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蘇紅
(西北政法大學 陜西西安 710122)
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文獻信息的生產、傳播與服務形態已經發生了巨大變化。數字圖書館已經逐步成為建設、組織和提供文獻資源的主要機制。在我國,經過十幾年的發展,數字圖書館建設已初具規模和成效。從文化部的“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科技部的“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再到各省市和各高校的數字圖書館建設,我國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已經形成一個完整體系,成功覆蓋文化、科技、教育和農業等多個領域。
盡管我國在數字圖書館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快發展,但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張曉林教授認為現在的數字圖書館模式還只是傳統圖書館模式的延伸,業務開展仍然主要是依靠本地的資源,整個運營模式仍然高度依賴傳統的以商業出版為基礎的學術交流體系。在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這種傳統的數字圖書館建設和運營模式越來越難以滿足人們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的信息需求。同時,以開放存取、Google學術、Google圖書和維基百科為代表的新型數字資源的興起已經威脅到數字圖書館的發展,甚至影響到圖書館的地位。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應該采用開放和積極的心態來利用新理念和新技術去發展新的服務和創造新的價值,從而實現數字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和圖書館地位的鞏固。
眾包(Crowdsourcing)是繼“長尾理論”之后又一重要的商業理念,由美國《連線》雜志的記者杰夫·豪(Jeff Howe)在2006年6月首先提出的。他認為,眾包是指企事業單位將原來由自己員工執行的工作任務,以自由自愿的形式外包給非特定的社會大眾解決或承擔的做法。它突破了傳統的組織模式和生產模式,以激勵機制替代了合約制,充分發揮了草根大眾的能動性和創造性。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外包鼓勵公司是“有所為而有所不為”,眾包堅信的是“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得益于網絡的發展和Web2.0技術的支持,眾包理念推廣迅速。從規模很小的企業到世界知名的大公司,他們紛紛開始嘗試利用大眾智慧來彌補自己內部創新的不足。眾包正在成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提高組織的創新能力一直是企業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外包一度被眾多企業廣泛地應用,用來剝離非核心業務和將工作轉交給其他組織完成。而眾包則主張將工作轉包給更為普通的社會大眾。眾包與外包的相同點都是擴大了組織的邊界,積極引入外部新鮮資源來彌補組織的不足和提高創新能力。他們兩者的不同點是,外包是將工作和任務委托給具有一定專業資質的單位或組織,而眾包依靠的是草根大眾,從本質上說,眾包就是大眾創新。
草根大眾的積極參與使得企業能夠獲得源源不斷的外部創意,而且由于人數眾多,這種模式具有很高的效率。開源軟件社區、維基百科、搜狗皮膚等眾多成功的案例都顯示出眾包的巨大能量。眾包還使得企業“用人而不養人”,降低了創新的成本。另外,眾包所吸引的巨大數量的參與者為宣傳企業形象和保持忠誠用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這些優點使得像保潔、杜邦、I B M和寶馬這樣的大公司紛紛采用眾包理念。例如,保潔目前有9000多名專職研發人員,而遍布全球的參與創新的人員就達到150萬人。大眾的參與,使得保潔公司集思廣益,可以及時研發出針對不同用戶特點的新產品。
現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已經將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嵌入到用戶的電腦桌面、瀏覽器和檢索工具條之中,使得圖書館更加虛擬化和網絡化。圖書館的數字館藏大多來自不同的電子書出版商和數據庫出版商,這些已經將圖書館的組織邊界模糊。眾包的出現,使得圖書館將擁有更多的外在參與組織和人員。目前的聯合目錄系統、館際互借系統和聯合參考咨詢服務就是典型的眾包。而眾包理念的實施,使圖書館擁有更多的外在人力資源。依賴這些外在資源、組織和人員,將有利于緩解圖書館因資金和人力有限所帶來的服務能力低下的問題。當單個圖書館出現難題時,不再局限于在組織內部尋求解決方案,而可以通過互聯網尋求更多的方法,使得圖書館的單一組織架構朝著復合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眾包點燃了大量業務愛好者參與圖書館數字館藏資源建設的熱情,盡管他們可能是非圖書館專業的人士。但是也可以從多樣化的角度提供問題的解決方案。眾包理念的實施有利于打破圖書館專業化的門檻,為廣泛的用戶參與提供了基礎。具體而言,眾包將從三個方面打破專業化門檻:文獻信息儲存,文獻整序標引和參考咨詢。綜合地看,由于圖書館的數字化和網絡化,信息資源的碎片化和無序化,數字圖書館的建設需要越來越多的用戶參與。拋棄專業門檻,取消行業邊界,激發大眾的參與,是圖書館未來的發展趨勢。
目前圖書館在數字資源建設中采用的數字資源和設備基本都是外包給專業的出版商和技術公。從表面上看,是社會分工變化和圖書館采購招標競爭白熱化的產物。但實質上,數字圖書館的建設仍然依靠大部分的高度專業化的出版商和技術公司。但是,這種模式具有極大的風險。在2009年,Springer、Elsevier等大型數據庫出版商都相繼大幅度提高價格,使得全世界各大高校文獻資源面臨很大的威脅。因此,采用眾包理念,依靠大眾用戶和建立圖書館聯盟,大力發展開放存取和資源的社會化標注,將極大地降低未來因經費緊張所帶來的文獻資源保障的風險。實質上,眾包已經改變了過去那種關于信息資源加工、整理和存儲的業務流程的形式。
眾包打破了業務愛好者和專業人士之間的障礙,為廣大有熱情貢獻的普通大眾提供了一個展現自己才華和獲取心理上滿意度的舞臺。這也為圖書館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途徑。聯合參考目錄、聯合咨詢系統無不證明了“人多力量大”的事實。在合適的條件,采用適當的激勵手段,大眾參與和智慧可以快速修正依靠單一組織工作可能出現的錯誤,創造出豐富的成果,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和開源軟件的成功都在展示著群體智慧的力量。
面對眾多的數字資源,如何科學采購成為了建設數字圖書館的頭等大事。但是,受制于館員的學科背景,單獨依靠圖書館的力量很難做出科學的選擇。這時候,就應該吸引更多的用戶參與到數字資源采購的選擇評價中來。綜合近年來的實踐,眾包理念在商業數字資源采購中的應用包含兩個方面:一是圖書館在購買某數字資源之前提供試用鏈接,同時讓用戶在使用后給出資源可用性、有用性和易用性等方面的評價。這些評價將會為圖書館在做出否采購數字資源決策時提供重要參考;二是緊密跟蹤數字資源的用戶使用率,并根據用戶使用率及時調整數字資源的訂購和退訂,不但優化數字資源結構,而且有利于提高圖書館資金的使用效率。
在數字時代,數據庫建設已經成為各級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但是,由于圖書館所采購的商業數據庫基本相似,所以各圖書館的數字資源日趨雷同。在這種情況下,圖書館自建數據庫往往更能突出自己的特色和重要性。在自建數據庫建設過程中,主題的選擇、數字資源的征集、選擇與整理都是非常關鍵的問題,離開廣大用戶的參與很難實現。綜合地看,眾包在數字資源建設中的應用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數字資源的捐贈。在國內外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建設中,有相當部分的數字資源是由用戶捐贈的。例如,清華大學建設的科恩圖書室就是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哲學大師羅伯特·科恩由其捐贈的藏書建設而成。又如西北工業大學的姜長英數字圖書館;二是用戶參與資源建設中的資源的選擇與整理。在這項應用中,數字資源往往限定在專門領域。例如北京大學的歷史地理數據庫在建設過程中聘請相關的專家參與資源的選擇與整理。俄亥俄大學的Biz商業維基數據庫也是在大量用戶的積極參與收集與整理大量數據資料的情況下而建成的;三是其他組織機構參與共建共享。圖書館不但要同校內院校或單位合作,還要加強與兄弟學校圖書館的合作。
眾包在數字資源加工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鼓勵用戶對數字資源進行描述上。具體包括兩個方面:用戶對自己上傳的資源進行編目描述、對已有的數字資源進行評論和描述。
在Web2.0時代,編目工作不再是圖書館員的專利。借助Wiki平臺,普通的用戶就可以對自己編輯的詞條或上傳的數字資源利用自然語言進行描述分類,而且這種分類更加有利于用戶檢索。圖書館可以借鑒維基百科的做法,鼓勵用戶上傳或編輯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從而集中而成具有不同特色的數據庫。另外,圖書館可以開放現有各種書目或數據庫的權限,鼓勵用戶對文獻信息打分和評論,這樣形成的描述信息更有利于其他用戶的檢索和使用。例如,現在的BookPlus書目系統和萬方數據庫都增加了用戶評論功能。
各級圖書館都在致力于提供實時的參考咨詢服務,然而由于受到人員、時間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圖書館界目前無法實現24小時制的咨詢服務。傳統的咨詢形式有FAQ、表單咨詢、電話咨詢、郵件咨詢和當面咨詢。多個圖書館相互聯合也開展了聯合咨詢服務,但是與用戶數量相比較館員的數量就顯得微乎其微了。眾包的出現有可能使得圖書館在咨詢服務方面產生突破。圖書館可以借鑒百度知道、Yahoo Answers、新浪愛問等平臺的做法,提供開放的互動問答平臺,開放回答問題的權限,任何用戶都可以在這個平臺上針對讀者的問題進行答復。管理者可根據實際情況為參與者提供一定的獎勵,比分積分、榮譽等,激勵大量的用戶參與。這種做法可以加快對于讀者咨詢的反應速度,充分利用群體智慧。
[1]鄭建明,錢鵬.國內數字圖書館建設模式研究——以國家數字圖書館與中國高等教育數字圖書館為例[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1(1):41-46.
[2]郟琳,杜瑩琦.高校圖書館讀者流失問題分析[J].高校圖書情報論壇,2008,7(3):46-48.
[3]GREENGARD S.Following the crowd[J].Communicatio ns of the ACM,2011,54(2):20-22.
[4]劉煒.未來的圖書館[J].數字圖書館論壇,2009(9):39-44.
[5]盛芳,耿艾莉.網絡環境下高校圖書館的四項工作的眾包策略[J].圖書館論壇,2012(1):15-19.
[6]趙艷,魯寧,鄭建程,等.國外圖書館應對金融風暴及供應商漲價的策略分析及啟示[J].圖書情報工作,2012,56(5):78-83.
[7]李書寧.用戶參與的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1(1):21-25.
[8]黃勇,鐘遠薪.基于 Wiki的數字資源建設知識庫[J].圖書館,2008(3):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