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田

9月21日那天,30多萬人涌上紐約街頭,呼吁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奇裝異服、音樂舞蹈,仿如一場嘉年華,游行者更是提出“淹沒華爾街”的口號,借此指責華爾街從高碳能源產業獲取暴利。另一廂,9月23日,美國總統奧巴馬在聯合國發表主旨演說,強調氣候變化議題的緊迫性。
從傳統中抽身
這不由得使人想起2009年年底哥本哈根氣候峰會上,奧巴馬一邊領取諾貝爾獎,一邊承諾到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2005年降低17%,即使這也遠低于發展中國家的期望。這一次,奧巴馬提出,美國要在2030年之前關閉數百家火電廠,把發電廠的碳排放水平在2005年基礎上減少30%。與之對照的是,歐盟承諾到2030年,整體碳排放要比1990年減少40%。
《紐約時報》注意到,在過去八年里,美國減排量中有一半是拜經濟危機所賜。而最新的減排計劃,最早也要到2016年才開始落實,奧巴馬實際上把最難啃的骨頭留給了自己的繼任者。在美國能源專家邁克爾·林奇看來,“這并不是奧巴馬與煤炭之間的戰爭,而是現實與煤炭之間的戰爭”。美國能源局預計,由于頁巖氣革命,美國已經逐漸從煤炭發電,逐漸轉向更為廉價的天然氣發電。到2020年,美國600座燃煤發電廠將不盈利,煤老板們將風光不再。
比起首腦們的發言,商業巨頭們的反應總是要快一拍。9月22日,也就是氣候峰會的前一天,一條消息搶了各大報紙的頭條:洛克菲勒拋棄了石油。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宣布,他們將出售在石油、煤炭等高碳產業的投資。1870年,約翰·洛克菲勒創立標準石油公司,并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位億萬富翁。之后,洛克菲勒幾乎成了資本主義和石油的代名詞。那么如今石油大亨為何要放棄石油呢?
洛克菲勒基金會總裁海因茨聲稱:“我們非常肯定,如果洛克菲勒先生仍然在世,他那樣一位能敏銳把握商機的人士一定也會離開石油業,投入到清潔能源之中。”
在《華盛頓郵報》看來,拯救地球并非唯一目的。氣候危機正把新能源轉化為商業機遇。早在氣候峰會召開前,全球一些大銀行就表示,明年年底前,將籌集2000億美元抗擊氣候變化。2011年,在占領華爾街的同時,“撤資運動”也在北美校園興起,他們的目標是使石油企業被社會唾棄。而上世紀90年代,煙草企業就曾遭遇過類似的撤資運動。
2014年5月,斯坦福大學宣布,將出售187億美元采煤企業的股票,成為第一所支持這項運動的高等院校。截止到目前,有180家機構和數百名個人投資者承諾,將出售與化石能源相關的資產,轉而投資更加清潔的替代能源,涉及的撤資金額高達500億美元。
讓低碳產生GDP
在很多人看來,拯救地球似乎很遙遠,經濟增長卻離我們很近,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要飯碗還是要低碳,確實是一件令人撓頭的事情。《金融時報》為此發表了一篇《清潔能源可以贏得氣候賭局》的文章。那么清潔能源能否成為拯救經濟的招財貓呢?
在烏干達,太陽能電燈不僅給人們帶來光亮,還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在農忙時,銷售員羅納德一周可以賣出36盞太陽能電燈,而羅納德的朋友因對太陽能電燈的裝置做了一些改裝,而獲得了額外的收入。“非洲窮人用得起的太陽能”,這正是英國阿什頓可再生能源的獲獎項目。而在此次峰會上,企業和政府紛紛承諾,將在非洲開辟一條可再生能源走廊。
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的報告顯示,太陽能發電的成本正在逐年降低。報告認為,在未來15年,低碳能源發電有望占到新增能源發電的一半以上。9月25日,《每日郵報》指出,英國去年太陽能發電量比上一年增長了67%;若使用太陽能發電,在2030年前每年可以節省4.25億英鎊的稅費,并且還會帶來255億英鎊的經濟增長。
全球經濟和氣候委員會發布的報告指出,投資模式的轉變,以及技術上的創新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好處。而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各國抓住機遇,果斷行動起來。當然,對于普通人來說,低碳意味著更少的霧霾和更舒適的生活環境,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講,于國于民,低碳時代都必須成為未來的一個主流趨勢。
不過,在美聯社看來,發達國家越來越低碳的同時,發展中國家仍然面臨環境難題,這是因為發達國家越來越多地把高耗能高污染企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間接把碳排放轉嫁給了其他國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