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紅
摘 要: 教育需用心,特別在孩子的啟蒙階段,如何對每個孩子實施恰當的教育呢?本文以真實的教育案例為主線,談談作者的看法:教育需愛心,贏得其心;教育需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曲直;教育需耐心,增強其上進心。相信每個孩子在教師的精心培育下都會有所進步。
關鍵詞: 教育 愛心 耐心 道理
一、基本資料
化名A,男,6周歲,一年級學生。家庭狀況:父母均為行政單位正式工作人員,爺爺奶奶皆為單位退休人員。總體來看,家庭收入較高,經濟上能滿足A的一切要求。從家庭背景來看,應該說這是一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家庭,可是A從小跟隨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父母或許因工作忙無暇照顧孩子,很少關心孩子,更談不上教育孩子,而老人們百般寵愛孫子,對其十分溺愛,盡一切滿足他的要求,放任其游戲玩耍等行為,使其處于自制力差、為所欲為、毫無任何規矩可言的行為狀態。
二、問題描述
剛入學,A根本不知道學習是怎么回事,根本無規矩可言,我行我素,一切行為都顯現不出任何自我約束力。平時上課從不聽老師講課,即使點到他的名字,也不理睬你,似乎什么都沒聽見,繼續干自己的事,如畫畫、玩弄鉛筆盒或橡皮等;課間經常跑到草地上捉蟲子,上課鈴響后不知道回來,甚至上課時間跑出教室,讓老師找個半天;課堂上經常無緣無故地發出怪聲,撕碎的紙片扔得滿地都是;課下經常與小朋友們打架,并且不易接受任何人的勸導,在他心目中好像沒有什么可怕的東西;面對他頻繁出現的種種問題,我不知該如何下手,有時甚至想:這樣的孩子能教育好嗎?
三、方法與體會
小學老師在孩子的啟蒙階段應怎樣實施教育呢?面對他們的種種錯誤,一味地說教,或訓斥、挖苦,或不理睬,都不會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對于還不能完全辨別是非對錯的他,我應給其情感,給其道理,給其信心,開啟他敏感、純潔的心靈,讓他分清榮辱,養成良好習慣,使其從小就有所追求,有所向往,讓其沿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人生的第一步,為以后生活打下堅實基礎。
(一)給予愛心,贏得其心。“親其師,信其道”,我們應給予孩子真情實感,動之以情情要切,曉之以理理要真。這樣,才能取信于學生,贏得學生的心。尤其對于后進學生、問題學生,只能以心換心、以情育人。
在對A的了解過程中,我知道他非常喜歡畫畫,于是我決定以此為切入點對其進行教育。在一次英語課中,他送我一張自己畫的畫,畫的是各種各樣的刀和劍,畫得特別逼真,且筆畫非常流暢、圓滑。當時我感到非常意外,一個從不聽課且坐不住的一年級孩子,能畫出這么好的畫?下課后,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他以為我要批評他,一雙眼睛直盯著我,我拿出他的畫說:“你真了不起,畫得這么漂亮!”聽了我的話后,他高興得笑了,說:“我還會畫很多好東西。”我立即問:“今天咱們學的這些好吃的,你能畫出來嗎?”他問什么好吃的,我隨手拿出上課用的實物圖片說:“Hot dog,bread,hamburger.”順手又給了他紙和筆,不一會三種事物就在他的筆下誕生了,他一副很得意的樣子拿給我看,順水推舟,我讓他教我畫畫,我教他英語,就這樣在短短的幾分鐘內我變成了他第一個可信任的朋友。最后,我拉著他的手說:“你是個聰明的孩子,不但畫畫得好,學英語還學得特別快,你現在已經是一年級的小學生了,上課要聽老師講,下課就可以畫畫了。”聽了我的話,他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從那以后,每次上課前我都給他暗示:上課要聽講。他也逐步學會了聽課。孩子的心是敏感的,他能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每次我們的眼神相遇,他總會停止手上的小動作聽我講;每當下課后,他總是跑上來抓著我的手問這問那,我也會不厭其煩地一一回答,此時他對我已沒有什么抵觸情緒,包括我對他的批評。
(二)給予道理,使其明辨是非曲直。小學生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辨別是非能力差,不僅容易做錯事,而且犯過的錯誤容易再犯,這就需要我們給學生講道理,教他們明辨是非;學生做錯的事,讓他們在理解的過程中自己教育自己,以事論理。
有一天,學生向我告狀說:A到處扔紙,弄得廢紙滿地都是。當我看到地面上團團的廢紙時非常生氣,真想狠狠地把他批評一頓,但我又意識到:孩子畢竟是孩子,這也許與家庭教育有關,從小就沒養成良好的習慣;于是,我心平氣和地詢問他廢紙的問題,他吞吞吐吐地承認了,當我問及這些紙還有沒有用時,他搖了搖頭,我逐步引導:廢紙要放進垃圾桶里,如果每個同學都像你這樣,那么我們的教室不就成垃圾堆了嗎?你愿在垃圾堆里畫畫、寫字嗎?如果不講究衛生,那么周圍的小朋友會離你很遠,都不愿靠近你,更不想和你一塊兒做游戲了。聽了我的話后,他一一撿起紙團放進了垃圾桶里。
正如贊可夫所說:“教師這門職業要求一個人的東西很多,其中一條要求自制,在你叫喊之前,先忍耐幾分鐘,這樣會幫助你壓抑一下當時就要發作的脾氣,轉而心平氣和地跟學生談話。”孩子的思想是單純的,做錯事常因為不明白道理,一旦明辨是非,是會銘記在心的。
(三)給予耐心,增強其上進心的意識和勇氣。孩子的人生剛剛起步,難免會跌跌撞撞,遇到小挫折喪失信心和勇氣,這需要我們的耐心引導。針對A上課時不善于傾聽、愛做小動作的頑固癥狀,每次課前我都單獨做好他的課前準備工作,甚至限制其課桌上物品的數量;課堂中隨時關注并安排好他的活動任務,使其無機會做小動作,并適時表揚激勵;同時課后及時對其總評,讓孩子意識到老師隨時都關注著自己。對于小學生,特別像A這樣的特殊學生,要想他們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我們必須隨時增強他們聽課的意識、興趣、信心,這離不開耐心。
四、效果與反思
通過將近一個學期的努力,A已進步了很多,知道上課認真聽講,知道舉手回答問題,知道遵守課堂紀律,保持教室衛生,等等,雖與其他同學相比,還有些差距,但他明顯進步了很多、懂事了很多。我們在教育生涯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孩子,只要我們以愛為基點,對其耐心科學地教育,孩子都會有進步,都會給人驚喜,都會讓我們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