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磊 黃春霞
摘 要:高職高專是培養高素質職業人才的搖籃和基地,其人才培養目標應適應社會的需求和發展,而要達成這一培養目標必須有相應的素質教育相匹配。研究高職高專素質教育目標與教學模式,對于高等職業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高專;素質教育;教學模式
高職高專教育一直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我國正進行一場深刻的教育變革,即由傳統的“應試教育”轉向全面提高綜合能力的“素質教育”。這一重大轉變是社會發展對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職教育直接面向經濟建設主戰場,與行業實際掛鉤,培養的是各行各業的高級職業技術人才。因此,實施素質教育也是擺在高職院校面前的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素質教育重視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等多個方面。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為目的,注重開發受教育者的潛能,促進受教育者德智體諸方面均衡發展。
1 高職高專素質教育目標
1.1 健康的身心素質
當代大學生應具備健康的體格、全面發展的身體耐力與適應性,還應具備穩定的情感、堅強的毅力和獨立的人格。有了好的身體素質才能勝任繁重的學習任務,才能更快的適應繁忙的工作和快節奏的生活。而學習和生活中又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良好的心理素質能使大學生保持樂觀向上的生活情緒,具有高度的使命感、事業心和責任心,形成堅強的意志。
1.2 廣博的知識素質
知識素質包括人文素質和科學素質,是一個人外在精神和內在氣質的綜合表現。現代社會需要知識面廣、社會適應能力強的人才。高職高專院校通過開設人文課程,將人類優秀的文化成果、人文科學通過知識傳授、環境熏陶,使之內化為人格、氣質和修養,高職學生人文精神的提升有助于更好的處理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并為培養求真務實的科學態度、追求科學方法奠定良好的基礎。
1.3 較強的能力素質
⑴學習能力。高職高專學生想要更快的融入社會、適應社會快節奏的發展,必須不斷獲取新知識,培養良好的自我學習能力。轉變傳統的學習態度,增強學習的自主性,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且要學會把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結合,學而思,思后行,在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
⑵創新能力。有了知識并不代表具有了創新能力,創新能力的培養與創新思維、創造性實踐密不可分。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發展的靈魂,高職學生應具有敏銳的創新動機、新穎獨特的思路、突破傳統模式,為達到預期創造性目標而勤奮探索、刻苦鉆研、努力實踐。
⑶溝通素質。企業的發展需要融洽的團隊合作,需要員工具備較強的溝通素質和人際交往能力。如果員工不適應團隊合作,怯于溝通,會影響整個團隊的進步,因此人際交往能力對于高職高專學生畢業后如何更加順利而有效的將自己的專業知識和技能運用到生產中去是極有必要的。
1.4 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
職業道德素質是所有素質教育中最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也是用人單位最看重的素質之一。由于高級應用型員工掌握著單位大量的技術信息,如果不遵守職業道德惡意使用或泄露,會給單位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高職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素質以及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和誠實守信的品德。
2 高職高專院校素質教育教學模式探討
2.1 素質教育融入政治理論教育教學中
通過政治理論等類課程的學習,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形成理想信念,加強學生的民主法制觀念,提升職業道德、倫理道德、政治道德等素養,塑就良好的心理素質。
2.2 素質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中
素質教育應是既重視技能掌握、又兼顧素質培養。高職教育應通過專業課程的教學,打下扎實的理論基礎;通過實踐性教學環節,培養實踐創新、獨立思考的意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獲取職業技能;并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獨立思考和獲取新知識能力,增強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2.3 素質教育融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活動中
職業教育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的實驗、實訓、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環節都是學生參與的實踐活動,包含了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這些環節,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培養了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適應新環境處理新問題的能力,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人際交往、團結協作能力。通過形式多樣的教育教學活動,豐富了學生的學習生活,開闊了視野,為將來更好地適應工作的需要奠定了基礎。
2.4 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補充
提高學生自身素質的社會實踐活動,有益于提高學生專業素質的實訓基地的實習,為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理解消化理論以及綜合運用能力提供了保障。
2.5 加強師資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的素質
提高學生素質,必須有一支自身素質好、具有教育能力的教師隊伍,素質教育要有效地內化到職業技能教育的知識體系之中,有效地滲透到人才培養的方方面面和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必須加強師資的培訓以提高教師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