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最毒的食物,只有更毒的人心。”
——北京和田寬食品有限公司總工程師沈龍青如是說。沈龍青認為,食品安全問題的根源還是在于道德的缺失,食品的問題就是人心的問題、道德的問題,所以,保障食品安全不能僅靠政府部門去監管,還是要想辦法提高企業的自律水平。
◆“搞新藥研發,不是賣大力丸,治的病越多越好,現在新藥的功能主治必須非常精確才行。”
——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員葉祖光如是說。葉祖光認為,藥品不是能治的病癥越多就越好,研發新藥一定要首先明確該藥品的功能主治,功能主治越精確,醫生、患者選用藥品就越有針對性,藥品的治愈率也會越高,藥品的價值也會越突出。反之,如果藥品功能主治過多,不夠精確,就會導致用藥缺乏針對性,藥品治愈率降低,進而影響對藥品價值的評價。
◆“老百姓根本不關心藥價高不高,他們關心的是需要自己支付的多不多。”
——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于明德如是說。于明德認為,現在醫改要改變看病貴的問題,不應該揪住藥價不放,而應該更多地考慮如何改革醫保制度,提高報銷比例,減少醫藥費用中的自費數額,因為自費的多少才是患者們真正關心的問題,如果真的實現免費醫療,藥價再貴患者也不會抱怨。
◆“根本沒有什么疑難雜癥,所謂疑難只是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
——北京朝陽醫院原心臟中心主任、主任醫師那開憲如是說。那開憲認為,很多所謂的“疑難雜癥”其實并不難治,只是因為醫生不夠細心或者過分依賴課本上的知識,忽略了現實病例中發生的臨床表象,或被表面現象迷惑,找不到真正的病因,從而造成漏診、誤診,才會久治不愈。
◆“造物主給你的東西絕對不會多,每一根毫毛都有它的作用,不能隨意去掉。”
——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附屬鼓樓中醫醫院專家蘭金初如是說。蘭金初認為,人體的所有器官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看似沒有用處,如果切除也會影響機體的平衡,甚至導致患病。很多患者得紅斑狼瘡,就是由于做了闌尾手術,而導致免疫功能紊亂,最終致病的。
◆“病人們信任的是‘協和’這個‘廟’,離開了這個‘廟’,就沒有了信任。”
——北京協和醫院原婦產科醫生、副主任醫師龔曉明如是說。龔曉明認為,醫生多點執業的一個現實問題在于,患者對醫生的信任更多是基于對醫院的信任,他們信任的是醫院的名氣,而不是某個醫生本人,在這種情況下醫生很難脫離原有的體系去進行多點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