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少丹
[摘 要]當今社會,現代人的閱讀方式逐漸由傳統閱讀向網絡閱讀轉換,這其中,網絡閱讀正發揮著先進性的作用,它無時無刻不影響著現代人的閱讀方式,使閱讀活動變得更加方便、快捷。網絡閱讀和傳統閱讀應該相互促進,有效結合,發揮各自的方法和優勢,更好地為館藏和讀者服務。圖書的閱讀成為方便居民學習、生活的有效途徑。需要我們適當地改變圖書的閱讀方式,利用先進設備加強圖書館的建設。
[關鍵詞]閱讀;方式;圖書館;建設;轉變
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普及,已經深刻的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其中由傳統閱讀向網絡閱讀的轉變尤為突出,閱讀方式的改變必然對圖書館建設提出新的要求。
一、從傳統閱讀到網絡閱讀的轉變
傳統閱讀是經過人類幾千年的思辨而保留下來的閱讀方式,必定有它獨到與可取之處。隨著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日趨成熟,讀者獲取信息的形式更加豐富,網絡以及手機等便攜設備的廣泛應用,打破了傳統紙質媒體一統天下的局面,并迅速搶占閱讀市場。信息時代給人們帶來了一種新的極其便捷的閱讀方式——網絡閱讀,它因具備傳統閱讀所無法企及的優勢而呈現出蓬勃發展之勢,并且對傳統閱讀帶來巨大的沖擊。因此,分析兩種閱讀方式的利與弊及其對閱讀主體的影響,繼而更好地提供全面深入的閱讀服務。
二、傳統閱讀與網絡閱讀利弊及關系
傳統閱讀:
1、傳統閱讀具有權威性高,保存性好。
2、傳統閱讀對于深層次知識研讀和深度學術交流仍然是一種很好的載體,最能夠表現和傳達細致入微的情感和深刻思想,代表著一種閱讀的傳統和理念。
網絡閱讀:
1、方便快捷,信息量大。
2、網絡閱讀改變了單一的文字或靜態的圖像的表現形式,能夠對文字、圖片、影像、聲音等信息形態進行有機的合成,實現文本、數據、聲音及各種圖像在數字化環境中的一體化傳播。網絡讀物的概念遠遠超越了傳統的書本概念提供讀、看、聽三方面的內容,與傳統讀物相比,讀者接觸到的素材不僅僅是文字,而且包括了圖像、聲音,內容更加全面,視野更加開闊也更直觀、更逼真,因此閱讀的趣味性大大提高,吸引力更強,影響力更大。
網絡閱讀所帶來的內容豐富與種種便利使廣大讀者受益匪淺,但其中存在的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閱讀環境的污染。網絡閱讀環境污染包括信息泛濫造成的污染,主要表現為信息重復、失實和誤導;另外,網上信息的發布并無嚴格的管理與控制,內容也未經過嚴格的篩選與過濾,虛假低劣信息泛濫。二是內容淺薄,缺乏深刻性。電子媒體的快捷報道和海量信息,使之自然不能像傳統讀本那樣,字斟句酌,嚴謹有加。三是網絡上可供閱讀的內容許多是重數量而不重質量,重在奪人眼球不重發人深省。四是網絡上傳播的信息娛樂性較強,內容布局上顯得琳瑯滿目,使得閱讀只是浮光掠影,一閃而過。
無論是傳統閱讀還是網絡閱讀都有其無法替代的一面,也有其不足之處。我們進入了媒體融合時期,不能單純地看用什么載體來閱讀,所有的載體都不過是外在形式而已。其實,無論通過什么樣的閱讀方式,關鍵是有內容可讀,有益心益智的讀物可讀?,F在要做的是如何盡快地更好地讓傳統閱讀和網絡閱讀平臺實現對接。構筑一個大的閱讀平臺,讓傾向于網絡閱讀的人登陸網絡后能看到大量的傳統優秀讀物,讓傾向于傳統閱讀的人也能夠接觸到網絡上流行的優秀作品。
三、建設數字圖書館適應新的閱讀方式
21世紀,數字技術將在提供信息的儲存和存取的方法上產生極大的影響。作為對文化記憶的記錄與存貯手段,數字技術具有許多優點:一是人們可以使用計算機管理多種文獻資源;用數字信息提供網絡技術服務;提供各種圖片和多媒體資料服務;二是可通過網絡連接各種信息服務中心和數字化圖書館。三是利用搜索技術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獻信息庫及檢索系統,改進組織形式,提高檢索速度,方便網上檢索。
上述數字技術的是傳統閱讀向網絡閱讀轉變的基本技術保證。與傳統圖書館相比,數字圖書館具有以下特點:一是高效的計算機管理,采用計算機作為管理各種文獻信息資源的手段。二是新型的存貯技術,采用先進的存貯技術,對信息資源建立分布式的大型文獻信息庫及檢索系統。三是網絡化的組織形式,使得信息可按自身的邏輯關系組成相互聯系的網絡技術,用戶不必關注所查信息存在何方,該項工作由檢索工具去完成,這種存取方式對用戶而言是“透明”的。四是便攜的聯網查詢。通過各種電子通訊手段,特別是網絡技術,將用戶和各個信息服務中心、圖書館數據庫連接起來。五是以用戶為主的服務模式,通過計算機網絡,用戶不用直接到圖書館查找資料,只需坐在辦公室或家里的終端前,就可對遠程的數據庫進行聯機游覽、檢索、套錄。
四、實現數字圖書館所需的條件
數字圖書館集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高新技術于一體,改變了傳統文獻的存儲方式,打破了傳統圖書館的時空界限,建設數字圖書館的條件是基于以下應用需求基礎上的:
一是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信息高速公路技術的發展,打破了原有信息的局域性,使信息由原來的傳統數據格式演變為現在的數字化格式,同時也大大加快了信息更新的速度,圖書館作為信息的中轉站,其技術的應用發展必須與現代信息技術同步,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信息服務的全面開展。海量信息的存儲,包括超大容量的數據的存儲介指、管理軟件和長期安全保存的手段。高速、寬帶網絡包括網絡的高可靠性、安全性、動態、靈活的邊界控制。
二是為了解決資源的存貯、共享和利用,我們需要新的技術來描繪館藏(紙質書籍、數字化圖形、光盤網址)和服務(網上借、還、館際互借等),這種技術稱為數字化館藏。新型的應用系統包括對海量信息的加工處理、智能化搜索引取、多媒體信息的表達、電子商務工具、新型的統一的用戶界面或平臺、多語種多媒體自動識別實時處理等。
三是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社會對信息的需求急劇增加,人們已經不再滿足手工信息檢索,而是希望通過網絡直接檢索圖書館的數字化館藏獲取所需的信息。另一方面圖書館其他網上業務的開展也需要相應的技術作為支持。
總之計算機技術改變了人們的閱讀方式,而新的閱讀方式正在促進網絡技術進一步發展,網絡閱讀已經深入到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數字化圖書館必將是傳統圖書館的最終歸宿。
參考文獻:
[1]梁庭望.中華文化板塊結構和多民族史觀[J].民族文學研究,2008,(3):5-10
[2]盧秀菊,公共圖書館與多元文化服務[J],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006,(1):10—21
[3]趙潤娣,國外圖書館多元文化服務研究綜述[J],圖書情報工作,2010,(3):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