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琛+楊鵬+秦琰琪
摘 要:根據沛縣保護地的特點,從無公害和高產的角度對本地區春季保護地絲瓜栽培技術要點進行了總結,以期為蘇北和蘇中地區保護地絲瓜栽培提供參考。
關鍵詞:保護地;絲瓜;無公害;高產栽培
中圖分類號 S642.4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4)20-47-02
沛縣作為農業大縣,蔬菜產業早已成為全縣農業經濟的經濟支柱。近年來,為了滿足消費者對蔬菜內在品質的需求,沛縣加大力度推進保護地無公害蔬菜的生產。就目前的技術條件,絲瓜種植已不局限于季節,但因為每年2次的無公害農產品申報需要,6月份和10月份須有產品上市用于檢測,因而春季和夏季種植較為適宜。本文以春季種植為例,介紹了保護地絲瓜無公害高產栽培技術。
1 栽培環境選擇
無公害絲瓜栽培地應選擇3km內無污染源,環境條件良好的地方,大氣、灌溉水、土壤分別符合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大氣質量標準(GB3095-1996)、生產田用水質量標準(GB5084-1992)、農田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1]。自2002年農業部全面推進“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以來,沛縣保護地蔬菜基地在無公害申報環境檢測過程中,灌溉水、土壤經江蘇省農檢中心和上海譜尼檢測公司檢測200余批次,合格率100%,而沛縣地區的大氣屬無公害申報免檢項目,因此沛縣保護地符合無公害絲瓜的種植條件。
2 品種選擇
選擇適宜江蘇省露地或保護地栽培的品種,如:江蔬一號絲瓜,該品種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采用雜交方法育成,屬極早熟棒形絲瓜,早熟性強,耐熱、抗霜霉病,耐病毒病,高產;江蘇肉絲瓜,該品種也是由江蘇省農業科學院蔬菜研究雜交育成,屬早熟圓筒形絲瓜。高產,耐貯運,抗逆性較強;五葉香絲瓜,該品種是江蘇省姜堰地區農家品種,經提純復壯,具有喜光、耐溫、耐濕、耐肥、病蟲少、葉色濃綠、根系發達、生長繁茂、適應性強等特點。
3 播種育苗
3.1 營養土配制 采用傳統的營養缽方式育苗。營養缽床土應中性偏酸,土質肥沃、通透性好,既能蓄保一定的水分,又排灌方便,此外還應確保無病菌、無害蟲。可選用沛縣保護地深色園土或周邊的稻田土、泥塘等肥沃土壤與充分腐熟、曬干的豬牛糞按體積2∶1混勻,加氮磷鉀復合肥1kg/m3,另外每15kg床土加入生物氮肥或生物菌肥0.4kg,拌勻后裝入營養缽備用。
3.2 浸種催芽 采用溫湯浸種,先將種子放入約30℃的溫水中,充分浸泡10~20min,然后轉放入55~60℃的熱水中,保持水溫10~15min,可有效滅菌。溫湯浸種后,加涼水將水溫控制在25~30℃,浸泡8~12h后,將種子反復揉搓,漂洗掉種皮黏液,用濕紗布包好放在30~35℃的恒溫箱中催芽,待80%~90%種子露芽時播種。
3.3 播種 3月中下旬播種,先將苗床內的營養缽逐個澆細水濕潤營養土,然后把催出芽的種子平放在營養缽里,每缽1粒,覆土不宜太厚,1.5cm即可,蓋上無紡布或地膜保溫保濕,出苗后再培細土。
3.4 苗期管理 (1)溫度調節:從播種到出苗前要創造適宜出苗的溫度,防止瓜苗出土后葉子種皮不脫落,即“戴帽”現象。白天氣溫30℃,夜間20℃,地溫22~25℃。出苗后到定植前的階段要控制夜間棚內溫度,保持在15~17℃,地溫20℃左右。白天氣溫在23~25℃,不要超過30℃。加大放風量,底風和頂風都要放。并間苗1次,剔除病苗、弱苗和殘苗。(2)水分調節:出苗前播種穴上覆蓋稻草等物,減少水分蒸發。出苗后苗床濕度不宜過大,保持土壤濕潤即可,真葉長出后可淋些稀糞水。(3)光照調節:可用遮陽網或廢舊膜調節光照。
4 精細定植
4.1 整地施肥 土壤疏松肥沃,有利于根系發育,是絲瓜獲得高產的基礎[3]。前茬作物采收后,清除殘秧和雜草等,每667m2施有機肥2 500kg,翻地深約12cm,灌透水,覆蓋地膜,悶棚2~3d,室內土溫高達60℃,能迅速殺死土傳病害、菌核,從而達到日光消毒的目的。也可采用地面噴施甲霜靈或腐霉利800倍,噴施2次,結合日光消毒殺死土傳病菌絲、菌核和孢子,從而減輕土傳病害的發生。定植前20d整地施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 500kg、氮磷鉀復合肥40kg。深翻30cm左右,耙平后起壟,土壟寬30cm,高15cm,行距70cm。
4.2 定植時間 一般在4月中下旬,苗齡45d左右,瓜苗長出3葉1心時,選擇在晴天的9:00~13:00定植于日光溫室或大棚內。
4.3 定植方法 適當密植是保護地春季絲瓜栽培早熟高產的重要措施。定植前2d,苗床應先澆水。移栽時動作輕柔,盡量減少傷根。定植株距32~35cm,每667m2栽3 600株左右。在株間點施磷酸二銨,每667m2用量為45kg,然后培壟,壟高15cm,培壟的同時要整平地面,然后澆定植水。
5 田間管理
5.1 溫度調節 絲瓜定植前期苗較幼弱,且4月中下旬氣溫較低,因此要做好防寒保溫工作,應減少通風量,閉嚴溫室,必要時四周圍上草苫,盡量延長絲瓜生長期。如遇溫度過高天氣,應加大放風量,底風和頂風都要加大,保持棚室內溫度不超過30℃。
5.2 水分管理 緩苗期一般不需要澆水,需要補充水分時可適當葉面噴水。伸蔓前控水蹲苗,開始伸蔓后及時澆伸蔓水。到坐果前不需再澆水,當田間大部分瓜秧上坐瓜后開始澆坐瓜水,之后宜勤澆水,使地面保持經常性濕潤,不干地。溫度過高時,用遮陽網遮陰,使溫度下降,以延緩瓜苗失水速度。
5.3 追肥 當瓜苗開始伸蔓,結合澆伸蔓水,施尿素6kg/667m2。然后結合澆坐瓜水,在小壟溝內沖施1次尿素,用量為10kg/667m2。盛瓜期每澆1次水,追1次肥,可交替施尿素與磷酸二氫鉀混合肥,用量為10kg/667m2。endprint
5.4 整枝修蔓 絲瓜以主蔓結瓜為主。主蔓在植株開花前期生長較弱,子蔓較多,不摘除子蔓或打杈過遲,會影響主蔓生長,從而影響前期產量,因此,宜早進行整枝打杈,并盡早吊蔓或綁蔓上架[2]。距地面50cm以內的側蔓結瓜很少,要在引蔓時及時摘除,生長過旺、過密的側枝也應適當摘除。當主蔓達到架頂以上時,要及時摘心,同時在其下部留出3~5個側蔓,每個側蔓保持1~2個瓜。綁蔓時要掐去卷須和雄花,注意調整蔓的位置,捋順走向,細弱或過密的衰老枝蔓應及時剪去,盡量減少相互遮陰狀況。
5.5 人工授粉 絲瓜是異花授粉植物,在保護地栽培條件下必須進行人工授粉,取雄花去掉花冠暴露花藥,將花藥輕輕地涂抹在雌花柱頭上。為提高坐果率,最好是當天采摘盛開的雄花給雌花授粉,1朵雄花最好用于4朵以內雌花的授粉,授粉勿傷及雌花柱頭。、
6 病蟲害防治
6.1 防治原則 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根據設施條件進行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若效果不佳再進行化學防治。化學農藥嚴格按《GB/T8321農藥合理使用準則》的規定,選用低毒、低殘留以及在無公害蔬菜允許范圍內的農藥,并嚴格執行農藥安全間隔期標準。
6.2 病害防治
6.2.1 真菌性病害 主要有霜霉病、疫病、炭疽病、白粉病等真菌性病害。霜霉病可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400倍液噴霧防治;疫病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炭疽病可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或5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白粉病可用45%百菌清煙劑或5%百菌清粉塵劑煙熏防治。
6.2.2 病毒病 及時防治蚜蟲,以免傳播病毒病,并在農事操作上盡量減少可疑汁液接觸。發病可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嚴重者可人工銷毀病株。
6.3 蟲害防治 絲瓜蟲害主要有蚜蟲和白粉虱。蚜蟲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白粉虱可用20%康福多可溶劑3 000~4 000倍液噴霧防治。
7 適期采收
在適宜的溫度條件下,雌花開花后9~12d,果實充分長大且比較脆嫩,果皮有柔軟感而無光滑感時采收為佳,一般以清晨9:00前采收最佳。絲瓜連續結果性強,采摘太早則總產量低,采摘過晚則瓜質下降,宜在盛果期每1~2d采收1次。由于絲瓜的果柄長且牢固,要用剪刀采摘,整理包裝后上市。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無公害食品 設施蔬菜產地環境條件(農業行業標準)[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4,2.
[2]高軍,蘇小俊,徐海等.江蔬1號絲瓜早熟高產優質無公害栽培技術[J].長江蔬菜,2008,7.
[3]饒先華.大棚栽絲瓜 高產又高效[J].當代蔬菜,2006,9.
(責編:張宏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