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
【內容摘要】本文從“大語文教育”的角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就語文教學方法的改革從以下三個方面作了一點粗淺的嘗試:1.更新觀念,樹立“大語文教育”思想;2.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3.多種訓練形式并舉,注重綜合能力提高。
【關鍵詞】大語文教育 課堂教學 生活實踐
一、更新觀念,樹立“大語文教育”思想
什么是“大語文教育”?簡言之,“它是以課堂教學為軸心,向學生生活的各個領域開拓、延伸,把學生的語文學習同他們的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有機結合起來,把傳授語文知識同發展語文能力,提高智力素質和非智力素質有機結合起來,把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訓練有機結合起來,使學生接受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整體的而不是局部的,網絡式的而不是單純線式的,能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強而有力的培養和訓練。”(張孝純、張國生《一條廣闊的語文教改之路》)
語文教師在教學上要改變傳統觀念上的兩個偏執:單純把語文教學當作一門純思想性或純工具性的學科。語文學習要使廣大學生受到人文和理念的教育和熏陶,既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又認識了自我和社會,培養了健康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樹立了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如學生學習魯迅短篇小說《社戲》,既感受到充滿豆麥水草氣息的江南水鄉生活風味,又被兒童之間純真的友情及農民淳樸善良的品質深深的感染;前蘇聯作家奧斯托洛夫斯基的小說片段《生命的意義》,讓學生領悟到人生短暫,須從小樹立獻身全人類的遠大理想并矢志不渝的為之奮斗;學習《十三歲的際遇》一文,學生從北大“神童”田小菲身上汲取到純真向上、渴求知識、積極探索的精神力量,努力做一個人生路上的強者。學生在精讀教材的同時,還要廣泛閱讀有益的課外讀物,吸收人類創造的一切優秀文化成果,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
傳統的課堂教學由于受時間、空間、環境及目的要求諸方面因素的影響,過于注重對學生語文專業知識及技能的傳授和培訓,無法全面徹底的提高學生各個方面的素質和能力,出路何在呢?通過學習、實踐“大語文教育”,我認為要將課堂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實踐有機結合。
著名語文教育家葉圣陶說:“語文訓練就是生活本身”。教師應讓學生意識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生活中的時時刻刻、人的整個社會生活和語言實踐均離不了語文這一工具。單純依賴所謂的課堂訓練,猶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是難以真正收到實效的。
學生的生活實踐除了課堂教學外,還應包括課外活動和“利用語文環境”。(特級語文教師張孝純語)
課外活動主要包括:(1)組織學生成立各種興趣小組;(2)每天按固定時間進行一次短小活動;(3)配合課文,指定閱讀一部中外名著;(4)配合教學內容進行的活動;(5)辦墻報、手抄報;(6)搞社會調查和實踐;(7)舉辦讀書報告會等。“利用語文環境”按不同的標準分為口頭語文環境、書面語文環境,在實施過程中我做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①日常聽說交際活動中的語文學習和實踐;②日常各種讀寫活動中的語文學習和實踐;③與其他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進行的語文學習;④“影視語文學習”;⑤利用班級、學校的各種會議、活動;⑥從欣賞藝術作品中領悟。在豐富多彩的生活實踐中,能培養學生的各種愛好、興趣和特長,發展學生的各種語文能力,讓學生的個性得到伸展,潛能得到釋放。
三、多種訓練形式并舉,注重綜合能力提高
葉圣陶曾提出“習慣本旨論”,主張“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靠實踐”,“養成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并強調“習慣的養成在教師的指導與訓練。”
1.倡導熟讀多誦,要求學生潛心領悟
學習課文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擺脫死摳字、詞、句、篇的所謂“練習”,力求從文章寫作的大背景以及本身來理解、體會其獨特的社會及美學意義。如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背影》,語言樸實無華,我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尤其從父親爬鐵道為兒子買橘子的蹣跚而艱難的“背影”中感受到父愛的深沉。當代女詩人柯巖的抒情詩《周總理,你在哪里》聲情并茂,學生在教師范讀、領讀及講解的基礎上弄懂大意,把握每句詩的節奏感和輕重音,通過反復朗讀體會詩人禮贊的周總理的崇高品質。初中語文課本精選了一些古代詩文名篇,學生通過自學結合教師講解粗通文意,即可熟讀成誦。如學習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的名篇《岳陽樓記》,學生通過詩一般的語言一方面領略了“淫雨霏霏”“春和景明”的自然之美,又感受到古仁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胸懷。學生朗讀古代長篇敘事詩《木蘭詩》,既受到一次愛國主義的洗禮,又陶醉于溫柔敦厚的古典詩美。
2.動口又動手,勤于實踐
聽、談是語言的吸收理解,說、寫是語言的表達和運用。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教師可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小組朗讀,演講比賽,讀一篇短文,講一個故事,背誦一首小詩,發布一條新聞等。寫作方面教師要督促學生平時養成寫日記、寫信及練習各種日常應用文等良好習慣。在課堂指導學生練習“大作文”時,應要求學生有創意,力戒“假、大、空”,限定時間、字數,快速、快節奏進行寫作訓練,一般要求在45分鐘內寫500字左右的短文。學生在各種文體訓練中,要結合課內外閱讀和思考,有意識的培養自己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和想象能力,要敢于向自我及傳統挑戰,使每一次習作都是一次自我超越和創新。在文章語言運用和謀篇布局方面千錘百煉,反復琢磨,培養嚴謹周密、一絲不茍的文風。
(作者單位:安徽省和縣姥橋鎮聯合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