,娀簡吞之而生契,后王以為媒官嘉祥而立其祠。”這是殷人的高禖、簡狄是其先妣的證據?!遏旐灐らs宮》里傳說閟宮是先妣姜嫄的證據。
夏商周三民族都以其先妣為高禖,聞一多認為楚民族的高禖也不會例外,楚人所祭祀的高禖高唐神,就是“厥初生民”的始祖高陽氏,楚的先祖不是帝顓頊而是他的妻子女祿。本來高陽氏應該是女祿氏的氏族名,不是顓頊的,因為在母系社會中,男子出嫁給女子,以女家的氏為氏。隨著時間的流失,人們認為權力應該在男人手中,將“生民”的權力也轉變給了男人。
《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是用民俗學、神話學方法探究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經典之作。以楚襄王幸巫山神女的傳說為主的神話研究表明聞一多一定程度上受那一時期引進的西方神話研究的影響。
與聞一多相似,著名的文學家、紅學家周策縱也對中國古典文學中的神話有過探究。周策縱先生用治經學的方法,探究了中國浪漫文學中受“巫”的影響,其中涉及了對神話儀式的研究。
周策縱也是從《詩經》中有關男女的一首詩說起,《詩經·齊風·南山》刺齊襄公與其嫁給魯恒公的妹妹文姜通淫。周策縱認為,齊襄公淫乎其妹以及齊國當時長女不嫁為“巫兒”,表明齊國當時受巫的風俗影響,男女關系比較自由。(3)
詩中迎親禮“葛屨五兩”據周策縱考證,是東晉時候依然保留的民俗,即男家要送麻鞋到女家“以履女”,就是說讓新娘去踐踏一下。“葛”在詩經中大量運用以為結婚典禮的祝賀詞,,用葛履作禮物并且由新娘踐履一下,是延續(xù)后嗣,繁殖人口的象征性實踐。而“履”象征發(fā)生性行為或者生育。
由“履”的談論,周策縱聯(lián)系到了《易》坤卦:“履霜,堅冰至?!彼J為這個和古代婚姻習俗有著密切的關系。關于古代中國的婚期歷來有許多爭論,周策縱主張秋冬說,認為“履霜”是婚姻的儀式,男為陽,女為陰,男女結合為陰陽交融。這也解釋了媒人為什么又叫做冰人,因為媒人如同冰一樣介于陰陽之間。
“履霜”的討論牽扯出古代踐履足跡而生育的神話。《詩經·大雅·生民》記述周代始祖后稷(名棄)出生的傳說:“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币馑际菞壍哪赣H姜嫄踐踏在一個大足跡的拇指上,就懷孕生了棄。
周策縱引用聞一多在《姜源履大人跡》一文的結論,即《大雅·生民》所記的內容是祭祀時所奏的象征舞蹈,當時的實情恐怕是在田野耕地上與人野合懷孕。這些事與古代祈求生育的祭祀問題,尤其是“神尸”、“郊禖”有關。
《毛詩故訓傳》對《商頌·玄鳥》的解釋:春分玄鳥降,湯之先祖有娀氏女簡狄配高辛氏帝,帝率與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其為天所命,以至玄鳥至而生焉。
郊音與高音相近,“郊禖”與“高禖”意義也相關。郊、祀、社、稷等,古代都是求生產的儀式,這種祈求豐產的儀式以象征方式用足踏地踐耕的舞蹈,來表示性關系與生育。郊祭的名稱,過去都以為由于在郊野行祭的緣故。郊祭含有交合的意思,不生育或求生育的女子到郊禖來,跟隨神尸踐踏著他的足跡步武而舞,并且飲了某種草藥制成的禮酒,隨即休息在神尸之處,過了一宿,以后便可能懷孕了。(4)
中國的神話往往是零散的,缺乏體系。先妣神話出現在各種古典文獻當中往往也只是寥寥數語,但是先妣神話的研究卻是關乎中國文化源頭中文化始祖的重要一部分。如果我們仔細的沿著對經典進行神話學、人類學的解釋,我們可能會得到許多新的發(fā)現。對于零散的材料也能做出具有價值的研究正是人類學的重要特點。
歷史的產生標志著人類智慧的成熟,中國的歷史書寫開始于政治的記述。歷史固然是人類理性的標志,但是神話卻不能為人所忽視。人類學對有歷史的民族進行研究需要依靠歷史,但是中國作為歷史豐厚的國度,處于歷史起點的神話重要性更甚。正本清源對于后續(xù)吏治中國的理解可能是革命性的。
參考文獻:
[1]聞一多:《伏羲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7-1
[2]周策縱:《古巫醫(y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1-9
[3]徐旭生:《中國古史的傳說》時代文物出版社1985
[4]傅斯年:《民族與古代中國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08第一版
[5]張光直:《考古學專題六講》文物出版社出版1986年5月第一版
注釋:
(1)本文創(chuàng)作得益于張亞輝老師在歷史人類學的授課,許多觀點和啟發(fā)來自于對課堂內容的理解。
(2)聞一多:《伏羲考》p78—107
(3)周策縱:《古巫醫(y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p7
(4)周策縱:《古巫醫(yī)與六詩考中國浪漫文學探源》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