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 舒
1159萬個個人所得稅納稅人納稅信息、3217萬個養老保險個人信息、285萬個正常稅務登記戶納稅人信息…像這些復雜而精確的信息,在廣東地稅大集中系統打造的大數據平臺中,可以實時信手抽取。所有的稅收管理,廣東地稅都是“用數據說話”。近年來,廣東地稅信息化系統數據呈爆炸性增長,目前數據總量已達到53個太字節,相當于5萬多G的數據量。這標志著廣東地稅已經開辟了“數據管稅”的新紀元。
信息技術實現稅源精細化管理。目前,廣東全省納稅戶共285萬戶,只有7000多名稅收管理員,人均管戶400多戶,依靠手工操作和人海戰術的粗放型管理模式,既管不好也管不住所有的納稅人。2006年,廣東地稅依托大數據平臺,全面開發應用稅收管理員系統,覆蓋稅收執法、稅源管理、涉稅提醒服務等方面多達100多項工作指標。稅收管理員系統通過預先設定觸發條件,自動將系統采集的異常征管數據變為任務模式,主動推送給稅收管理員,實現“工作找人”、“信息找人”。管理員平臺“幫助”稅收管理員清楚了解納稅戶現有和潛在的不規范的納稅行為,增強稅源管理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也為納稅人降低了納稅遵從風險。目前,該模式正在全國推廣。
大數據帶來大共享。2010年,廣東地稅借助大數據平臺,積極推進第三方涉稅信息共享,推動省政府出臺《廣東省涉稅信息交換與共享規定(試行)》,明確28個部門交換共享涉稅信息的內容和方式,涉稅信息的跨部門共享,突破了以往的單兵經驗管理模式。目前,工商稅務信息每天都進行實時交換,推動了地稅機關在辦證服務上的大創新,從原來的限時辦證發展到現在的即時辦證,從原來填寫多達100多項登記信息,升級到填寫8項必要信息內容,甚至可以享受免填服務。
大數據讓“難管”行業變得簡單。房地產業和建筑安裝業流動性大、中間環節復雜,難以監控,歷來是征管難點。廣東地稅依托大數據平臺,上線開發了建筑安裝業和房地產行業稅源控管系統。通過該系統,可實時獲取房地產開發項目明細信息,包括土地使用權信息、建安工程進度、房產銷售進度、銷售明細以及各階段的稅款繳納情況等,實現了項目從產生到消亡的全過程監控。截至目前,系統共登記項目165964個。為貫徹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的要求,廣東地稅依托大數據平臺,開發應用存量房交易計稅評估系統,通過對歷史數據的精確分析比對,可以對全省各地每一套存量住房進行交易價格評估。2012年4月1日至8月31日,共審核納稅申報存量房86243套,其中認定申報交易價格偏低且無正當理由的有29833套,納稅人自報交易金額391.14億元,通過評估系統調增了交易金額54.26億元,增收稅額3.03億元,比按申報價格征收增長26.8%。
大數據讓假發票不再肆虐。過去,假發票泛濫一直是讓消費者和管理部門頭痛不已的問題。現在,這一問題已得到了根本性的遏制。廣東地稅依托大數據平臺推出的網絡發票,具有“在線開票、數字防偽、全面監控、查驗便捷”的特點,能夠實時采集納稅人的開票數據,實時監控納稅人的開票情況,實時向社會公開開票查詢信息,實時為公眾查驗發票真偽,實現了對納稅人經營行為的全監控,在我國發票發展史上是一項理念創新和業務創新的重大舉措,促進了稅務機關對納稅人的由“管票”向“管數”的轉變。上線以來,廣東地稅已推行網絡發票用戶21.9萬戶,覆蓋地稅部門管理的所有行業,累計開票量4.34億份,累計開票金額4.68萬億元。
大數據筑牢廉潔“防火墻”。廣東地稅依托大數據平臺,堅持走科技防腐之路,對地稅干部的稅收執法和行政管理進行全程分析監控,有效防控了各類執法和廉政風險。懲防體系信息管理系統對全省地稅稅收執法的監控預警數據,從2008年剛上線時的每月近7000個,大幅回落到目前不到500個,下降了92%。國地稅分設18年來,全系統違法違紀發案率基本控制在0.5‰以下的較低水平,沒有發生重大違法違紀案件,省局機關未發生違法違紀案件。中紀委派駐國家稅務總局紀檢組組長馮惠敏指出,廣東地稅開創了全國稅務系統以信息化推進懲防體系建設的先河。
近日,上海市公安局刑偵總隊梳理了2014年1至3月份扒竊拎包案件案發較多的區域,首次推出官方版的“反扒地圖”。該圖涉及上海17個區縣,囊括了市民廣場、商業賣場、三甲醫院、旅游景點、超市、天橋等69個“熱點發案區域”。
事實上,上海公安刑偵總隊一直有專人負責犯罪情報信息研究,歷史超過20年。這些警員每天梳理前一天全市的接報案信息,直接和被害人接觸,幫助對方回憶,完善數據庫的采集。然后進行進一步細化、梳理,最后將結果反饋給需要的實戰單位和部門。
隨著信息化發展能力水平越來越高,對案件整體的研判性偵破有了質的提升,破案看上去更像是在做數據的邏輯分析。單個案件所反映出來的數據是有限的,,但是當數據采集成了系統,有了量的積累,通過分析,就可以直搗扒竊團伙老巢、一網打盡。2014年以來,上海打擊公共場所扒竊拎包和盜竊“三車”類案件均取得了一定成效,破案數和抓獲人員數均較去年有所上升。據統計,2014年1月至3月,全市共破獲扒竊拎包案件2440起,同比去年上升103.5%;抓獲犯罪嫌疑人1086人,同比去年上升17.4%,其中團伙100余個。破獲盜竊“三車”案件1956起,同比去年上升129.8%。


在“端”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重慶又跟進發展“云”產業,以數據中心為突破口帶動“云”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
2014年7月29日,重慶市經信委與惠普簽署關于全面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合作備忘錄。根據合作備忘錄,惠普將在渝設立大數據機構,從事大數據應用產品的開發運營,并在大數據產業運營基地、大數據技術研發支持中心、建設大數據生態圈等方面與重慶進行全面合作,預計總建設規模達成產值約10億元人民幣。其中,惠普將在渝建設全國性惠普Autonom y應用開發公共服務平臺;引入大數據應用領域的合作伙伴,孵化形成100家以上大數據應用和服務企業的大數據產業鏈;建設大數據產業運營基地,分期建設5000至20000臺服務器規模;在渝建設全國大數據應用示范解決方案中心;與在渝學校及相關機構合作培養5000人/年以上的大數據產業高級技術及管理人才。雙方的合作將立足重慶,面向全國、全球市場提供服務,推動重慶大數據及相關產業發展。此次,惠普繼“端”產業之后又在“云”產業上與重慶開展戰略合作,這種“云端結合”、“軟硬結合”全產業鏈式的合作,必將進一步推動重慶大數據、云計算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快發展。
而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需要政府、運營商、各種終端生產商的多方聯動、配合。重慶市經信委與中國聯通、北京強磊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正是基于此。
據了解,本次三方合作,以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共建云端智能重慶為目標,共同實施“1+4”戰略:1個基點,即將聯通集團西南生產基地逐步打造成全國領先的大數據基地;4個主要建設內容,即實施基礎網絡傳輸、大數據核心平臺、融信通全國基地、云端智能城市行業應用試點示范等合作內容。
其中,即將落戶重慶的“融信通”全國基地,注冊資金不少于1億元人民幣,總投入不少于10億元人民幣,力爭帶動綜合產值不少于100億元人民幣。
其實,“融信通”是個中小企業解決方案。只需要裝一個機頂盒和相應兆數的寬帶,企業用戶就可以通過各種終端(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手機等)進行即時通信,發送語音、短彩信、數據等。
這樣的科技產品,對于企業的意義在于,一方面,可以為企業提供統一的通信服務入口,將用戶原有的路由器、總機、電話轉接器等多個設備融為一體,減少了硬件的成本投入及復雜操作。北京強磊科技董事長胡銀龍稱:以一個1000人的企業為例,按照傳統的通信方式,企業在硬件方面的投入要30萬元,而用融信通,只需要3萬元就可以解決,成本可減少90%。
另一方面,可提高管理。因為融信通為企業提供了可與運營商號碼映射的具有企業屬性的全業務通信號碼,企業可對外統一通信號碼,這樣就可以做到換人不換號,避免客戶資源因員工流動而流失。
“開著寶馬領低保”現象時有發生,很大的原因是政府數據沒有進行“聯保”。現在,南京政府將利用“大數據”促進電子政務轉型。
概括地說,就是要積極推進政務大數據應用,進一步提升政務數據的服務能力,整合跨部門的相關數據,形成人口、經濟等主題數據庫,注重結構化社會面數據。強化信息對比和更新,保證其完整性、及時性、準確性和一致性,推進大數據挖掘應用和有序開放。
據悉,南京在政務大數據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其中城市級的大數據的惠及面之廣,在全國都是走在前列的。
2013年,南京市制定了《智慧南京頂層設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內容就是信息工程體系,它對所有的政府部門提出了一個基本的要求——要“數據共享”。同時,南京還出臺了一些具體措施,如:南京“兩卡、兩中心”的統一,即市民卡既是醫保卡,也是南京居民交通出行卡;南京政務數據中心和智慧南京中心是統一的政府部門、統一的管理。
統籌基礎設施。南京用近五年的時間成立了云計算平臺,效益非常明顯,每年都有增長。南京建立了統一的政務網絡,承載了辦公、衛生、交通、社區等業務,整合了辦公網、業務網、便民網。
推進匯集共享。建設市級數據交換共享平臺,構建政務信息資源目錄,提升數據資源的規范性、實時性、完整性、準確性,完善四大應用數據庫。
強化整合利用。如將賓館業和旅游業加以整合。建立信用信息平臺,市民可以查詢許多內容,比如國稅的年表等。
除了政務管理,南京企業的信息技術創新也不斷進步。
有一個網站,只要輸入車輛型號、上牌時間、行駛里程和簡單的車況信息,就能得到預計成交價、商家收購價、數據分析量、估值準確率等一系列信息。這個2013年10月11日正式上線的國內唯一一家獨立第三方二手車估值平臺——“公平價”二手車估值網站剛剛從全國2000多家創新企業中脫穎而出,獲得中國創業邦雜志評出的2013年度創新100強,這也是南京唯一的入圍企業。
“大數據搜索引擎”是公平價平臺闖入創業邦100強的基石。由公司團隊獨立開發的“垂直搜索引擎”在檢索上萬億個網站頁面的同時,還能實時追蹤國內領先電子商務網站產品清單和交易細節,通過對海量數據的挖掘即時搜集每一件產品的交易價格、歷史價格以及價格趨勢。雖然上線只有短短兩個月,但已積累了國內超過2000萬輛二手車的交易信息,同時還在以每天數千輛即時二手車交易數據的速度積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