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麗+謝夢琳+周鑫

最早以醫療治病為目的的旅游活動于1989年產生于歐洲,那一年有2.5-3萬名的意大利人、英國人、西班牙人到法國治病旅游。近年來,全球醫療旅游發展迅速,2004年,該產業的全球產值為400億美元,到2012年,僅亞洲的醫療旅游服務額就達到1000億美元。作為亞洲醫療旅游產業中的后起之秀,印度自2010年以來,每年的醫療旅游收入已遠超20億美元,成為令全球矚目的旅游勝地。本文將對印度國際醫療旅游發展的成就、經驗以及風險因素進行分析,進而總結對中國醫療旅游發展的啟示。
一、 印度國際醫療旅游發展的成就
印度的醫療旅游起源于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為了充分挖掘印度在醫療旅游上的潛力、彌補印度在醫療旅游方面與泰國、新加坡等亞洲醫療旅游強國的差距,印度國家旅游行業管理機構、醫療衛生管理機構、醫院、旅游經營商、旅游飯店以及其他一些與醫療保健相關的組織,著手聯合在旅游中提供醫療保健服務,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憑借先進的醫療技術和具有競爭優勢的價格,印度吸引了大量的外國人前來就醫、療養,國際醫療旅游者數量年均增長率約為15%。大規模醫療旅游者的到來,為印度創造了大量的就業崗位,既包括大量的醫療服務崗位(醫生、護士等醫療崗位),也包括旅游相關部門的崗位(交通運輸業、住宿業以及其他旅游服務業的從業人員)。現在,醫療旅游每年能為印度提供400萬個直接就業崗位和4000萬個間接就業崗位,是印度服務業中最大的行業,每年能獲得的直接收入超過20億美元。
較高的手術成功率和具有民族特色的醫療服務是印度醫療旅游的亮點。據報道,Appollo醫院心臟外科手術成功率達98.5%,腎臟移植手術成功率達95%,骨髓移植手術成功率也高達87%。除西醫手術醫療項目外,印度還借助傳統醫學來開發醫療市場,推出了阿育吠陀醫學、悉達醫學、傳統瑜伽等醫療旅游服務,增加了印度醫療旅游在歐美市場的吸引力。目前,印度在醫療旅游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中東、歐洲、美國及部分亞洲國家如中國、巴基斯坦,都是其重要的客源國。
二、印度國際醫療旅游發展的經驗
(一)政府的積極推動
為了促進醫療旅游的發展,印度政府從2002年起開始采取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來吸引國際醫療旅游者。例如,2002年,印度國務院貿易產業部制定了“The National Health Policy 2002”以促進醫療健康產業的發展。印度政府主動消減了醫療設備進口稅,以降低醫療機構的成本。這一措施有效地激勵了私立醫院進口醫療設備和儀器的動機和行為。從而,該政策促進了更多的印度醫療機構在硬件設備上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在醫療機構的管理上,印度政府也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印度政府在醫療機構中推行星級標準管理。星級標準由印度旅游部和衛生部聯合制定。該標準以醫療機構的硬件設備和醫療護理服務水平為依據,將他們分為三星、四星和五星三個級別。一些地方政府也積極參與到醫療旅游產業中,推動地方醫療旅游的發展,同時也分享醫療旅游的利益。
此外,印度政府還積極與發達國家的醫療保險組織合作,推動印度私立醫院進入發達國家醫療保險公司的醫療服務供應者名錄。例如,美國健康保險公司藍十字荷蘭公司便接受那些在印度私立醫院就醫的保險客戶的理賠請求。不僅如此,印度衛生部還與英國國家衛生體系達成一致,可將需長時間等待手術的病人轉到印度治療。這項措施,既緩解了英國衛生機構的壓力,又為印度增加了客源。
(二)豐富的產品類型
印度的醫療旅游產品類型豐富,覆蓋了心內科、心外科、牙科、整形整容外科、骨科、外科移植、眼科、耳鼻喉科、神經外科、腫瘤等,并提供印式草藥、物理療法、印式瑜伽、香草SPA等醫療休閑服務。上述醫療服務在印度多以醫療旅游套餐的形式來提供。套餐中既包含行前咨詢、術后咨詢,也包含治療后恢復期間的所有旅游安排。一些醫療機構旅游產品運營商還推出“家庭計劃”,為每位家庭成員提供適合自己的醫療服務。甚至,這些計劃還為陪同者免去往返機票及在印度期間的一切費用。此外,還有一些公司推出了醫療養護套餐。如Vedic公司針對北歐退休人員推出的醫療旅游套餐。該套餐為這些退休者提供為期16個月在印度的醫療養護服務,地點自選,費用為三個月的養老金。
從總體上看,上述的醫療服務主要針對三種類型的醫療旅游者:(1)專門前來印度就醫的病人,如器官移植、整形整容手術者;(2)前來接受印度傳統醫療服務的病人,即希望于神秘的印度傳統醫學治療頑疾的病人;(3)前來享受休閑護理服務的外國人。為上述醫療旅游者提供服務的醫療機構多為大型私立醫院,他們擁有良好的財力,與世界著名的醫療機構建有合作關系,能夠為病患提供高質量的醫療護理服務。
(三)高質量的醫療旅游服務
醫療旅游服務的質量,主要從醫療服務和旅游服務兩個方面來考察。高質量的醫療服務質量是印度醫療旅游獲得成功的一個重要基礎。以印度Apollo醫療為例,主要是獲得JCI(Joint Commission International)認證的世界一流醫院。JCI是全世界公認的醫院安全與規范管理的標志,作為被JCI認證的Appollo醫院,其60%的醫生擁有國際行醫資質。高水平的醫療團隊幫助Appollo取得了高的手術成功率。除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外,充滿神秘色彩的東方情調、人性化的產品設計、較高的英語普及率,提升了印度的醫療旅游服務在全球的競爭力。
(四)低廉的價格
在歐美發達國家,醫療費用往往十分昂貴,特別是就心臟手術、器官移植、整形外科手術而言。如表2所示,在美國進行骨髓移植或肝臟移植,分別需要250 000和300 000美元;在印度,這兩項手術的花費均不超過70 000美元。又如,在美國進行心臟瓣膜更換,需要30 000美元,在印度只需8 000美元;整形外科手術在美國的報價是20 000美元,在印度則降至6000美元。復雜的開胸術,在美國的花費是150 000美元(在英國需70 000美元),在印度只需3 000-10 000美元。總之,同樣的手術,在印度的花費,只是其在美國或其他發達國家價格的1/3或更低。以低廉得多的價格,在印度購買到高質量的醫療服務,對歐美發達國家的患者而言,無疑具有強大的吸引力。endprint
三、印度國際醫療旅游發展中的風險
盡管印度國際醫療旅游在全球范圍內為大量的患者和醫療旅游服務提供者帶來了益處,但也還面臨著一些風險和爭議。概括起來,這些風險主要存在于三個方面。就醫療旅游者而言,其面臨著權益保障風險;就印度本國而言,醫療旅游者的涌入,也有可能導致國民利益受損;與此同時,對醫學本身來說,國際醫療旅游活動也存在一些倫理道德風險。
(一) 旅游者的權益保障風險
盡管印度作為國際醫療旅游服務的輸出國,能夠提供高質量的醫療及旅游服務。然而,國際醫療旅游活動中依然有可能發生醫療事故或其他質量事故。這種跨越國際的醫療或其他質量事故,相對于一國境內的同類事件而言,更加難以得到有效解決。首先,受訴訟時效或管轄權原則的限制,醫療旅游者啟動訴訟程序面臨諸多障礙。第二,由于是跨國糾紛,即便啟動了訴訟程序,取證難度大、成本高、費時長。第三,國際訴訟往往需要經過多次審理,耗時數年才能出最終的判決結果(張彩霞,2011)。
(二)印度國民利益受損風險
印度國際醫療旅游的發展,使得大批優質的醫護人員從公共醫療機構流向了收入更高的私立醫療機構。在出口導向政策下,更多的醫療投資也投向了醫療旅游領域,因而導致公共醫療投資不足(高靜、劉春濟。2010)。在印度,外來的旅客可以得到及時的醫治,但大量本國居民卻需要排隊等待接受治療。因此,醫療旅游的發展,雖然為印度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但是從某種程度上來看,也損害了國內弱勢群體的利益。
(三)醫學倫理道德風險
器官移植旅游、安樂死旅游等醫療旅游項目的開展,一方面規避了客源國的強制性法規與禁止性規范,減損、降低了客源國法律的權威性(張彩霞,2011)。與此同時,也在目的地國催生了大量人體器官黑市與“幫助殺人”黑市,使醫療旅游項目的合法性受到質疑。同時,它們也引發了人們對于干細胞療法、髓骨修整術、活體器官移植、安樂死等醫療活動的科學性和倫理性的質疑。可以說,國際醫療旅游中存在的倫理道德風險,也是人類醫學領域所面臨的風險,需要全球醫學界及全人類共同努力來加以克服。
四、印度國際醫療旅游發展對中國的啟示
中國與印度同為擁有者古老東方文明的國家,均擁有豐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資源。印度國際醫療旅游發展中的經驗和存在的風險,給中國醫療旅游的發展諸多啟示:
(一)加大政策支持,進行有效引導
與印度等醫療旅游強國相比,中國的醫療旅游目前還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建立完善的醫療旅游服務體系,醫療旅游產業規模小、專業化程度低。中央政府和有意于發展本地醫療旅游的地方政府,應研究、制定扶持醫療旅游發展的產業政策,制定國家和地方層面的醫療旅游發展戰略和規劃。相關部門應盡快出臺與醫療旅游服務相關的標準和規范。通過政策激勵、標準引領、規范引導,來促進醫療旅游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
(二)完善法律法規,加強法制建設
國家和地方應該組織專門力量,逐一梳理與醫療旅游相關的法律規范和政策規定,針對醫療旅游發展中的法律“真空”地帶進行完善,特別是要針對下述中國國際醫療旅游發展中可能存在的限制因素和風險因素進行法律法規方面的預防和控制。一是要就國際醫療保險合作、外籍人士在華參保以及醫療事故處理程序、標準等展開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政策法規,切實保障國際醫療旅游者的權益。二是要就器官移植、安樂死等存在倫理性質疑的醫療旅游項目作出明確的禁止性規定和違法懲處措施,嚴格預防國際醫療旅游發展中可能存在的倫理道德風險。三是要加強外籍醫護人員在華執業、醫療設備和藥品進口,醫療旅游市場準入體系、評價體系、監管體系等方面的法制建設,以保證國際醫療旅游的有序開展。
(三)建立協調機制,提供組織保障
中國可借鑒印度的做法,建立旅游行業管理部門和醫療衛生主管部門之間的互動協調機構,對醫療旅游的發展進行統籌、協調。同時,旅游行業管理部門和醫療衛生主管部門要積極支持相關的企業和組織成立醫療旅游行業協會和公益性的研究機構,為參與醫療旅游的醫療機構、旅游經營者搭建交流平臺,及時化解在合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矛盾。通過行業管理體制、行業協會的建立、健全,促進資源整合和有效利用,實現醫療行業和旅游行業的互惠互利、協同發展。
(四)找準市場定位,開發特色產品
中國醫療旅游的發展,除了借鑒國際經驗,還要結合自身的優勢和國情,進行準確的市場定位,開發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由于中國人口眾多且人口老齡化趨勢明顯,本國居民的醫療需求十分旺盛,優質醫療資源供不應求。同時,中國獲得JCI認證的醫療機構數量有限。因此,中國的醫療旅游發展不應定位于以西醫手術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旅游服務。相反,中國應該充分挖掘中國傳統的中醫藥資源和中醫養生文化,大力發展以中醫藥為主的養生保健旅游產品,形成有別于印度、韓國、泰國、馬來西亞等其他亞洲國家的醫療旅游發展路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