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大鴻
(福建省壽寧縣水利局,福建壽寧355500)
砌石拱壩是早期乃至現在水庫建設常用設施,在維護水資源調度分配過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因受早期砌石拱壩設計理論與設計規范、施工條件的限制,隨著長時間的使用,水庫壩體正面臨著多方面的病害風險,拱壩內外部結構承載負荷超標而限制了其使用性能。從水庫可持續利用角度考慮,對拱壩采取優化加固處理是不可缺少的,壩體培厚處理工藝得到了普及應用。
砌石拱壩以其受力結構合理、能充分發揮砌體抗壓強度、節省工程量、就地取材以及節省水泥鋼筋等特點,在小型水庫建設中得到最廣泛的應用。
1)由于受當時計算手段的限制,拱壩體型多為定圓心、等半徑的單曲等厚拱壩體型,在壩體應力計算方面,基本采用純拱法[1]。應力控制又采用正應力而不是主應力。
2)壩體砌筑的膠結材料多以100#及以下強度標號的水泥砂漿或細石混凝土為壩體膠結材料,但抗拉強度相對較低。
由于以上情況帶來的結果是:其抗壓強度基本可以滿足要求,壩體下部特別是靠近河床位置的往往出現較大的主拉應力,有些拱壩拱冠上游面的主拉應力甚至數倍于規范值。按照現有《砌石壩設計規范》(SL25—2005):對于中、小型砌石拱壩主要宜控制壓應力,但過大的拉應力仍然使拱壩周邊容易產生裂縫并帶來漏水,如圖1,這對水庫安全及工程的耐久性帶來不可忽視的影響。

圖1 拱壩開裂示意圖
目前砌石拱壩除險加固中的應力復核計算主要采用多拱梁法。對于原來采用純拱法計算應力的壩體在計入梁向應力后,壩體下部特別是靠近河床位置周邊,由于其梁向正應力也較大,從而帶來主應力急劇增大[2]。
針對上述分析:壩體下部周邊增大的應力中梁向應力占有的比例相對較大,結合小型拱壩基本是單曲拱壩的特點,所以在拱壩除險加固中,采取對壩體下部進行培厚,消除梁向應力,進而降低主應力滿足規范要求,是最為有效和簡單的方法。壩體培厚方案可選擇壩體上游培厚和壩體下游培厚兩種方案。兩種方案的優缺點分別如下:
優點:壩體上游面培厚防滲效果好。
缺點:首先在施工期內須全過程放空水庫,影響水庫工程對下游的用水。②壩基需設置施工導流,但除險加固水庫一般已經運行30~40,庫底已經有相當的淤積量,在庫內淤積的基礎上施工圍堰不僅工程量大,難度也大。③上游面培厚需對兩岸壩肩上游側岸坡進行擴大開挖,為滿足壩肩開挖時的徑向要求,上游的培厚開挖也相應較深,不僅工程量大,而且除險加固的基礎開挖原則上只能以人工開挖為主,施工難度大,工程造價高。因此,壩體上游面培厚方案施工難度較大,工程造價高,工期也較長,且存在一定的施工安全問題。
優點:①僅在部分施工時段放空水庫,無須全施工期都放空水庫,對下游用水影響較小。②不需要施工導流工程,不存在上游培厚需解決壩基施工導流問題。③兩岸壩肩處的開挖工程量小,培厚工程量也比上游面培厚少,工程造價低。④培厚施工較簡單,工期較短,投資省,施工安全。
缺點:在下游面培厚壩體,總體防滲不如上游面培厚方案。
下游面培厚壩體方案與上游面培厚壩體方案相比,投資較省,施工簡單,工期短,干擾少,不存在上游面培厚需要解決壩基施工導流問題,且無須在整個施工期間放空水庫,對下游用水影響小,重要的是解決了施工安全問題。同時小型拱壩總壩高一般不高,總體防滲可通過下游培厚解決。另外,根據壩體應力分布情況進行分析,下游培厚對改善應力將更為有利。因此,壩體培厚一般采用下游面培厚壩體方案。
根據壩體應力復核成果,通過工程措施改善拱壩壩體應力。對拱壩進行培厚,并對新舊壩體采用鋼筋錨固與接觸灌漿處理。
1)培厚形式。培厚壩體一般選擇等厚培厚方案,緊貼舊壩體上游面或下游面進行拱圈布置。
2)材料選擇。要求選擇與原壩體強度指標相同的培厚壩體材料,滿足應力計算的材料要求。
1)培厚壩體基礎開挖。一般應開挖至新鮮微風化或弱風化的中、下部基巖。整個壩基利用巖面的縱坡應平順而無突變,基礎開挖要求采用人工開挖為主,一般不采用炸藥特別是大藥量的爆破,以不影響拱肩巖體穩定。開挖過程中應時刻注意拱肩的穩定情況。
2)培厚壩基固結灌漿。培厚基礎須采取全面固結灌漿,以增加基巖的整體性。當基礎節理裂隙發育、抗滲性較差時尚須采用深孔固結灌漿和擴大固結灌漿范圍。對于坡度大于50°~60°的陡壁面,壩基接觸面以及基巖中開挖的所有槽、井、洞等回填混凝土的頂部,尚應進行接觸灌漿,以提高接觸面上的抗剪強度和抗壓強度,防止沿接觸面滲漏。
3)帷幕灌漿。帷幕線一般布置在壓應力區,并盡可能靠近上游面。當壩體較薄或未設廊道時,盡可能在上游壩腳處進行。當有繞壩滲漏,將影響拱座巖體穩定,或將引起庫水的水量損失時,防滲帷幕還應深入兩岸山坡內,與重力壩的情況類似,但要求應更嚴格。
4)新舊壩體接觸面。新舊壩體接觸面處理包括原壩體與舊壩體接觸面的清潔,以及新舊壩體接觸面的接觸灌漿,并對新舊壩體采用鋼筋錨固,接觸灌漿選擇合適的灌漿時間和嚴格控制灌漿壓力和回漿壓力。防止新舊壩體脫離。
5)壩體培厚砌筑。對拱壩進行培厚,上游壩面培厚須在全施工期都放空水庫狀態下進行,下游壩面培厚,無須全施工期都放空水庫,僅在部分施工時段如壩體培厚砌筑時段放空水庫。壩體培厚立模與壩腹砌筑同時進行,兩岸壩肩設置厚0.5 m的C15素混凝土墊層。對于培厚部位的新舊壩體接觸面,應進行清理,清除壩面的鈣化物質、苔蘚等,將原壩體下游面條石砌石的勾縫砂漿鑿除,用高壓水沖洗干凈。砌體中的膠結材料終凝后,對砌體進行灑水養護,當現場氣溫高于年平均氣溫或<5℃時應停止砌筑。
[1]翟政東,舒仲英,李龍國.下澗口砌石拱壩除險加固方案優化[J]. 中國農村水利水電,2007(01):115-118,121.
[2]朱友聰,王林素.淺析某水電站大壩裂縫對工程正常使用的影響[J].浙江水利科技,2004(05):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