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萍
(青海師范大學圖書館 青海西寧 810016)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與E-Science、E-Research環境的形成,使得傳統的科學研究向著數據密集型研究方向轉變,產生于實驗與科研過程中的實驗、信息行為等科學數據都成為了科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基于科學數據的新一代研究范式即Dan Fay等人提出的科學研究第四范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正在形成并快速發展。在第四科研范式下,由于科學數據成為了研究人員的主要研究對象,且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類型復雜的數據如產生于智能移動終端、社交網絡的非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都成為了科研數據的組成部分,因而對其的收集、分析、管理、保存和共享都成為了數據管理、服務機構和部門的工作拓展領域。在此發展環境和需求背景下,西方圖書館界提出了科學數據服務的概念,即圖書館提供給研究者的科學數據相關服務,如科學數據的咨詢、管理、分析、存儲與組織等服務(也有一些組織、協(學)會、學者將科學數據服務稱為數據管理服務、科研數據服務、數據監管服務等,但其內涵都是管理科學數據、協助科研工作者開展研究,促進科學數據資源價值增值)。
對高校圖書館來說,由于其服務的對象是以科研為主要任務的所在院校師生,在當前科研資源交流、匯集與共享且數量呈幾何級數式增長、數據內容覆蓋多個學科的數據密集化趨勢下,數據的管理、開發、組織與利用已成為了其主要的工作任務之一。在ACRL頒布的2012美國大學圖書館十大發展趨勢中指出,隨著多種數據類型的產生和數據標準的持續更新,數據應用的挑戰日益嚴峻,高校圖書館作為科研教學的輔助機構,必須適應這些發展趨勢,發揮專業技術優勢,以幫助科研社團盡快適應環境變化。因此,高校圖書館如何在大數據時代適應用戶的發展需求,為科研人員提供嵌入到科研過程的科學數據服務,成為他們在新時期思考的問題之一。
作為以信息資源的組織、收藏、利用和服務為存在之本的高校圖書館來說,利用其在用戶中的信息中心地位提供科學數據的推廣服務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從目前的實踐來看,一些高校圖書館也已經提供了諸如科學數據的管理介紹、科學數據的管理指南撰寫、在線咨詢與指導等服務。根據我國學者司莉等人的調查,在US News于2012年10月發布的2012世界大學綜合排名前50名的高校圖書館中,有23所高校圖書館提供諸如“什么是科學數據”“為什么進行科學數據管理”等問題的介紹、咨詢服務,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的“數據管理與出版”專題指南就專門介紹了“什么是科學數據”、“為什么要進行數據管理”等不了解科學數據的用戶可能問到的問題與答案;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圖書館以PPT的形式對科學數據服務進行了介紹;有21所高校圖書館提供科學數據管理指南的撰寫與在線咨詢等服務,如哥倫比亞大學等大學圖書館既為用戶提供如何創建科學數據管理計劃的詳細說明(如數據格式、法律(政策)與倫理問題等),也提供有科學數據管理常見問題回答。
向用戶提供科學數據的咨詢、培訓等管理服務也是高校圖書館進行科學數據服務的主要措施。根據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于2012年6月出版的關于學術圖書館與科學數據服務的白皮書,統計顯示截止2011年年底,在報告所統計的221所成員館中,23.3%的圖書館提供科學數據的培訓服務,有40%以上的圖書館提供諸如科學數據的查找、引用等咨詢服務。且隨著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服務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圖書館通過嵌入式學科服務將科學數據的咨詢等服務提供給了用戶,如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通過與科研人員(團隊)合作,將科學數據咨詢服務館員嵌入到科研工作過程之中,為科研人員提供及時、準確的科學數據需求。康奈爾大學圖書館還成立了科學數據服務組織直接嵌入到科研工作過程中,為科研工作者提供科學數據管理規范制定以及科學數據的收集整理、數據分析、軟件工具的開發和數據交流出版等個性化科學數據服務。
為了確保科學數據的長期再發現和再利用,因而貫穿于科學數據生命周期的標引、存儲、維護等工作顯得非常重要,業界將這類對科學數據的管理與完善活動稱之為數據監護。在司莉等學者對50所美國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服務調查中,發現有包括劍橋大學等在內的15所高校圖書館提供數據監護服務。
目前業界開展數據監護服務最好的是英國數據監護中心(DDC),其活動已涉及到了數據監護的內容、對象、方法與工具等方面。高校圖書館通過與DDC的合作,如在DDC的前期構建過程中廣泛參與,共享數據監護經驗與實踐案例,在DDC建成后又一方面提供指導與幫助來完善DDC的監護服務功能。如巴斯大學圖書館調查了工學、建筑學、社會學一般數據及視頻數據的利用機制。另一方面通過引進和應用DDC的一些監護服務工具來提高自身科學數據的監護服務功能。如劍橋大學圖書館通過引進和向用戶推薦由DDC開發、可以幫助科研人員方便地編制符合要求的數據管理計劃的交互式數據管理計劃編制工具DMPonline來實現自己的科學數據管理計劃編制服務。
科學數據的管理與應用涉及到了數據的存儲、獲取、分析等過程,而大規模、多結構科學數據的出現,則為科學數據的應用和推廣提出了難題,因而為用戶提供科學數據的標示、組織、存儲等技術支持服務成為了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服務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根據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于2012年6月出版的關于學術圖書館與科學數據服務的白皮書顯示,在所調查的221所高校圖書館中已有部分圖書館提供數據標識、數據更新、創建或更改元數據等科學數據技術支持服務,盡管從目前看數量較少,大多數圖書館都暫未開展此類服務,但近三分之一的圖書館計劃在兩年內提供此類服務,說明該類服務是未來高校圖書館科學數據服務的主要增長點。
通過以上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服務可以看出,盡管在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的高校圖書館中開展如科學數據的管理等服務成為了主要服務內容之一,也表達了在未來改進和完善服務的意愿,在科學數據的宣傳推廣與科研人員的管理應用、技術支持等方面發揮了高校圖書館的技術、資源與服務優勢,但仔細分析也存在著一定的不足之處。客觀的認識和定位當前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服務水平,了解服務的不足之處,對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開展與發展將有著巨大的啟示作用。
首先,現有的服務實踐還主要停留于科學數據的淺層次管理方面。不管是科學數據的宣傳推廣、管理應用與技術支持,還是嵌入到科研過程的數據標示、數據監護等服務,都只是或對現有數據進行檢索、獲取和利用,或對增加數據的標示、存檔與管理,但在能夠提高數據的應用和管理水平的數據的關聯、語義化、分析、挖掘以及基于這些數據的平臺開發、知識組織、知識發現等方面存在著嚴重不足。而所缺失的這些服務,或許在大數據時代來臨的大時代才可能是高校圖書館在數據挖掘、資源配置、平臺開發與知識組織等方面的優勢領域所在。
其次,現有的服務實踐還主要面向所在院校的科研工作者。高校圖書館立足本校,主要面向所在院校的科研工作者提供文獻、知識服務從高校圖書館的建設之使命來說本無可厚非,但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而出現的信息全球化、資源共享化趨勢愈加清晰,以及高校圖書館面向社會開放的呼聲與行動推動,越來越多的高校圖書館實現了向社會公眾開放。科學數據服務做為一項體現高校圖書館在人才、資源、技術等方面優勢的信息服務內容,也應該面向社會,以拓展科學數據的應用范圍、提高科學數據的應用效率、加速科學數據的發展速度。
再次,現有的服務實踐協作性不強。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數據的類型、格式、存儲媒介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對高校圖書館來說由于資源組成、來源以及技術、人員所限,因而憑借一個機構的力量遠遠無法實現對用戶所需數據的擁有與分析、組織、服務,走協作、聯盟等合作路線是大數據時代的信息服務特征。從上述的現有科學數據服務實踐來看這種協作特征并不明顯,但隨著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服務深入發展,高校圖書館間的協作將逐漸加強,如圖書館間的資源共享協作、圖書館與技術開發公司之間的服務平臺開發協作等。
科學數據服務盡管已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和地區得到了科研界的重視,高校圖書館也積極應對出現的用戶新需求開展了科學數據查詢、科學數據管理等服務,走出了實踐的探索步伐,但對我國高校圖書館來說其還是一個新鮮的事物,目前還停留在對其的理論研究、實踐介紹階段,不管是筆者調查國內的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現狀,還是相關研究文獻交待,都還沒有發現有一家圖書館真正提供此類服務。但了解國外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服務途徑、內容與方法,客觀分析這些實踐的不足和發展空間,也能為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服務開展給予啟迪和幫助。
(1)以科學數據的咨詢服務為切入點。從上述國外高校圖書館的科學數據服務實踐來看,以科學數據的咨詢服務是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開展的服務內容之一,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是與科學數據服務是簡單、初級的服務,對從業者的要求相對較低有關。因此對尚無服務經驗、其它服務條件并不成熟的我國高校圖書館來說咨詢服務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通過為科研工作者提供國內外已有科學數據的信息,如檢索、組織,獲取整理等,積累服務經驗,完善服務條件,為未來科學數據的深層次服務打好基礎。
(2)加強內外部合作。合作、共享、交流是新時期高校圖書館的發展旋律,而持續、健康、深層次的科學數據服務也更需要高校圖書館的內外部合作。對內部而言,圖書館需整合資源建設、技術開發、學科服務等業務部門之間的業務,理清圖書館服務鏈條上的服務結點與協作機制;對外部而言,一方面需與科研管理部門、學校主管機構加強協作,通過科研管理機制等實現科研工作者與圖書館的緊密合作,提高圖書館科學數據服務的影響力與認可度。另一方面,圖書館需其它高校圖書館、技術開發公司、科學數據服務機構的合作,通過優勢互補、資源采購等實現科學數據服務內容更加寬泛、效果更加凸顯、機制更加靈活。
科學數據服務因數據密集型科學研究范式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而成了高校圖書館的主要服務內容,從國外高校圖書館的服務實踐可以看出,從簡單的科學數據介紹、咨詢入手,科學數據服務的內容涵蓋了數據管理、數據監護、技術支持等多個方面,嵌入到科研過程之中也成為了科學數據服務的主要途徑。對我國高校圖書館來說,國外這些服務的成功經驗給予了我們一定的啟示,但也應該看到,我國高校圖書館還需重視在服務意識、人才等方面的建設,以為科學數據服務的開展創造條件。
[1]潘教峰,張曉林.第四范式:數據密集型科學發現[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2]閆娜.2012年美國大學圖書館十大發展趨勢的解讀與思考[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3,(5):85-91.
[3]邢文明,吳方枝,司莉.高校圖書館開展科研數據管理與共享服務調查分析[J].圖書館論壇,2013,(6):19-26.
[4]Tenopir C,Birch B,Allard S.Academic Libraries and Research Data Services:Current Practices and Plans for the Future[EB/OL].[2012-11-29].http://www.acrl.ala.or g/acrlinsider/archives/6297.
[5]Lincoln Laboratory Grid (LLGrid)[EB/OL].[2014-03-23].http://www.11.mit.edu/news/11grid.html.
[6]Research Data Management Service Group (RDMSG)[EB/OL].[2014-03-23].http://confluence.cornell.edu/display/rdmsgweb/Home;jsessionid=73DF1608333FB2D6 F0FDCB976AB20C76.
[7]DMPonline[EB/OL].[2014-03-23].http://dmponline.dcc.ac.u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