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龍,王宏巖
(遼寧省營口水文局,遼寧營口115003)
孤山河為海城河干流上游段,發源于海城市孤山鎮瓦子溝村響水溝。該河斷面上流域面積80.5 km2,河長10.5 km,斷面處平均比降8.95‰。
斷面處地表水總體方向由南向北。河水受季節性降水控制明顯,雨季降水集中,河水暴漲,水流湍急,地表徑流突增,枯水季節河流水位下降,地表徑流減少。
河床為松散河床質堆積物,多為粗砂及碎石。地下水為第四系孔隙水含水巖組,一般主要以吸奪河水為主。
流域屬太子河流域下游區,季風氣候顯著,每年7—8月份,受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華北氣旋、臺風及高空槽等天氣過程的影響,常常出現暴雨和大暴雨天氣。降水強度大,降水量集中在幾小時或2~3 d,有時連續發生多日降水。
受暴雨影響,本河段經常發生洪水或大洪水。由于河道曲折,河谷狹窄,比降大,流速快。一般一次天氣過程造成的暴雨歷時較短,多為集中在幾個小時之內,最多集中于一天時間內,致使較大洪水過程多呈單峰形,洪峰受暴雨雨型控制。
河道演變是在水流與河床相互作用下,河道形態的變化,指近代沖積河道的演變發展。斷面處河床相對松散,多為粗砂、碎石,地貌為河流侵蝕堆積地貌,河道平直,為“U”型斷面,右岸靠山腳,左岸設堤岸為民宅。河道漲水時,比降較大,流速快,水流湍急,河底高程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存在局部沖淤現象。
根據歷史調查資料分析,河段內曾有決堤、漫堤情況發生,但主槽未有明顯擺動,河床沒有明顯變化,河槽相對穩定。就河道自然演變來看,經過洪水的多次沖刷、淤積及變遷,河道仍然是自然狀態,沖刷淤積基本上趨向平衡[1]。
孤山河為海城河上游,無水文站,沒有實測洪水資料。海城水文站位于海城河干流上,實測年限較長、觀測質量較好、精度較高、水文氣象及下墊面條件相似,距分析斷面較近。因此,以海城站資料為基礎,采用海城站的洪水設計成果,使用面積比擬法對分析斷面進行設計洪水計算。
海城河在海城市市區設有控制站為海城水文站,站址以上河長56 km,流域面積1000 km2,1934年設立,1953年后有連續資料。2006年下遷950 m至現在處。基本資料選用1953—2012年,連續系列資料60 a,每年的實測資料均由遼寧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及鞍山分局進行整編、地審、省審、匯編和刊印,資料精度高,分析計算設計洪水成果可靠。
此次洪峰流量實測資料系列1953—2012年,計算100 a一遇的資料系列相對較短,為此本項分析計算中,對以下幾類資料進行了適當的插補延長。
與海城站相鄰的站只有湯河水庫站資料系列更長,湯河水庫站和海城站同屬太子河下游山溪性河流代表站,兩站相距50余km,流域面積相近,河流特性、下墊面條件及氣象特點相差不大,因此,采用面積比法進行資料的插補延長。
湯河水庫站流域面積為1 228 km2,1951、1952實測流量分別為719、734 m3/s,計算得海城站流量分別為586、598 m3/s做為資料插補系列。
4.3.1 經驗頻率計算
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水利水電工程設計洪水計算規范》(SL44-93)中的規定,當工程所在地區具有30 a以上實測和插補延長洪水流量資料,并具有歷史洪水資料時,應采用頻率分析法計算設計洪水[2]。頻率分析計算公式如下:
1)海城站歷史調查洪水采用如下經驗頻率公式計算:

式中:PM為歷史特大洪水流量或實測系列中特大洪水流量經驗頻率,%;M為歷史特大洪水流量或實測系列中特大洪水流量在調查期內的序位;N為調查期年數。
2)實測洪水流量系列經驗頻率按下式計算:

式中:Pm為實測洪水流量經驗頻率,%;a為歷史特大洪水的項數;l為實測洪水流量系列中按特大洪水流量處理的項數。
4.3.2 理論頻率曲線
理論頻率曲線采用皮爾遜Ⅲ型分布。
均值計算公式為:

變差系數計算公式為:偏態系數計算公式為:


采用矩法求得各統計參數,偏差系數CS值,采用CS與Cv的倍比關系、變差系數以及年最大洪峰流量平均值均經過優選。
經驗頻率的計算方法采用統一處理法。
4.4.1 海城站設計洪峰流量的推求
海城站100 a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3 840 m3/s;50 a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3 120 m3/s;20 a一遇設計洪峰流量為2 210 m3/s。
4.4.2 項目位置以上設計洪峰流量的推求
基本計算公式為:

式中:Qp為斷面位置設計洪峰流量;Q海海城站洪峰流量;F海為海城站以上流域面積;Fp斷面位置以上流域面積。
斷面位置20 a一遇設計洪峰流量Qp=412 m3/s;
斷面位置50 a一遇設計洪峰流量Qp=582 m3/s;
斷面位置100 a一遇設計洪峰流量Qp=71 6 m3/s。
采用海城水文站連續60 a實測資料,系列較長,成果精度高,調查資料比較可信;用海城站資料換算工程項目設計洪水,方法得當。采用海城站設計成果為基礎,對工程設計而言防洪標準更高,對工程本身更加安全,設計洪水成果是合理的。
[1]何超.山東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初步設計設計洪水計算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13(14):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SL44-93水利水電工程設計供水計算規范[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