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茂秋
(福建省上杭縣水利局,福建上杭364200)
白砂埔水庫位于上杭縣稔田鎮連四村,處于黃潭河支流上斜溪上游,距杭永公路約500 m,交通便利。是一座以農業灌溉為主,兼顧發電、防洪、養殖等綜合利用的水庫,水庫樞紐由大壩、泄洪隧洞、輸水隧洞、水電站廠房等組成。壩址以上流域面積14.3 km2,大壩為黏土心墻壩,最大壩高40 m,壩頂寬6.0 m,壩頂長109 m,水庫總庫容514萬 m3,興利庫容433.1萬m3,為多年調節水庫,設計灌溉面積800 hm2,保灌面積555.8 hm2,現有實際灌溉面積206.67 hm2,壩后電站裝機(含渠道電站)共620 kW。
該水庫于1977年9月開始修建,1985年4月開始蓄水。2007年3月,經大壩安全鑒定,水庫大壩被評定為三類壩。存在的主要問題:該水庫建設時采用就地取材,部分筑壩土料質量低,如含砂量、透水性等較大;再加上施工時局部碾壓不夠密實,導致大壩建成運行后出現壩體背水坡右端高程260~268 m附近有3股集中滲流,背水坡中部經常性的大面積濕潤、滲漏等,急需進行除險加固[1]。
根據水庫大壩存在的問題及工程實際情況,擬定3種大壩防滲加固方案進行比較,詳見表1。

表1 大壩防滲加固方案比較表
1)方案一劈裂灌漿雖適合解決土壩壩體滲漏和壩體疏松問題,但主要適用于處理壩體存在壓實質量差、有裂縫、洞穴、水平夾砂層等隱患的土壩,而白砂埔水庫背水坡出現集中滲流、大面積濕潤、滲漏主要是由于工程建設時就地取材,部分筑壩土料質量低,如含砂量、透水性較大等原因造成。并且劈裂灌漿是用一定的灌漿壓力,將壩體沿壩軸線方向劈裂成兩半,通過漿、壩互壓和濕陷,使壩體內部應力重分布,對于較高的壩,壩體應力分布復雜,劈裂灌漿期間會產生大量沉降變形和裂縫,因此不采用此方案[2]。
2)方案二振動沉模防滲墻雖然具有工效高,單價較低等優點,但目前,造墻深度尚不能超過25 m。而該水庫最大壩高40 m,因此,也不采用此方案。
3)方案三高壓擺噴防滲墻是通過高壓泵使注入劑(如水泥漿、水)形成高壓噴射流,通過噴射裝置高速噴入壩體,利用高壓噴射流對大壩進行沖擊、切割,同時噴射管做一定角度的擺動和提升運動,使水泥漿與土體形成新的混合體,最終凝結成板墻狀凝結體來提高壩體的防滲能力。
具有可灌性、可控性好,連接可靠,防滲效果好,施工條件要求低等優點。因此從水庫運行管理、施工條件和防滲效果等方面綜合比較分析,本次除險加固設計推薦采用方案三,即高壓擺噴防滲墻方案。
3.1.1 施工布置設計
灌漿孔布置沿壩軸線單排布孔,終孔間距1.3 m,為減少串孔和確保板墻的有效連接,本工程分Ⅱ序孔進行施灌,一序孔間距2.6 m,一、二序孔間距1.3 m。高噴墻的結構形式采用折線搭接式板墻結構,見下圖1。

圖1 灌漿孔布置示意圖
3.1.2 施工技術參數
施工技術參數設計見表2。

表2 施工技術設計參數指標

防滲墻厚度驗算表明,本工程采用<20 cm厚的防滲墻施工技術可滿足要求。
高壓擺噴灌漿主要施工流程如圖2。

圖2 高壓噴射灌漿工藝流程
3.1.3 墻體技術指標
墻體28 d抗壓強度≥2 MPa、滲透系數≤9×10-6cm/s、破壞坡降≥500,允許坡降[J]取100。
3.1.4 厚度驗算
3.2.1 布孔
采用一次性放線定孔位,每隔5個孔在不會影響施工的地方設置控制樁,以便在施工中能迅速準確地找出所需的孔位。
3.2.2 鉆孔
開始鉆孔前應核對鉆機主軸垂直度,確保立軸與地面水平線垂直。鉆進過程要確保鉆孔鉛直,孔斜控制在≤1.0%。鉆進過程每隔10 m測孔斜1次,發現孔斜及時糾正。同時,地質人員應跟班對巖芯進行分層描述。
3.2.3 下噴射管
鉆孔完成后,撥出鉆桿,放入噴射管至設計深度。下噴管前要在地面上進行低壓射水試驗,檢查噴嘴是否暢通。為防止噴嘴堵塞,可采用邊低壓送水、氣、漿,邊下管的方法。
3.2.4 制漿
高壓擺噴灌漿漿液為水泥漿。采用水泥為42.5R 普通硅酸鹽水泥,水灰比為1.2∶1 ~0.8∶1,漿液密度為1.50~1.7 g/cm3。水泥漿采用二級攪拌,二級過濾。一級攪拌時間≥90 s,經過濾落后入二級攪拌機,邊攪拌邊過濾邊應用,過濾篩網眼尺寸為2 mm。
3.2.5 噴射灌漿
當噴射管下到設計深度后,送入合乎要求的水、氣、漿,噴射1~3 min;待注入的漿液冒出后,按預定的提升、擺動速度自下而上邊噴射邊擺動,邊提升直到設計高度,停送水、氣、漿,提出噴射管。
噴射灌漿開始后,值班技術人員必須時刻注意檢查注漿的流量、氣量、壓力以及擺動、提升速度等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并且隨時做好記錄。
3.2.6 清洗
噴射完畢后應及時把灌漿管等機具沖洗干凈,不得殘留水泥漿液。其做法是以水換漿,在地面上噴射,以便把灌漿泵和輸漿軟管內的水泥漿全部排出。
3.2.7 靜壓灌漿
由于漿液沉淀作用,每當噴射結束后,需及時對孔內進行靜壓回填灌漿,直至孔口液面不再下沉為止。
1)灌漿施工前,要先由具有高壓噴射施工管理經驗的總監理工程師組織業主、設計人員、施工人員、監理人員進行設計技術交底,進一步熟悉設計文件、施工圖紙、施工技術要求和施工方法,從而加強對施工質量的管理和監控。
2)灌漿前應選擇有代表性的地層進行高壓噴射灌漿現場試驗。試驗完成后,通過開挖檢查進一步確定施工技術參數、適宜的孔距和排距、墻體防滲性能等。
3)現場監理應加強對高壓噴射灌漿的旁站監控。著重控制以下幾個主要參數,并做好相應的記錄:①灌漿管提升速度。每隔30 min左右檢測1次;②水壓力。不定時進行抽檢;③漿液密度。每隔30 min左右檢測1次進漿密度和返漿密度;④漿液流量;⑤氣壓力。每隔30 min左右檢查1次壓縮空氣的壓力和流量。
白砂埔水庫除險加固大壩灌漿工程,自2010年5月6日開工,于2010年7月16日順利結束,歷時2個多月,共完成噴射灌漿孔95個,總進尺2 778 m,防滲面積2 337 m2,共用水泥1 695 t。遵照甲方及監理的意見,于2010年9月24日—2010年9月28日對高壓噴射灌漿防滲板墻進行了質量檢查。
1)開挖檢查。根據甲方意見,分別在22#~23#、60#~61#、80#~81#孔位間進行了開挖檢查。從開挖結果看,板墻連續,板墻厚度0.2~0.3 m,單孔板墻有效長度2.0 m,板墻側面平整,質地堅硬。
2)板墻取芯檢查。施工結束后,由甲方指定位置在孔號 10#~ 11#、28#~29#、50#~51#、68#~ 69#、90#~91#孔位處進行鉆孔檢查。從鉆孔取芯情況看,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墻體連續完整。經鉆孔取樣室內芯樣抗壓、抗滲試驗,高壓擺噴防滲墻10#~11#孔間混凝土芯樣試件抗壓強度代表值為2.7 MPa,滲透系數為8.58×10-7cm/s,28#~29#孔間混凝土芯樣試件抗壓強度代表值為2.4 MPa,滲透系數為7.81×10-7cm/s,50#~51#孔間混凝土芯樣試件抗壓強度代表值為2.6 MPa,滲透系數為8.91 ×10-7cm/s,68#~69#孔間混凝土芯樣試件抗壓強度代表值為2.5 MPa,滲透系數為 6.09 ×10-7cm/s,90#~91#孔間混凝土芯樣試件抗壓強度代表值為2.3 MPa,滲透系數為7.17×10-7cm/s,滿足設計要求。在歷年的防汛檢查中,壩體背水坡右端高程260~268 m附近未發現集中滲流,背水坡滲漏濕潤的現象基本消失,灌漿效果明顯,達到了防滲加固的目的。
[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DL/T5200—2004水利水電工程高壓噴射灌漿技術規范[S].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2]白永年,等.中國堤壩防滲加固新技術[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