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蔚青 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2013年被一些媒體稱為世界的“大數據元年”。
大數據技術就是從海量數據中快速獲得有價值信息的能力,其戰略意義就是在掌握龐大數據的同時,提高數據的加工能力,實現數據的增值。它能使數據像土地、石油和資本一樣,成為經濟運行中的根本性資源。大數據是繼云計算、物聯網之后,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
大數據正日益顯現出對各個行業的推進力,預示著智慧產業化和產業智慧化時代的到來。未來的市場將更多地以人為中心,主動迎合用戶需求,前提就是要找到這部分人群。而大數據技術正可以讓賣家了解買家,讓買家買到喜歡的東西。互聯網營銷將在行為分析的基礎上向個性化時代過渡。更重要的是社交網絡產生了海量用戶以及實時和完整的數據,同時也記錄了用戶群體的情緒,使對人們行為和情緒的細節化測量成為可能。從凌亂紛繁的數據中挖掘用戶的行為習慣和喜好,將用戶群精準細分乃至直接找到用戶,找到更符合用戶興趣和習慣的產品和服務,并對產品和服務進行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這就是大數據的價值。

數據的價值使它可能成為最大的交易商品。數據集成和數據管理是開發數據價值的核心所在。社交數據挖掘公司將分析后的數據賣給需要的品牌商家或營銷公司。數據的交叉復用將大數據變成包括數據提供方、管理者、監管者的一大產業,它使手中握有數據的公司站在金礦上。而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使中國消費群體所產生的數據量與國外不可同日而語。具備數據挖掘能力的公司倍受資本青睞。數據挖掘會導致很多商業模式誕生,能幫助企業降低營銷成本,開拓用戶群,提高產品銷售率,增加利潤。企業擁有的數據規模、數據活性和運用、解釋數據的能力,已經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數據可以幫助人們開啟循“數”管理的模式,三分技術,七分數據,得數據者得天下。未來將屬于能夠駕馭所擁有數據的公司,屬于能最好地理解哪些指標影響自己發展前景的人。
大數據技術正在改變著從零售到媒體,從物質需求到精神食糧的一系列行業的行為規則,對國家治理模式、對企業的決策、組織和業務流程、對個人生活方式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大數據也能在政治、文化等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如預測犯罪的發生和高危傳染病的散布,利用手機定位數據和交通數據完善城市規劃,預測選舉結果和失業率,打造高效反腐的體制機制等等。傳統媒體也可以通過與社交媒體的合作,把自身在信息質量上的優勢和社交媒體通過數據分析掌握用戶需求的優勢結合起來,將優質內容產品有針對性地提供給用戶,使大數據時代的視聽服務更加凸顯對人本身價值的契合和追求,從而增強文化產品的針對性和影響力。
發展智慧經濟,一定要注重運用“大數據”的理念和方法,促進轉型升級,加強和改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
——把大力發展數據集成、數據管理和數據分析加工,作為培育發展新興信息服務業態,拓展創新信息服務模式,提升面向生產、生活和管理的信息產品、服務、內容的有效供給水平,深化企業信息化應用,拓展公共服務信息需求的重要方面。鼓勵發展數據處理領域的高新技術企業,加快落實民間資本經營數據中心業務等相關政策。
——運用大數據技術挖掘消費潛力,把加強用戶信息的收集加工作為推動云計算服務商業化運營、云計算服務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的重要內容,把浙江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優勢從銷售優勢拓展為用戶信息優勢,以數據分析支撐的用戶需求引導制造業轉型升級和制造業服務化。
——加強對信息消費需求的數據分析,用以引導數字文化內容產品和服務開發,改變供給導向、效果遞減的傳統“灌輸”模式,鼓勵文化企業根據用戶需求生產提供健康向上的信息內容,有效推動優秀文化產品的網絡傳播。
——鼓勵用數據分析促進公共信息資源的社會化開發利用,提升公共信息資源的經濟社會效益。在加快實施“信息惠民”工程,提升教育、醫療和健康管理、養老服務、就業服務、社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殘疾人服務、地理信息服務、金融服務等民生領域公共服務的均等普惠水平,推進優質資源共享的同時,加強對需求信息的收集加工,引導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和改善。
——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加強數據資源建設,用以引導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智能水務、智慧國土、智慧物流等工程科學發展。
——在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運用大數據技術,促進社會管理的科學化和公共服務精細化。
——運用大數據技術實施對權力運行的全方位全天候實時監控,及時發現腐敗新動向,作出預警,有效預防和懲治腐敗。
大數據技術是一把雙刃劍。要達到產品或服務優化,必須打破部門的信息壟斷,推動公共信息開放,協調數據的開放與利用,提高數據的質量、相關性以及數據處理能力和技術,解決市場中數據噪音(如刷量以及水軍好評差評)等太多導致數據價值降低的問題,建立起一套合理搜集和使用大數據的法則,使數據產品能夠不斷地超越用戶的需求。同時也必須明確信息公開的范圍,劃清保密信息、商業公開信息、免費公開信息、義務公開信息之間的界限,加強國家、社會和個人的信息保護。在充分利用大數據技術的同時,必須將大數據關進制度和法律的籠子,規范服務商對個人信息的收集、儲存及使用。允許公開和交易的只能是數據分析的結果,不能是消費者個人信息。執法部門要嚴厲打擊收集信息用于犯罪的行為,同時落實運營商對垃圾信息的堵截責任,建立完善垃圾信息過濾系統,并向消費者提供主動屏蔽垃圾信息的有效技術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