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珍
一、可愛的童真
去小班聽課,王老師引導孩子們觀察菊花,PPT上出現各種各樣美麗的菊花:有紅的、有黃的、有粉的,有的大、有的小,有的花瓣細細長長卷起來、有的花瓣密密麻麻緊挨著。王老師提問:看看這些菊花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并習慣性地添上一句:誰來說說看?上幼兒園才一個多月孩子已經學會舉手發言,只見妞妞邊舉手邊奶聲奶氣地說:“我來說說看。”一旁聽課的我被這可愛至極的聲音陶醉,多么天真的孩子,多么動聽的童聲,多么珍貴的童真。
近期我參加了一個由班級家長組織的親子活動,某地兩日游,路途較遠,中午時分到達,休息一段時間,下午再帶孩子們去沙灘玩耍。傍晚時分,家長陪著孩子們玩得興致勃勃,堆小山,挖山洞,筑城墻……深秋的海邊,太陽才矮身下去,天空便黑暗下來,意猶未盡的孩子對著太陽落下去的地方大聲呼喊:太陽公公,你快出來上班呀,我們需要你?也許是被孩子的真誠感動,當我們吃完晚飯出來時,月亮婆婆已經笑盈盈把月光灑下。大喜的孩子驚呼:我們又可以開始玩啦。
二、丟失的童真
曾幾何時,這份天真丟失了。
1.“哈哈哈,這是假的呀”。
《小白兔與大灰狼》這個傳統的音樂游戲為大家所熟悉。一次上音樂課時,我帶孩子們玩起這個游戲。輕松跳躍的小白兔蹦跳音樂結束后,一段沉重緩慢的音樂響起,孩子們趕緊跑到桌子椅子后面躲起來,喘氣的聲音都不敢發出來,教室里充斥大灰狼來之前緊張的氣氛。突然,傳來瑤瑤響亮的聲音:“哈哈,這是假的呀!”雖然孩子們不相信是假的,依舊躲在后面不敢動彈,但我卻被小班孩子那果斷的聲音嚇到。我驚嚇的不是安靜的教室里那突然響亮而堅定的一句話,而是驚詫于三歲孩子那成人般的思維,那鎮定自若的姿態,那一反幼兒常態的表現。
一聲嘆息:早熟的孩子懂事了,她的快樂卻不見了。
2.愛唱大人歌的孩子們。
“我想要怒放的生命……”,汪峰的歌頗受孩子的喜歡,那首《洋蔥》“一層一層剝開……”也在幼兒園里聲聲回蕩。我們不得不承認,“好聲音”這個節目的熱門,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也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好聲音”確實是唱出了很多的好歌,但孩子們唱這些歌,聽著無論如何也不順耳。
一句追問:唱成人歌的孩子被大家夸獎了,在班級里還得了金嗓子獎,但他們理解自己唱的歌詞表達的是什么意思嗎?
3.穿西裝禮服的孩子。
參加朋友的家庭聚會,朋友帶來了大眼睛圓臉蛋的兒子,只見小家伙西裝革履,脖子上還系了一個紅色的領結。孩子受到在座很多大人的贊賞:“多帥氣的小伙子。”“你家孩子神采奕奕,將來一定有出息。”……
一種感嘆:家長面子有了,孩子的束縛多了。
三、找尋童真
1.謹慎早干預,不當揠苗助長人。
瑤瑤很優秀,雙休日要上三個興趣班,舞蹈班、英語班,外加一個珠心算,她媽媽說夏天還準備報一個游泳班。也許孩子確實學到很多別的孩子還不懂的知識,比別的孩子懂事,但真正的結果是孩子累、家長累,一天到晚苦不堪言,過重的負擔剝奪孩子的游戲權利。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欲速則不達,人才的成長漫長的猶如馬拉松,在馬拉松比賽中,目標是應在終點而不是贏在起跑線上。不要因為給孩子施加了沉重的學習負擔,而活生生地扼殺孩子熱愛學習的天性。一個有童真的童年時代才是孩子真正需要、渴望的。
2.關心下一代,愿為兒童而創作。
回首那些年我們一起唱過的兒歌,有五十年代的《讓我們蕩起雙江》、《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小燕子》,有七十年代《我愛北京天安門》、《閃閃的紅星》,有八九十年代《世上只有媽媽好》、《黑貓警長》,也有兩千年代《雖然我只是一只羊》等以動畫片主題曲為主打的兒童歌曲,如今越來越多的時尚流行的歌曲進入幼兒園和兒童身邊,《最炫民族風》、《high歌》,甚至一些情歌孩子們也唱得歡。
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在那天的電視節目中,我看到記者采訪遼寧音樂家協會秘書長汪敏,就像他說的一樣:孩子需要的是適合他們年齡段、內容上真善美傳播善良、對孩子成長的心靈建設有關懷的作品。這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更需要家長乃至社會各界的共同打造,因為老師的重視只是杯水車薪,有全社會對兒童的重視才是強有力的保證。
把所有好聽的、積極的、快樂的、孩子喜歡的兒歌送給兒童,這是所有人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孩子們需要一大批愿意為兒童的健康發展而創作的作家,有了你們,才能找回那缺失的童真。
3.少點功利心,多添一份愛幼心。
在很多家長心里,孩子的優秀就是自己的成績,臉上就有面子,當孩子們西裝領帶閃亮登場時,家長的臉上也是爭光不少,但你想到沒有,孩子正為舉不起的雙手而難受,正為圍在脖子里的領結而難受,本該歡蹦亂跳的兒童失去活力,也失去該有的童真。了解了這些,家長就該為孩子松綁,孩子需要的是一件寬松的衣服,需要的是家長多一些的陪伴,愛孩子就是讓孩子在歡樂輕松的氛圍中成長。
讓我們圍繞“捍衛童年幸福”這個核心理念,靜下心來,不急不躁,找回那些丟失的童真,把家庭和幼兒園建設成孩子快樂成長的樂園、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