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豪 唐艷昕 杭州市信息中心
近年來,“智慧養老”概念十分流行,它是指基于先進的物聯網技術,通過建立遠程監控系統與信息服務平臺,結合老年人的醫療、教育、文體活動、緊急救助等需求,向老年人提供實時、高效、智能化、高質量的養老服務。
杭州市的智慧養老服務最早起步于2011年,并于2013年被確定為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成為“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近年來,各類智慧養老服務在我國已開始實踐。
北京的智能老年公寓信息化系統采用NEC的平板電腦、服務器和網絡設備等,實現移動生活護理和醫護保障;濟南的智能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和云計算等技術,為居家老人制定個性化養生、保健方案;南京秦淮社區的居家養老慢性病遠程綜合管理服務平臺,專門方便慢性病且行動不便的老人使用。智慧養老服務可以有效整合各類服務資源,提高公共服務水平,使老年人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實時化、多樣化、個性化的養老服務,促進“居家養老為主,機構養老為輔”的養老服務格局的形成。

目前,杭州市各城區已建立了在各自區域范圍內使用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包括信息呼叫中心、信息管理系統、終端呼叫器以及服務平臺所整合的各類服務資源。該類服務平臺均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完成信息化平臺及呼叫中心建設、呼叫器終端發放、居家養老服務請求受理及服務提供等工作。當老年人通過終端呼叫器發出服務需求時,運營商依托信息呼叫中心和信息管理系統,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分類處理,提供緊急安全救助和社區、社會化實體等公共和市場化服務,并對服務內容進行督辦、回訪和反饋。目前,杭州智慧養老項目主要惠及主城區70歲以上的孤寡、獨居、空巢老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以及政府購買服務對象,按照自愿申請的原則,為老年人發放呼叫終端。
截至2014年7月底,各城區已合計為政策范圍內高齡老人免費安裝呼叫終端12萬臺,覆蓋面可謂全國最廣。
西湖區智慧養老各項工作主要是通過智慧養老服務系統展開,該系統是由助老呼叫中心、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智慧養老云服務網站等信息化養老平臺,以及“智慧醫療”、“智慧健身”、“智慧教育”等多個配套系統組成。目前,西湖區已累計擁有2.5萬余智慧養老呼叫用戶,智慧養老系統已有效覆蓋11個鎮街,全區9萬多名老人都能享受到智慧養老相關服務。
1.搭建智慧平臺,整合各類資源
搭建智慧養老云服務網。西湖區通過對云技術的運用,有效整合優化轄區養老服務資源,從而逐步實現全區養老服務在網絡空間上的延伸。老年人及其家人可在智慧養老官方網站上獲取預約掛號、遠程教育、心理咨詢、法律幫助、繳納費用等服務,并且可以獲取相關養老服務信息,滿足個人服務需求。養老服務實體與社區工作人員也可通過該平臺,對老年人的需求進行動態管理和及時反饋。同時,網站還通過云計算為全區老年人提供多項個性化、信息化服務,如每天對全區老年人的信息進行統計分析,為當天生日的老人送上生日祝福等。
規范運作養老服務信息管理系統。通過建立全區統一的老年人基礎信息數據庫,西湖區目前已實現老年人基本信息的全面覆蓋。通過對系統內老年人基本情況、服務設施、評估補貼等數據庫進行定期的維護更新,實現老年人身體狀況評估、申請政府補貼對象資格評審、政府補貼和資金結算、養老服務提供和反饋跟蹤、養老機構管理等基本業務的全過程數字化管理,進一步加強了養老服務工作規范性。
搭建區助老呼叫中心。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中標運營商為老年人派發呼叫器,設置專門的服務座席,通過呼叫后臺及時反饋,高效地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居家養老服務。
2.配備智慧設備,提供多項服務
派發智慧養老呼叫器。西湖區通過向全區70周歲及以上空巢和80周歲及以上高齡老人免費提供“智慧養老呼叫器”的方式,為老人生活援助與緊急求助提供更為便捷的服務。截至2014年上半年,全區累計呼叫4.3萬余次,其中聯系110、120達101次,提供上門服務2.5萬余次,回訪滿意率達96%以上。
開發創新養老設備。西湖區開展了針對居家孤寡老人的“安防寶”項目,為區內孤寡老人安裝家庭廚房智能滅火系統,進一步提高了居家老人安全防護水平;同時,又開發了機構入住老人健康管理系統,提高了機構養老的健康服務水平。
3.開展各方合作,創建特色社區
與社會組織開展合作。與浙江省大愛老年事務中心合作,加大老年失智癥在信息平臺的宣傳、干預力度;與杭州戶外運動公益基金會公羊會合作,在古蕩街道試點發放“親人回家”智能定位器;與“小棉襖”、“慈愛嘉”等社會組織多次對接,探索試行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第三方托管。西湖區還將繼續通過政府購買社會組織服務、社會慈善資金補助等方式,扶持相關社會養老服務組織發展壯大。
加強與科技企業合作。加強與華神消防科技有限公司、修正藥業集團等涉老企業合作,積極打造健康產業園等養老產業集聚區,以“醫養融合”為措施,積極發展養老服務產業。
創建特色試點社區。西湖區積極創建文新街道星洲社區、古蕩街道古東社區、蔣村街道府苑社區等“為老服務特色街區”,以點帶面,形成集聚效應。在智慧養老服務的推進中,使老年友好型城區和老年宜居社區創建工作與智慧城市、智慧社區建設相結合,試點打造智慧養老精品亮點社區。
4.推廣智慧系統,豐富晚年生活
實行“智慧醫療”模式。自2013年西湖區“智慧醫療”項目實施以來,全區老年人可持市民卡開通“智慧醫療”診間結算功能,實現“一站式”服務。全區11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還專門開設市民卡智慧醫療功能開通的窗口,為老人提供開通、充值、咨詢等便捷服務。同時,進行醫療場所適老化改造,為老年患者建立“健康e站”,提供血壓自助測量等服務,并配備導醫協助,刷卡后檢查數據會自動導入個人健康檔案中,實現老年人健康數據的動態管理。
推廣“智慧健身”系統。全區49所公辦中小學的體育場館全面開放,進校健身的老年人可憑本人的身份證、戶口本到社區填寫申請表辦理“西湖區社區居民校園健身智能卡”,憑此卡可在學校規定的時間內進校園健身鍛煉。2014年起,西湖區部分學校開始試點系統優化,以后老年人只要憑本人身份證或市民卡便可進出校園。同時,西湖區也在著手開發健身地圖和手機APP,將“智慧健身”向智慧養老的移動平臺延伸。
完善“智慧教育”體系。西湖區積極運用老年電視大學遠程教育系統,借助網絡平臺,讓老年人不用進校園就能通過網絡參加老年大學課程。借助華數等數字傳媒,使老年教育相關課程可在華數電視上進行點播。同時,西湖區智慧養老云服務網在電腦網絡上對老年電大課程進行展示和及時更新,實現遠程互動教學。
根據西湖區發展智慧養老模式的經驗,要不斷滿足老齡人群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全面提升智慧養老服務水平,需從三個方面著手加強智慧養老建設。
一是要推動養老、醫療、教育等各類服務協同發展。智慧養老服務不應僅局限于居家養老或者社區養老,還應該從老年人的實際需求出發,結合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健身等服務體系,在做好養老服務的同時,推動醫衛服務、教育服務、文體服務等各類服務項目的協同發展。通過智慧養老服務平臺與智慧醫療、智慧教育等系統的數據鏈接,實現老年人信息資源聯網共享,通過大數據中心全面分析老年人生活的各項指標和服務需求,為老年人提供更為周到、人性化的服務。要積極推廣西湖區智慧養老服務的開展模式,使智慧養老工作走出社區,走進福利院、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機構,通過“一卡通”功能,使老年人能夠隨時隨地充分利用身邊各類機構場所的資源,更為方便地進行就醫就診、老年教育、體育鍛煉及參與文化活動等,享受豐富多彩的晚年生活。
二是要針對不同需求,開發創新養老新設備。當前,杭州市智慧養老服務中的主推設備是各類呼叫終端,當前僅有緊急救助、生活服務和親情通話這三種功能,呼叫形式和內容還不夠豐富。下階段,要積極加強與科技企業的對接,政府與研發單位要根據不同老人的需求、不同養老機構的需求,共同開發更符合老年人使用習慣、貼近老年人日常生活的智慧養老新設備。例如,西湖區的智能定位器、家庭廚房智能滅火系統、機構入住老人健康管理系統、智慧養老手機APP等新設備和新系統,都有效提高了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的服務水平,創新了養老設備和系統的使用方式,使老年人享受到更為便捷、更加豐富的服務。
三是要整合各類養老服務平臺,促進服務水平協調統一。現階段,各主城區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仍是在城區內部獨立運行,各城區之間沒有形成通暢的信息渠道,平臺上的各類資源也較為零散。同時,智慧養老系統的運營商為老年人提供的服務內容在各城區之間也存在一定差異,從而影響了一些老年人對智慧養老的滿意程度。因此,建立全市統一的、具有綜合性服務功能的智慧養老服務平臺顯得尤為必要。要加強智慧養老在服務內容和服務水平上的協調統一。進一步與運營商溝通,協調有關服務內容和資費標準的統一問題。要規范智慧養老服務流程,通過制定一整套提供服務的運作標準,對政府購買服務的各個環節進行規范,督促各類服務組織嚴格按照標準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使各城區智慧養老服務水平協調統一。同時,要進一步豐富養老服務平臺的各項功能,以老人信息和養老服務為基礎,重點聚焦在對外的信息發布、業務辦理、智能呼叫以及對內的機構管理、信用管理和智能分析等服務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