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跨區域用鹽被罰款
近日,在新鄭市開餐館的黃先生夫婦有些煩:自家熱干面館用了從鄭州帶回的食鹽,被認定“跨區域用鹽”,罰款二百。當地官員稱,對鹽區域性管理,是為保障吃上放心鹽。有的地方缺碘,必須供給碘鹽;有的地方不缺,買賣的就是非碘食鹽。
“跨區域用鹽”一事被媒體關注后,新鄭市鹽業局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了處理,鹽政科科長郭新安被停職,稽查隊長王勝利被撤職。黃先生被新鄭市鹽業局聘為2014年度“行風監督員”。
要么是惡人執法,要么是惡法治人。就算要限制地區使用,那也該在鹽袋上顯著位置注明:此鹽僅限XX市銷售使用,否則就是不教而誅。”
——香港文匯報記者港文羅
表面是于法有據的行政處罰,實則是公權濫用的典范,李克強總理只梳理行政審批事項,取消行政審批;還有很多落后不合時宜的行政法規、部門規章、地方法規、紅頭文件、各色通知需要清理廢除,梳理行政權力清單,管住那只政府黑手,依法治國的四中全會應該規范立法權限和法律法規定期清理機制。”
——專職律師,典當聯盟網專家顧問,小小鳥人民調解員王鵬
國家強制我們這些生長在海邊的人還要強制補碘,我現在都在用各種手段買不加碘的鹽,原來一直在網上買外地的,因為我們本地的這類鹽用來做面膜可以,但是散裝有很多雜質和不能入口的小東西,所以我現在買外國鹽。我們從小吃多了各類海產品,比內陸城市多出N倍,再補碘都超量了!”
——作家,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納蘭若儀
網友觀點
@貳貳爺:我是否缺碘是誰說了算?你說某省的人大部分缺碘,但某省大多數人都在廣東務工你又怎么看?假設廣東吃的都是非碘鹽,給那些務工的缺碘的人吃非碘鹽是不是犯罪?是不是應該按戶口本來發鹽?以上請確認。
@大坎肩兒:如果為了大眾健康著想,完全可以規定使用某種添加鹽。而不是強制鹽的出身。說白了其實是權利尋租吧?請全國各地火鍋店火速回四川,你不能跨區域賣火鍋,別的地區沒有川蜀氣候,吃火鍋對人健康有害。同理,請熱干面回武漢,請烤鴨回北京,請烤串兒回新疆……
@未完6待續7:為了保大學生的身體健康,高校食堂是不是也要分為加碘菜與不加碘的菜呢?若按照區域的話是不是得專門為一個人開一個窗口啊?如果按照這樣感覺也挺好的啊,哈哈!
@春暖花來:跨區域用鹽,這真是我第一次聽說!我覺得跨區域用鹽,如果是買回來自己用沒有必要罰款吧。自己喜歡吃什么鹽吃哪里的鹽這是個人選擇吧。如果是大量買回來賣就不好了,會引起許多問題的發生,就應該處罰。
@她的故事木有我:我們在異地打工帶錢回家用,不知道犯法不犯法。畢竟兩地消費水平不一樣,同樣的錢在兩個地方購買力不一樣。
@牛奶先生:看來不能從北京買衣服帶去深圳了,因為有的地方過冬天必須穿冬裝、有的地方過夏天必須穿夏裝;帶過去了會影響市場混亂;瞬間、我也是醉了。
@趙麗部落格:跨區域戀愛、跨區域消費、跨區域上學,這些都會被禁止嗎?會不會出現為了保證地區性人口基因,禁止跨區域婚配。
@桂米羔蛋:這個話題里的無知度真要人跪。首先食鹽專營辦法的懲罰主體是“個體工商戶或食品加工單位”;第二,想一想福島地震的時候謠言鹽防輻射,是鹽業局保障了搶購之下人人有鹽好不好。端起碗吃飯還沒放下碗就罵娘,什么德行啊。
@喜煥邱少云:國家確實是有相關法律條文規定食用鹽不可跨區域銷售運輸加工等,但就此事而言鹽業局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可以以示警告,這樣會不會顯得執法的人性化?
@辣思特:曾經有一個做腌漬品出口的外貿企業向我反映,同一個市不同區縣內的鹽價格差異巨大,正好這個外貿企業所在的區,鹽價格比其它區縣貴很多,導致生產成本上升。
@夢蚊子:世界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在鄭東新區買的加碘鹽到新鄭卻不能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