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爐
摘 要: 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是對生詞和語法的學習,但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在學習過程中造成傳統語文教學效果不理想。本文立足于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結合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探析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和有效性策略,以期為探尋小學語文最佳教學模式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 課外活動 小學語文教學 有效性 意義
語文學習是培養文化素養,掌握傳統文化知識,對于塑造學生思想和內在涵養有重要意義。小學語文教學主要包括生詞和語法的學習,但小學生好奇心強、活潑好動的性格在學習過程中造成傳統語文教學效果不理想,甚至有的學生出現了一定的抵觸情緒,不利于整個教學體系的科學構建,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加之小學語文教學除了教授課本知識外,還對學生學習習慣及思維方式的培養有重要作用,在學生學習生涯中意義非凡。因此,本文立足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結合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探析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和有效性策略,以期為探尋小學語文最佳教學模式奠定理論基礎。
1.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分析
語文學習需要長時間的累積,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是對生詞和語法的學習,看似簡單,但針對小學生性格活潑、好奇心極強的特點而言,傳統教學方法與之格格不入,造成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不理想。教學過程中,現下依舊是老師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講,在學生心目中一付嚴肅刻板的形象,學生對老師大都存有畏懼心理,導致學生對老師“絕對服從”,學生活潑的性格被壓制,好奇心被磨滅,形成一種老師說的都是對的盲目信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不能得以培養,學生僅能跟隨老師的思想,沒有自己的思想。現下小學語文教學除了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心理、思想等外,還造成課堂氣氛沉悶,老師嚴厲呆板,學生學習無熱情。加之現在教學環境的改善,教具等都較過去有了很大進步,這原本是為了更好地促進教學,但由于老師沒有對教學方式進行有效改善,使得這些良好的教具和教學環境沒有充分運用,造成教學資源的一種浪費,這都與我們的教學初衷相違背。總的來說,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尚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
2.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分析
小學生具有極強的好奇心和活潑的性格,傳統教學方式不符合學生性格,不能有效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和思維模式的培養,但課外活動可以。可將教學內容融入課外活動之中,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知識,寓教于樂,在滿足學生好奇心和活潑性格的同時,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最大限度地讓學生參與課堂學習,對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有促進作用;同時讓學生養成自主學習及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對于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有積極意義。總的來說,課外活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和有效性明顯,對于促進小學語文教育的長足發展有積極意義。
3.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和有效性策略探析
小學語文教學現狀不能有效實現小學教育教學目標,甚至某種角度上說還與學生的好奇心及活潑好動的性格相違背,而課外活動可以有效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我將課外活動對小學語文教學的意義和有效性探析如下。
3.1加強課外閱讀
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未知事物有很強的求知欲望,只要正確引導,就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主動思考文章的含義及作者的思想,可培養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讓學生積累文化素養和寫作素材。老師可以對學生的閱讀材料進行有效引導,將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規范化和量化,列表規定學生在規定時間進行定量閱讀,同時老師可以結合教材給學生安排與教材相關的閱讀材料,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有效閱讀,這對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掌握有極大的促進意義。
3.2增加課外寫生
小學生活潑好動的性格與靜心學習相沖突,但卻是發散性思維培養的源頭,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是一把“雙刃劍”,就看老師如何運用,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其自主參與到學習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斷利用新事物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增加課外寫生。可以組織學生到學校以外的地方感受生活,讓學生帶著學習任務參加課外活動,譬如,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課外勞動,直接在農家生活,這樣可以讓學生直接接觸到原有勞動模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深切感受到勞動的真諦,也可以培養學生淳樸的內在素質,不僅達到學生學習寫作的目的,對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也有一定的幫助。
3.3開展主題活動
老師在課外活動中要充分展現自身的主導作用,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開展主題活動,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結合教材大綱的要求給學生安排相應的主體活動。譬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安排關于感恩的主體活動,讓學生和家長同時參加,可以讓學生尋找關于感恩的題材,可以自己寫,也可以是自己發現的,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同時可以讓學生表達對父母的感恩,以及父母對子女的愛,這樣在培養學生的內在品質的同時能夠增進學生和家長之間的感情,讓學生和家長能夠相互理解,減少不必要的誤會,類似的活動方式還有很多,主旨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在實現教學目標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內在修養,對學生未來的生活和學習有促進意義。
3.4開展競賽活動
檢驗學生的學習進步與否,除了從縱向上看學生自身的進步外,更直觀的就是從學生之間的橫向上看競爭,看學生個體在群體之中處于一個什么樣的位置,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端正心態。開展競賽活動就是幫助學生在學生之間定好位,清楚客觀地認識自己。當然競賽活動的開展應該是良性的,這就需要老師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具體活動方式可以是作文競賽、朗誦演講競賽等,必須明確的是競賽的主體最好與教材大綱內容相符,這樣能夠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同時競賽的開展可以促進學生競爭意識增強,培養優秀意識,對于學生獲得更大的進步有積極意義。
課外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彌補傳統小學語文教學模式與學生性格沖突這一缺陷,但在實施過程中不能無的放矢,否則會造成學生學習放任自流,需要老師的主導地位得到有力體現,老師需要對課外活動形式及主題進行有效把握,對于這一點,可以對老師進行整體培訓,對老師的主旨思想進行大綱規范化,從而更好地指導學生課外活動的開展,幫助探尋最佳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許宛春.淺談培養學生語文課外活動創新能力[J].職業技術,2007(06).
[2]賈國清.試論小學語文課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J].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3]張燦.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課外閱讀效率[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1.07.
[4]封紅群.開闊視野·活躍思維·發展智力——語文教學應重視課外活動課[J].小學教學參考,2006(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