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巍
摘 要:農民工階層的心理健康水平普偏較低,近些年來第二代農民工及大學生農民工逐漸壯大,心理問題特點也有轉變。本文以繪畫對心理健康的作用為切入點,探討了如何利用繪畫解決當代滁城農民工的心理問題。
關鍵詞:繪畫;農民工;心理健康;滁城
1 近年來滁城農民工常見問題
在“大滁城建設”背景下,外來務工人員涌入滁城,農民工人數激增。農民工群體遭遇著待遇低,身份尷尬,背井離鄉,子女教育等困境。這些壓力極易導致農民工產生心理問題,損害心理健康(胡其圖,2010)。近年來,滁州新生代農民工已經成為主力,尤其是大學生成員的逐漸增加,新生代農民工心理問題日益凸顯。
1.1 個人實現困境
新生代農民工自我意識較強,個人實現的欲望更加強烈,前人成功的案例使部分新生代農民工目標過高且急功近利。當前滁州農民工主要從事低端制造業和建筑業,這些行業目前待遇雖然不低,但個人成長空間小。而自主創業人數激增,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迅速,對知識素養要求增高,對于文化水平相對較低的農民工而言,創業難度加大。這些因素導致新生代農民工難于自我實現,帶來心理問題。
1.2 身份困惑
近些年來子女教育,醫療保障,房價過高問題日益凸顯,農民工容易缺失歸屬感。當代農民工很多都是大學畢業生,戶口采用人事托管方式,他們既不是“城里人”,又不是“農村人”,角色更為尷尬。知識的提高也使這些人更易深思人生歸屬這類哲學問題,一旦生活遇到困難,身份困惑更易凸顯。
1.3 交際困境
新生代農民工常見交際困境有:(1)親屬關系,背井離鄉使年輕農民工親屬關系逐漸疏遠,包括現在年輕人“結婚難”的現象,都導致農民工不能生活在理想的親人范圍內。(2)社會融入,南方周末2011年8月報道湖南打工者曹河山跳樓獲救稱“我覺得這個社會容不下我”。當代大學生農民工,經歷“農村—學校—城市”的多重角色,部分農民工不能適應角色轉變難于融入社會。(3)工作關系,農民工之間的競爭直接,同行之間容易產生矛盾。而與老板的關系則更為復雜。
2 繪畫與心理健康
2.1 繪畫與自我接納
繪畫可以提高人的自我認知,繪畫過程就是人自我構建的過程。古今中外的大師作品中無不包含一種自我隱喻,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就是一種自我不屈精神的象征,被縛的奴隸更是他心理和人生狀態的寫照。而20世紀西方表現主義則以自我宣泄為繪畫目的。中國清代畫家朱耷的花鳥畫完全是對自己的寫照。近年來國外學者研究表明,繪畫心理治療能促進即將輟學的兒童自尊心的發展(Jackson,2003)。Collwell發現繪畫相對于音樂藝術對兒童提升自我概念的更加有效。
2.2 繪畫與情緒
魏晉時期中國畫家宗炳就提出了繪畫的“暢神論”。在心理治療方面繪畫對焦慮和抑郁有特別明顯的作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專家對某些小學生采用繪畫治療,學生們抑郁情緒得到很好的釋放。繪畫能有效緩解情緒問題,幫助有負面情緒的人走困境(康凱等,2009)?,F代研究證明繪畫還可以治療深度心理疾病,精神分裂癥,甚至是某些軀體疾病。
2.3 繪畫與社交
社交是影響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國外學者通過繪畫療法來幫助退伍軍人減緩創傷感,幫助退伍軍人更快融入社會。我國寧波大學劉中華(2008)教授通過對留守兒童的研究發現繪畫可以起到改善留守兒童與他人交際關系的作用。
3 建議
3.1 豐富業余生活,開展美術活動
在農民工范圍內開展繪畫活動要考慮到滁城農民工生存環境的實際(1)可以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組織以農民工生活為背景的畫展,滁州文化部門,美協等單位可建立專項的農民工繪畫活動機制。(2)開展企業之間或企業內部的繪畫比賽活動,把繪畫活動作為企業文化建設的一部分,現在部分企業比較重視體育活動的開展但美術活動重視程度還不夠,這方面急需加強,必要時可由政府強制執行,把開展適量的繪畫活動作為企業考核點標準之一。(3)結合院校服務地方,校企合作的政策,邀請地方院校知名美術教師下企業開展繪畫講座,以實習的形式安排美術生下企業為工人“造像”,使民工接受美的熏陶。(4)重點開展具有民間特色的美術活動,更容易引起農民工階層的共鳴,有利于緩解親族交際困境帶來的困擾。
3.2 借鑒心理治療中的繪畫療法幫助農民工解決心理問題
目前繪畫療法已廣泛地應用于心理治療(嚴虎等,2011)。解決農民工心理問題除了可以直接采用繪畫療法治療已經患有心理疾病的人群外,還可以可以參考企業職工年度體檢的方式,對壓力較大的工種職員定期開展繪畫治療的介入,改善農民工不良情緒,建立自信自尊,改進社交水平,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胡其圖.農民工心理亞健康狀態成因及應對[J].沈陽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10,12(4):508-511.
[2]劉中華.寧波留守兒童心理健康與繪畫治療[J].寧波大學學報.2008,(1):135-140.
[3]嚴虎,陳晉.東繪畫療法在心理治療中的療效及應用現狀中國民康醫學.2011,23(17):2173-2175.
[4]楊光金,高迎浩,李景慧.農民工心理健康狀態及其影響因素.2012,28(9):28-32..
[5]錢勝,王文霞,王瑤.232名河南省農民工心理健康狀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4):459-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