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洋

9月20日,日本海上自衛隊直升機航母“出云”艦在“巖井丸”號和“上總丸”號拖船的警戒護衛下,在橫須賀外港進行了航行試驗。比起該艦2013年8月下水時的熱鬧場景,這回媒體卻意外地對這艘日本目前最大的戰艦顯得漠不關心。
一般來說,一艘艦艇進入到試航階段,標志著它已經基本竣工,距離服役為期不遠。而此次試航的“出云”艦更是已經完成了艦上武器安裝,進入系統調試狀態。由于該艦具備航空母艦的外形,噸位又超過了不少國家的輕型航母,一些中國媒體便毫不吝嗇地將從“大隅”號船塢運輸艦開始的另一頂帽子扣到了“出云”頭上——準航母。
不過在軍工行業中,“以貌取人”往往要犯下大錯,一些中國媒體扣了日本自衛隊快二十年“準航母”的帽子,大多數時候卻在“冤枉好人”。大隅級船塢運輸艦空有一副全通式甲板卻連機庫都沒有;日向級直升機驅逐艦雖有機庫,但內部過于狹窄,不僅周轉飛機毫無可能,連升降機也容納不了媒體口中的F-35B戰機。
不過事情在“出云”艦上卻發生了變化。這艘全新的直升機驅逐艦比起此前的“準航母”更加符合航空母艦的定義:該艦標準排水量19500噸,滿載排水量27000噸,全長248米,寬38米。該艦飛行甲板采用全通設計,可攜帶7架反潛直升機,2架運輸直升機,由于噸位加大,“出云”艦在空間布局上更加充裕,不僅明顯加大了飛行甲板和機庫,還設置了兩臺可以容納F-35B戰機的升降機。
根據英國《簡氏防務周刊》網站的消息,該艦最多可攜帶14架SH-60K型反潛直升機。相比以往載機不足10架的直升機驅逐艦,該艦使日本海上自衛隊第一次具備了持續對遠海某一海區實行航空監視的能力。從這一層角度看,該艦早已不是一艘“準航母”,而是一艘實至名歸的直升機航母。
正是“出云”空前強大的航空作業能力加上日本購買美制F-35A隱形戰斗機的消息,讓旁觀者對該艦未來的“潛在用途”有了更多的遐想。許多日本媒體一提到“出云”艦,就認同該艦能夠改造成日本所謂“西南離島防衛指揮部”;一些中國媒體則強調“出云”能夠搭載F-35B戰機,因此要“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加拿大軍事期刊《漢和防務評論》干脆“保守估計”“出云”艦的戰斗力甩開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一大截;日本右翼更是多次幻想以“出云”艦一己之力全滅中國海軍的“輝煌戰果”……
不過,“出云”號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它太廉價了。2010年日本為該艦編列的預算不到12億美元,相比之下,噸位只有它1/3的愛宕級宙斯盾艦造價高達14億美元,噸位與其相當的意大利“加富爾”號航空母艦10年前的造價就超過19億美元(按購買力相當于現在的25億美元)。
在向來以裝備單價昂貴著稱的日本,如此低的價格只可能意味著艦上沒有高價值設備。與價格高昂的“宙斯盾”雷達、防空指揮系統、防空導彈、各類電子戰系統相比,出云艦的艦載系統可算簡樸。該艦只保留了末端防空武器,將防空導彈、反潛火箭和反潛魚雷一概取消,雷達設備則與5000噸級的“秋月”級相當——對于承擔編隊指揮和情報搜集工作重擔的航母而言,這樣的“節約”實際上剝奪了它作為編隊指揮核心的能力。
另一方面,該艦的尺寸對于運作F-35B隱形戰機而言還是太小了。盡管理論上該艦可以通過加裝滑躍甲板和加強飛行甲板,不過,據估計,“出云”艦的機庫寬度在20米左右,無法并排停放兩架F-35B,在機庫內也不可能調度戰機,這一限制使得該艦即使搭載F-35B戰機,其運作也會十分勉強,作戰效率更無法和專門建造的航母相提并論。更何況日本直到目前也沒有引進裝備F-35B垂直起降戰機的計劃,要讓毫無垂直起降戰機使用經驗的自衛隊掌握此類戰機的運作也不是一件易事。按照目前海上自衛隊的構想,該艦老老實實作為直升機航母的可能,反而是最大的。
盡管“出云”艦不大可能成為真正的航空母艦,但從技術上,它已經驗證了建造一艘輕型航母所需的全部技術。如果日本決計引進F-35B,那么日本只需幾年時間就能建成一艘水平不亞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的正規航母,這,才是“出云”艦之后最值得注意的動向。
(作者系《觀察者》網軍事頻道總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