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新文
“沙龍”是意大利語,原意為大客廳,傳入法國后引申為貴婦人在客廳接待名流或學者的聚會。近年來逐漸流行并深受教師喜愛的“教學沙龍”是指圍繞某一主題,教師們闡述教育教學觀點、看法,自由談論教學做法與得失,實現思想與智慧的交流、碰撞與共享。
教學沙龍是教研共同體的重要平臺和校本教研、教育教學督導、評估的重要形式,是反映學校辦學理念、教科研水平和隊伍建設成果的重要途徑。通過該形式,可以觀察學校的辦學特色、教研氛圍、研究水平和教師的問題意識、思辨能力、表達水平等專業素養。其基本形式包括主題研討、教師座談會、網上論壇等。下面本文將結合教學沙龍的主要形式之一的主題研討,談一些組織、實施的認識與實踐。
一、教學沙龍的組織原則
1.針對性。教學沙龍的主題選擇必須聚焦教育教學、關注前沿研究、立足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內涵發展。如“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思考與實踐”、“‘有效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等。主題命名要簡要,如某校曾開展了名為“根據學科特點生本教學各自培養學生哪些能力,生本教學流程如何清晰體現這一培養思路”的教學沙龍,其主題完全可以簡化為“生本課堂學生能力培養目標與達成路徑”。
2.真實性。教學沙龍作為教研的重要形式,要體現學術研究氛圍,要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能反映先進教育教學理念,又能結合實踐,談自我認識,講個體做法,說真切感受。其交流內容要引起參與者的思考、呼應,有一定啟發意義,要有利于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3.層次性。教學沙龍不是茶館閑聊,它有一定的話題指向,必須層次、寬域、深入展開。從宏觀程序而言,教學沙龍一般包括主持人概述性發言、參與者層次自由發言、主持人或參與領導、嘉賓總結點評等環節,體現為總—分—總的邏輯結構層次。從微觀論述而言,體現的是分解主題的若干話題變換和層次推進。就某個話題而言,包括闡述理解與認識、介紹實踐與現狀、指出策略與思考等層次。
4.流暢性。教學沙龍追求行云流水般自然推進,要防止冷場、卡殼現象。活動前可事先告知交流主題,讓參會者事先做一定準備。在進行過程中,主持人最好不要提示、點名或催促發言,但要恰當引導話題,做好穿針引線的作用。主持人也不必要頻繁點評、總結,以防影響活動的流暢性。
5.互動性。教學沙龍是教研共同體內部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研討,既非專家講學,也非個別教師的科研成果報告會。沙龍組織要超越學科界限,實現不同學科、不同層次教師之間的交流與研究,要體現自主、自由、自愿發言,實現思想碰撞、互動呼應。
二、教學沙龍的展開程序
主題教學沙龍一般包括以下三個步驟:
1.明確主題,闡述意義。由主持人概括介紹主題的選題背景、意義、有關主題的學習、思考成果概述、主要觀點以及參會人員、基本內容與過程,重點要揭示主題的主要精神和意義。為確保沙龍的高效展開,主持人也可適當分解主題,拋出若干話題。如“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思考與實踐”主題就可以分解為“教師專業發展為什么需要構建共同體(原因和價值認識)”、“你認為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主要有哪些組成形式(內涵)”和“試結合自我實際和日常實踐,談談如何拓展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效能(路徑與效能)”等話題。
2.自由論述,層次推進。主題僅題目而已,參與者要根據主題開發專題,結合問題思考和自我實踐產生話題,并生成新話題,層次漸進展開。同時,各環節都要參與,防止接龍代替沙龍。該環節,主持人一般不點名、不點評、讓大家自由談論。
3.評價總結,拓展共享。最后由主持人作活動評價,歸納幾點共識,并強調某些精彩觀點。也可請與會領導、專家點評,給予指導。為鞏固交流、研討成果、強化后續研究,主持人還可以設計一些后續思考研討話題。活動結束后,組織者要及時總結、梳理,形成書面材料,利用校園網平臺實現資源共享。
三、參與沙龍的基本要求
1.充分準備,理性梳理。廣大教師要加強先進教育教學理論、理念、觀點的學習,要及時總結教學實踐的經驗與做法,并作一定思考總結、理論提煉。明確主題后要緊扣主題,切準問題,針對切入,理性梳理自我認識與實踐策略,選擇體現自身可以談的內容。也可歸納自身的困惑,帶著問題參與交流,尋求同伴幫助。
2.思路清晰,體現層次。個體論述要聚焦主題、突出話題,滲透理念、反映水平,既要有理論思考,又要側重實踐做法與理性分析,要體現“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還能怎樣”的總體構思。個體論述的基本思路是:提出自我觀點—簡要解釋觀點—例談行動策略—歸納成功經驗—提出問題困惑。
3.結合實踐,突出個性。教師的論述,一定要結合自身學習與實踐,闡明自己的觀點,體現學校的特色辦學理念與辦學思路。教師專業發展與校本教研,只有基于學校、立足自身,才有持續的生命力、發展力。學校倡導的辦學思想、教改項目、多年來所做的工作,要通過教師不經意地呈現出來,而非主持人講;而教師的講述,主要要講成功的經驗與困惑,一定要把自己放進去,體現自身目標,有主張,更有扎實行動。同時,個性想法與實際做法,更能引起參與者的共鳴,產生碰撞火花,生成新的交流話題,保證沙龍層次、流暢推進。
4.注意銜接,表態承轉。教學沙龍的參與者是教研共同體的平等成員,對他人的論述既要認真傾聽、積極思考,也要及時呼應、承轉接力,可以表示贊同或者反對,也可以深化、設疑,引出新話題,接著談、深入談。
5.自由訴說,氣氛活躍。教學沙龍的考評指標之一就是看氣氛是否活躍。每位陳述者要力求做到表達生動,語言簡潔,聲音響亮,不看材料即興談,不排次序爭先恐后談。要防止冷場,參加活動成員可以插嘴,當然也不要過于頻繁。既要自由訴說、氣氛活躍,又要緊扣主題、順序展開。
總之,教學沙龍是教師相互交流、智慧共享的平臺,也是教師之間思想碰撞和展示個性的場所。教學沙龍體現了教師作為研究主體的價值,激發了教師們科研的成就感和滿足感,有利于校本教研品質的優化和教師專業的成長。教學沙龍要形似,更要神入。愿教學沙龍新型教研方式在更多學校開花結果大放異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