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丹
摘 要: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對大學生的數學素質要求呈現出多元化、多層次的趨勢。因此,非數學類數學教育面臨的難題是,既要滿足社會發展對數學越來越高的要求,又要適應大眾化教育的現狀。縱觀近幾年的教學改革,數學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教學模式并沒有因為學生現狀而改變。教學內容雖然沒有增加,但教學課程內容的表現形式更加抽象,教學時數大幅度減少,這樣勢必會增加教學難度,致使一部分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無法理解所學知識,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考試及格率大幅度下降,學生之間的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的分化日益顯著,個性化趨勢日趨明顯。因此,對數學的分層次教學改革勢在必行。
關鍵詞: 分層模式 數學教學改革 延展性 實效性
一、我院分層教學改革的現狀分析
為了滿足大學生個性化的需要,適應不同專業、不同發展方向學生的數學需求,長期以來的“統一要求”的數學教學改革迫在眉睫,必須改變忽視學生的個性差異、忽視學生對教學內容不同需求的現狀,改變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學生采用統一的教學進度和標準的教學評價方式,采用分層次教學。
二、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
分層教學改革的指導思想是,運用不同的教學策略,尊重學生的個性特征,挖掘學生的潛能,盡可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做到既不壓抑數學基礎好的學生,又不放棄基礎差的學生。在確保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針對不同層次學生,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把我院的數學教育分為“精英型教育與特色型教育”,將人才培養目標分為“研究型人才與實用型人才”。
三、教學改革的可行性分析
我們先對全院各專業、各班型對數學的基本要求進行深入調研,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各層次學生對數學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及將來的發展方向進行調查分析,從而深入了解我校學生的數學現狀;第二階段深入研究目前我校數學教學實際,主要調查教材、教法、考試方式等,必要時把前幾年的考試試卷對現在校學生進行對比測試,分析兩次考試成績的差異,進一步對成績差異進行統計分析。第三階段對在校的部分班級的數學課程進行分層教學改革實驗,同時對實驗結果進行分析、總結。第四階段提出科學的、有大面積推廣價值的分層教學改革方案,給出一些切實有效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提出分層教學方案、教學方法建議及考試評價體系。
四、改革的特色之處
目前我院的教學改革的分層次教學策略應注重以下方面:
1.模式整體性:整體結構要與系統內部的諸多因素緊密相連。
2.結構合理性:只有結構合理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多層次的教學功能。
3.客觀需求性:根據學生以后的發展方向制訂有實效性的改革方案。
4.學生個性特征:尊重學生間的差異,教學目標、內容、方法、途徑和評價要區別對待。
5.連續可延展性:教學模式應具有彈性和可持久性,并兼顧新的教學理念與時俱進。
五、結語
目前我院的教學計劃已經把學生分為特色班和考研班,部分系開設的課程也基本上進行了分層,這為分層教學提供了先決條件;我院的考試題庫已經在分層教學模式的指導下有了初步成果;院、系對此分層教學大力支持,并提供了良好的物質和財力保障。在對比分析中可能要對部分班級進行數學課程的對比測試及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必要時跟教務處、相關部門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