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衛峰
摘 要: 在社會人口快速老齡化的背景下,隨著老年教育事業的發展,老年大學正以一種獨特的教學形式呈現在我們面前。如何辦好農村老年大學,提高老年朋友的生活質量,幫助他們充實自己,尋找生活的樂趣,度過幸福的晚年,是值得社區教育工作者們研究和探討的問題。
關鍵詞: 老年大學 網格化 辦學模式
“網格化”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是指依托我鎮現有的社區管理體系,以轄區內的老年居民為服務對象,建立和完善以鎮老年大學為龍頭,以村、社區為單位,以各社區(村)為一個區域,合理劃分“網格”,每個區域劃分成若干個網格,建立以各村(社區)老年大學辦學點為基礎的二級辦學網絡體系,實現對網格內老年居民的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服務的一種辦學模式和管理體系。
錦豐鎮自2011年9月創辦了第一所鄉鎮老年大學以來,一直認真貫徹“增長知識、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促進健康、服務社會”的辦學宗旨和“學、樂、為”相結合的辦學原則,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依托本鎮現有的社區管理體系,以轄區內的老年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各社區(村)為一個區域,每個區域劃分成若干個網格,實現對網格內老年居民的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服務。獨特的“網格化”老年大學辦學新模式已經成為張家港地區的一個教育品牌。
一、辦學模式網格化
“政府主導、規范辦學”是鎮老年大學辦學的基本原則。我們根據錦豐鎮具體情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利民、惠民、便民為宗旨,以樹旗幟、優服務、作奉獻為抓手,整合資源、搭建平臺、分類指導,建立長效服務機制,構建職責明確、管理精細、服務有效的老年大學網格化體系。在教管辦、社區教育中心、民政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下,逐步建立和完善以鎮老年大學為龍頭,以各村(社區)老年大學辦學點為基礎的二級辦學網絡體系,以村、社區為單位,合理劃分“網格”,各“網格”辦學點配備一名兼職管理員主持日常工作,老年大學召開工作例會實行統一管理。通過鎮老年大學教育協會牽頭,建立辦學點的合作與聯系,共享資源、召開例會、開展教育教學研究活動,謀求老年教育事業的共同發展和現代化老年教育工作的推進。
具體做法為,依托本鎮現有的社區管理體系,以轄區內的老年居民為服務對象,以各社區(村)為一個區域,每個區域劃分成若干個網格,在每個網格區域內開設老年大學辦班點,實時采集網格內老年居民的情況,實現對網格內老年居民的全覆蓋、全方位、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服務,努力使老年教育公共資源整合化,管理服務水平更有效率;業務流程規范化,教育服務機制更便民;老年教育隊伍務實化,服務作風更深入。
二、組織設置網格化
我們設立鎮一所老年大學,在兩個街道分別建辦三興街道老年大學、錦豐街道老年大學,構建“鎮老年大學—街道老年大學—老年大學辦班點”的三級網格管理服務體系,充分發揮三級網格在各村(社區)的老年人管理和服務中的主導作用。
老年大學是一所特殊的學校,為加強老年大學管理,完善機構設置,我們非常重視組織規章制度建設,提高管理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各分校、各網格辦學點都配備兼職管理員主持日常工作,定期召開管理員會議,使學校管理常態化。統一建立學員檔案,完善學員個人管理系統;教學管理做到科學、有序、高效,統一各網格點的教師工作手冊。老師們能根據學員的需要和喜好制訂教學計劃,寫好教案,學員學習的積極性都很高。學校健全了教師聘用、管理、考核辦法,修訂完善了《錦豐鎮老年大學章程》等制度,完善檔案管理,以建立的網格單元為基本單位,給每位老年大學學員建立檔案,進行身份確認、核實,完善學員個人管理系統。
三、運行機制網格化
鎮社區教育中心對網格管理實行定人、定崗、定責、定獎懲,嚴格落實網格責任,將網格責任具體化。明確社區管理員職責,以老年大學學員需要為著眼點,為網格化學員提供一切服務;規范社區教育管理員工作程序,每次課前要公布培訓內容、培訓時間、地點、培訓老師,培訓后收集學員的反饋意見。
以網格為單位,建立各村、社區的老年教育基地,是我鎮老年大學網格化辦學模式的又一重要舉措。我們結合“弘揚沙上特色區域文化,提高錦豐市民素養”的線索,社區教育中心和各街道文體中心等部門合作開展老年教育特色服務項目,通過建立社區老年教育基地,挖掘老年教育的文化內涵,提高服務品質,送教下鄉、送教上門,為網格化老年教育特色品牌提供更好的傳播途徑和展示平臺,從而進一步培養老年居民熱愛園鎮的精神,提高他們的文化素養。為加強老年大學管理,鎮老年大學優化師資隊伍建設,成立老年大學校務委員會,健全教師聘用、管理、考核辦法,建立一支穩定的師資隊伍。
四、管理模式網格化
為了做好辦班點的教學工作,我們配備專兼職管理員,實行管理模式網格化,各辦學點配備一名兼職管理員主持日常工作,老年大學召開工作例會實行統一管理。
錦豐鎮老年大學創辦時,首屆只有3個班,59名學員。經調查,發現還有很多老年人想學習苦于沒地方。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各村(社區)市民學校設立辦班點,把老年大學辦到他們家門口,讓老年人就近入學。各村(社區)都設立老年大學辦學點,各辦學點開設一兩個專業。鎮老年大學匯總后向社會公布,方便老年人根據興趣、愛好,選擇就近入學。
各網格點的管理員由各市民學校管理員兼任,定期召開例會。把熱愛老年教育、精通教學業務、教學方法好、身體健康、有時間保證的教師偏進老年大學的師資庫,健全老年大學教師聘用、管理、考核辦法,建立穩定的師資隊伍,老年大學的老師們都能苦心孤詣,熱心、潛心、悉心地指導學員。在鎮社區教育中心的統籌下,鎮老年大學還開發了《沙上陸史》、《沙上風物》、《沙上文學》、《沙上民俗》和《二十四式太極拳》、《養生保健知識》等地方特色教材,深受老年居民的歡迎。
“網格化”老年大學的辦學模式自創立以來,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從創辦時的3個班59名學員發展到現在的44個班1400名學員,現有16個綜合班、22個特色班,辦學規模還在不斷擴大,力爭到“十三五”結束,讓我鎮80%以上老年人進入老年大學學習,讓他們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
參考文獻:
[1]楊佳,陳瑤.我國老年大學發展初探[J].成人教育,2007(07).
[2]張娜.中國老年大學的現狀及反思[J].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1).
[3]李冬梅,張雄林.論我國老年大學的發展與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