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娟
讀寫結合課以閱讀為基礎,讓學生通過仿照文本的話題、結構、語言等重新構建新的文本。通常教師先指導學生充分理解文本,然后以此設計寫作活動。與傳統閱讀課相比,這種課型強化了寫作活動,具有以下優勢:一是教師通過學生的寫作,及時了解學生對文本的理解和對新學語言的掌握情況。二是學生的閱讀目的不再停留于理解層面,而是學以致用,增強了文本學習的動力。三是教師以閱讀材料為范例,向學生介紹寫作方法,學生寫作時也有章可循,能順利完成寫作任務。
支架式教學(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基于建構主義理念的核心模式之一。學生的“學”是不斷積極建構自身的過程,而教師的“教”是為學生搭建必要支架。Wood(1976)等把“支架”定義為:“提供符合學習者認知層次的支持、導引和協助,以幫助學習者由需要協助而逐漸能夠獨立完成某一任務,進而使其由低階的能力水準發展到高階的能力水準?!薄敖虒W支架”就是根據學生需要為他們提供中介幫助,在他們能力增長到一定水平時撤去中介,使其在能力上真正獨立。而要完成這一過程,教師就需要對復雜的學習任務加以分解,以使學生的理解逐步深入。因此,教師可以嘗試把支架式教學模式運用于讀寫結合課,為學生搭建有效支架,創造寫作契機,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和閱讀技能。筆者以上海市初中英語新世紀版教材七年級第二學期Unit 4 lesson 2 Reading:“Li Gangs Diary:Sports Day”為例,探討教師如何靈活運用閱讀材料,為寫作搭建有效支架。文本主要是介紹校運動會的情況,讀后寫作任務是以“Our Last School Sports Day”為題,寫50詞左右的短文。為完成這一寫作任務,筆者從三方面搭建支架。
一、搭建心理支架
在寫作之前,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樂于寫作,急于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情感、經歷或看法,而不是當成一件枯燥乏味的苦差事。如果學生已經做好充分的寫作心理準備,那么寫作會事半功倍。在本課導入環節,筆者先給出一句英語諺語:“Life lies in sports.”讓學生翻譯成中文,大部分學生很快地說出:“生命在于運動。”引出校運動會的話題,并展示他們在剛剛結束的運動會上的一些照片,學生積極性很高。我抓住這一契機,讓學生進行頭腦風暴,說出有關校運動會的單詞、短語或句子。因為沒有任何限制,且有親身經歷,學生樂于表達,暢所欲言,每位學生都有話說。且在結束寫作后,筆者鼓勵學生“愛生活,愛運動”,滲透了德育教育。
二、搭建結構支架
“一篇文章雖有一個中心思想,但仔細分析起來,總是聯合幾個小的中心思想成功的”(夏丏尊,劉熏宇,2007)。這些小的中心思想會按一定的順序排列,如時間順序、空間順序等。教師為學生搭建結構支架,既能指導學生遵循寫作邏輯,理清寫作思路,又可以逐步幫助學生從整體高度審視自己的文章,指導今后的寫作。本課為記敘文,記敘文一般都有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要素。文本共有三小段,筆者仔細研讀文本后,概括出每段的小標題,學生通過略讀將小標題和段落配對,對文章有了整體把握;然后引導學生細讀每段,以便充分理解文章,內化并運用寫作思路。任務形式多樣,如列表格,找出運動員參加的項目及取得的成績;畫箭頭圖,找出關鍵詞句,讓學生理清主人公李剛在運動會上發生意外的經過。在理解文本后,每段都給學生充分的時間準備,借助思維導圖進行復述。通過思維導圖,學生對文章的結構也一目了然。因此,教師要細細咀嚼教材,為寫作搭建精巧的結構支架。如寫人物傳記時,可指導學生從name,nationality,birthday,occupation,workplace,character,dream,contribution等方面入手。寫“My Dream Job”,可從what,why,how三方面入手,即理想中的工作是什么,如何實現這個理想。
三、搭建語言支架
“閱讀對寫作的促進作用一般表現在對領會型詞匯的積累上;而只有當領會型詞匯轉化為表達性詞匯時,才能對寫作水平產生直接影響”(程曉堂,鄭敏,2002)。為讓學生真正掌握新學語言點,筆者設計復述每個段落、根據中文找出有用的短語等任務進行多次操練,讓學生從領會型向運用型過渡。文本重要短語很多,如track/field events,break the school record,win first place/prize,come in first/last,give a closing speech,award the prizes to,congratulate sb on sth,等等。這些語言都是以短語、句型(即語塊)形式出現?!耙驗檎Z塊本身就是語法和詞匯相互滲透、不可分割的,能夠使人們意識到詞匯自身的語法性”(龔亞夫,羅少茜,2006)。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操練了新學語言,為寫作作了鋪墊。
讀寫結合課中,采用支架式教學,能讓閱讀材料有效地為寫作服務,為寫作搭建支架,既訓練了閱讀能力,又訓練了寫作能力。教師搭建支架,化解了難度,增強了學生的寫作自信心,讓學生變得獨立。值得注意的是,從舊知識過渡到新知識之間搭建的支架,必須找到最適宜的接入點,充分了解學生“已經會”和“可能會”的內容,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做到既符合目前學生已有水平,又借助“概念框架”中的腳手架,把學生從一個水平提升到更高水平。而支架既符合學生現有水平,又促進他們從現有水平向潛在發展水平轉化,促進閱讀和寫作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Wood.The role of tutoring in problem solving 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1976.
[2]程曉堂,鄭敏.英語學習策略.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2.
[3]龔亞夫,羅少茜.任務型語言教學.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夏丏尊,劉熏宇.文章做法.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