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翎
摘 要:西方經濟學是地方普通高校經濟及管理類專業的必修課,也是學習其他專業課程的基礎,在各類專業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是近年來地方普通高校的西方經濟學教與學卻面臨很多問題,諸如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接受困難等等,因此改革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對西方經濟學的理解和把握,已經成為西方經濟學授課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地方普通院校 西方經濟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108-02
我國高等學校按隸屬關系一般分為:中央部屬高校和地方所屬高校兩類。地方所屬高校按規格又可分為5大類,即省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大學;地方重點院校;地方普通院校;獨立學院和地方高等專科學校。本文所指的是地方所屬高校中的地方普通院校。該類學校在全部高校中占有較高比重,其學生的素質和質量對經濟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地方普通院校在辦學條件、資金來源及生源質量等等方面均與重點院校有別,地方普通院校為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將培養應用型人才作為自身的發展目標。西方經濟學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基礎課,被我國高校引進至今已有30多年的歷史,該門課程理論性較強,以曲線和模型為分析工具,從微觀和宏觀兩個角度對經濟主體進行長、短期分析。高校教學中學生普遍反映是一門較難理解和應用的課程,尤其是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經濟學教學始終存在一些問題困擾著教師與學生。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地方普通院校的具體情況及西方經濟學本身的課程特點等都對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經濟學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
1 地方普通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776年,英國古典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國富論》奠定了近代經濟學的基礎,經過200多年的發展,西方經濟學已經成為一個相對完整成熟的學科體系。在我國,西方經濟學是財經專業的12門核心課程之一,是學生學習其他專業知識的基礎,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教學效果卻差強人意,地方普通院校表現尤其明顯。抽象性與現實性并存,大量數學知識與圖形并用是西方經濟學區別于其他經濟學專業課的最大特點。目前,地方普通院校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一些共性的問題需要加以重視和解決。
(1)受各種因素制約,教師無法完整、全面講完西方經濟學。
第一,學生缺乏經濟敏感性和自學能力。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只在升入大學后,才開始接觸專業課。對經濟的感知只源自于高中之前的生活經驗,要將之轉化為專業課學習,既需要濃厚的興趣,又需要思考角度、學習方法的轉換。授課之初教師要花大量時間,將大量案例引入教學內容,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對經濟的敏感性,這將占用一定課時。地方普通院校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及重點院校學生,大多習慣于被動接授知識,如果教師將知識點面面俱到,又將占用一定課時。以微觀部分為例,供求理論、效用論、生產論及成本論的講授一般會花費全部課時的近3/5。市場結構、生產要素理論及一般均衡和市場失靈相關知識則無法細致講解,甚至草草收尾。
第二,圖形和推導占用大量時間。借助曲線與數學模型闡述經濟學理論是西方經濟學的學科特點,需求函數、供給函數、效用函數、生產函數、成本函數是微觀部分最常用的函數關系,相應的需求曲線、供給曲線、效用線、等產量線、各類長短期成本線也是在分析消費者和廠商行為時借助的工具。國民收入恒等式、各類消費函數、投資函數、總需求函數和總供給函數是宏觀部分最基本的函數關系,相應的IS曲線、LM曲線、AD曲線、AS曲線以及相應的IS-LM模型和AD-AS模型又是宏觀部分分析國民經濟中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均衡以及國民經濟總需求和總供給均衡必須用到的曲線和模型。經濟學專業中,除計量經濟學和統計學等經濟學課程較多用到數學知識外,經濟學專業中再沒有哪一門課程會用到如此多的數學知識。但不可否認的是地方普通院校學生的數學基礎較差,其數學基礎多停留在高中數學階段,對于微積分、線性代數及概率論的學習則相當薄弱,學生初學時的好奇心和興趣往往受挫于較多的圖形和計算,教師不得不花大量時間講解相關模型,從而影響教學計劃的進行。
第三,課時所限。西方經濟學包括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部分,作為一個完整的學科體系,又是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應當給予較為充為的學時安排,但現實教學中,卻經常受到其他專業課學時的擠占,導致學時有限使學生無法系統學完西方經濟學。以高鴻業版的西方經濟學為例,一般來說微觀經濟學的一般均衡與福利經濟學和市場失靈部分,宏觀經濟學中的經濟周期與經濟增長及后面章節,都會因課時原因,無法講完。
(2)微宏觀轉變困難。
一般學生對于西方經濟學知識的把握表現出如下特點:微觀學習好于宏觀,前面章節的學習好于后面章節,對于局部均衡的理解好于一般均衡的理解。雖同是西方經濟學的組成部分,但微觀和宏觀的學習方法和切入角度是不同的。許多學生感覺微觀的知識比較好接受,因為學生自身就是消費者,對商品有需求,同時又是未來生產要素的供給者,在講解微觀的知識點時,學生會感同身受,所以接受起來較容易。微觀理論比較具體,又是個量分析,不需要延伸太多知識即可理解,但學習宏觀經濟學時,一方面由于微觀章節中的一般均衡問題和市場失靈因種種原因沒有全部學完,致使學生對一般均衡的學習不透徹,同時,由于宏觀經濟學涉及內容從封閉到開放,從二部門到四部門,變量多且復雜,學生往往難以把握。
(3)經濟學的理論與應用關系處理不當。
應用性人才的培養要求西方經濟學教學要注重應用性,培養學生理論應用于實踐的能力,但不等于忽視或忽略經濟學理論。教師偏重理論和學生忽視理論偏重實用是教學中常出現的情況。教師在講解時,要將理論應用于實踐,并讓學生提出相應的例子以加深理解。如效用論,教師在闡述邊際效用遞減規律并舉例后,要請學生舉出生活中不同的例子,才會使學生深入理解效用論。同時,地方普通院校的學生學習能力不強,對于習慣于填鴨式教學的學生而言,過多的理論闡述會讓本已較枯燥的經濟學理論難以理解,易打擊學習積極性。地方普通院校多為教學型大學,多數學生畢業后即參加工作而不是進一步研究深造,學生往往希望學了經濟理論在工作中就可以用到,就像學會計會打算盤一樣,認為曲線、模型既難學又無實用價值。教師要使學生明白,經濟學的學習是在學習一種分析工具,一種思想,然后在工作中把這種工具和思想加以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用大量案例加以輔助,使學生能對經濟理論有感性的認識,也有助于學生將理論應用于實踐。過于注重對理論的學習與分析,不適合地方普通院校的學生,但過于強調應用性,把西方經濟學中的大量曲線、模型屏蔽,只通過大量案例來表現經濟理論又無法讓學生理解經濟學的真諦,也是有失偏頗的。endprint
(4)合班上課影響教學效果。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后,高等學校學生數量不斷攀升,無論是重點院校、地方普通院校還是獨立學院,其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各高校為節省教學資源,把小班授課改為合班教學。以西方經濟學課堂為例,一般一個西方經濟學課堂學生人數在70人以上。受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等因素制約,教師無法顧及全班所有學生,加之地方普通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和參與性都不如重點院校學生,合班上課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合班課堂中后三排的學生聽課效果最差,坐在中間的學生一般只能在課程的一半跟住老師講課,只有前二至三排的學生聽課效果較好。
2 解決對策——基于方法論的思考
基于上面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解決。本論文側重從教學方法角度進行探討。
(1)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和經濟敏感性。
西方經濟學是經管類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沒有設置經濟學基礎的地方普通院校經管類專業來說,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經濟事物的敏感性。地方普通院校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窄,主動上網或通過其他媒介了解財經信息的學生較少,教師可鼓勵學生借助網絡,堅持每天瀏覽財經新聞5分鐘,并嘗試能否在其中找到可能進行解釋的經濟學理論,然后在課堂上展開討論。
(2)把握好通俗語言和專業術語的良好過度。
西方經濟學一般設置在大學二年級的第一、二學期,學生在初學時,不具備任何經濟學基礎,對經濟學專業術語的適應和運用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開始講授西方經濟學時,不要馬上用專業術語,而是要運用通俗語言把所講理論形象描述,學生有了認識和理解后,在本節課結束和下節課初的復習階段將通俗語言轉用為專業術語,并且要通過課堂討論的辦法,讓學生在闡述相關觀點時,努力用專業術語表達,提高學生對經濟學專業術語的運用能力。
(3)結合章節具體特點,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在教學雙方中作用更加重要。地方普通院校的學生在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介于重點院校和高職院校之間,學生對于經濟學理論更需要教師的啟發與引導。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早已不再試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借助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已被大家提倡并應用,如表1所示。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和手段,在眾多地方普通院校中日益取代傳統的黑板講授,教師在展示案例或最新的經濟數據或進行經濟資料分析時,用多媒體更加方便、簡單。但實質上,多媒體只是教學輔助工具,許多圖形或曲線的推導,不適合用多媒體完成。且目前許多多媒體課件要么過分追求美感,要么過于簡單粗糙,前者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后者又只是教案的簡單復制,二者都沒有正確發揮多媒體的功用。
西方經濟學知識體系龐大,內容復雜。案例教學是深入理解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將所學理論轉化為應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一直備受推崇。但我國現有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尤其是宏觀部分),多采用美國等市場經濟比較成熟國家的數據或資料作為案例,這對于中國學生,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遙遠而陌生,不利于學生學習。教師應當注重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如在講授失業與通貨膨脹時,可結合我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和物價上漲情況進行分析,使學生能感同身受,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
教師不能單純追求教學工具和手段的先進,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注意前后知識的總結和概括。
對于地方普通院校來說,西方經濟學教學,教師的歸納與總結對學生深入理解經濟理論至關重要,否則經濟學知識對于學生只是一個個散點,而無法形成面。比如,需求和供給是西方經濟學中最為基本的概念,從產品市場到生產要素市場均有需求和供給,本質上都反映了價格與數量的關系,只是研究的解度發生改變。再比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通過對不同市場結構的學習一般都能理解何為局部均衡,但對于一般均衡的把握就稍顯困難,教師可在講授宏觀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時重提微觀部分的局部均衡概念,將非常有利于學生對宏觀知識的理解。
(5)依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分層次教學。
國內許多重點院校通常在大學一年級即開設西方經濟學基礎的入門課程,然后在大二開設中級西方經濟學,重點院校如此,地方普通院校尤其需要。經濟學基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二、三年級西方經濟學教學打下基礎。對于沒有開設經濟學基礎的地方普通院校,可以在大學二年級西方經濟學課程之后,在三年級下學期開設西方經濟學的專題課程,此課程既可以鞏固學生的西方經濟學知識,同時也可滿足學生考研需要。此外,經濟學不僅是經管類學生的專業課,任何學生走入社會都要參與經濟活動,適當了解或掌握經濟學知識也極有益處,學校可開設經濟學方面的公共選修課,滿足全校各專業學生對經濟學的需求。
3 結論
除上述嘗試外,注重數學基礎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建立經濟論壇與學生互動也都不同程度地有助于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培養經管類應用型人才,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行懷勇.淺談《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及其效果[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11).
[2] 樊士德.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新論[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2(2).
[3] 鄧衛紅.淺談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J].前沿,2009(3).endprint
(4)合班上課影響教學效果。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后,高等學校學生數量不斷攀升,無論是重點院校、地方普通院校還是獨立學院,其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各高校為節省教學資源,把小班授課改為合班教學。以西方經濟學課堂為例,一般一個西方經濟學課堂學生人數在70人以上。受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等因素制約,教師無法顧及全班所有學生,加之地方普通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和參與性都不如重點院校學生,合班上課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合班課堂中后三排的學生聽課效果最差,坐在中間的學生一般只能在課程的一半跟住老師講課,只有前二至三排的學生聽課效果較好。
2 解決對策——基于方法論的思考
基于上面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解決。本論文側重從教學方法角度進行探討。
(1)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和經濟敏感性。
西方經濟學是經管類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沒有設置經濟學基礎的地方普通院校經管類專業來說,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經濟事物的敏感性。地方普通院校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窄,主動上網或通過其他媒介了解財經信息的學生較少,教師可鼓勵學生借助網絡,堅持每天瀏覽財經新聞5分鐘,并嘗試能否在其中找到可能進行解釋的經濟學理論,然后在課堂上展開討論。
(2)把握好通俗語言和專業術語的良好過度。
西方經濟學一般設置在大學二年級的第一、二學期,學生在初學時,不具備任何經濟學基礎,對經濟學專業術語的適應和運用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開始講授西方經濟學時,不要馬上用專業術語,而是要運用通俗語言把所講理論形象描述,學生有了認識和理解后,在本節課結束和下節課初的復習階段將通俗語言轉用為專業術語,并且要通過課堂討論的辦法,讓學生在闡述相關觀點時,努力用專業術語表達,提高學生對經濟學專業術語的運用能力。
(3)結合章節具體特點,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在教學雙方中作用更加重要。地方普通院校的學生在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介于重點院校和高職院校之間,學生對于經濟學理論更需要教師的啟發與引導。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早已不再試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借助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已被大家提倡并應用,如表1所示。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和手段,在眾多地方普通院校中日益取代傳統的黑板講授,教師在展示案例或最新的經濟數據或進行經濟資料分析時,用多媒體更加方便、簡單。但實質上,多媒體只是教學輔助工具,許多圖形或曲線的推導,不適合用多媒體完成。且目前許多多媒體課件要么過分追求美感,要么過于簡單粗糙,前者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后者又只是教案的簡單復制,二者都沒有正確發揮多媒體的功用。
西方經濟學知識體系龐大,內容復雜。案例教學是深入理解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將所學理論轉化為應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一直備受推崇。但我國現有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尤其是宏觀部分),多采用美國等市場經濟比較成熟國家的數據或資料作為案例,這對于中國學生,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遙遠而陌生,不利于學生學習。教師應當注重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如在講授失業與通貨膨脹時,可結合我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和物價上漲情況進行分析,使學生能感同身受,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
教師不能單純追求教學工具和手段的先進,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注意前后知識的總結和概括。
對于地方普通院校來說,西方經濟學教學,教師的歸納與總結對學生深入理解經濟理論至關重要,否則經濟學知識對于學生只是一個個散點,而無法形成面。比如,需求和供給是西方經濟學中最為基本的概念,從產品市場到生產要素市場均有需求和供給,本質上都反映了價格與數量的關系,只是研究的解度發生改變。再比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通過對不同市場結構的學習一般都能理解何為局部均衡,但對于一般均衡的把握就稍顯困難,教師可在講授宏觀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時重提微觀部分的局部均衡概念,將非常有利于學生對宏觀知識的理解。
(5)依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分層次教學。
國內許多重點院校通常在大學一年級即開設西方經濟學基礎的入門課程,然后在大二開設中級西方經濟學,重點院校如此,地方普通院校尤其需要。經濟學基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二、三年級西方經濟學教學打下基礎。對于沒有開設經濟學基礎的地方普通院校,可以在大學二年級西方經濟學課程之后,在三年級下學期開設西方經濟學的專題課程,此課程既可以鞏固學生的西方經濟學知識,同時也可滿足學生考研需要。此外,經濟學不僅是經管類學生的專業課,任何學生走入社會都要參與經濟活動,適當了解或掌握經濟學知識也極有益處,學校可開設經濟學方面的公共選修課,滿足全校各專業學生對經濟學的需求。
3 結論
除上述嘗試外,注重數學基礎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建立經濟論壇與學生互動也都不同程度地有助于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培養經管類應用型人才,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行懷勇.淺談《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及其效果[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11).
[2] 樊士德.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新論[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2(2).
[3] 鄧衛紅.淺談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J].前沿,2009(3).endprint
(4)合班上課影響教學效果。
自1999年高校擴招以后,高等學校學生數量不斷攀升,無論是重點院校、地方普通院校還是獨立學院,其招生規模迅速擴大。各高校為節省教學資源,把小班授課改為合班教學。以西方經濟學課堂為例,一般一個西方經濟學課堂學生人數在70人以上。受教學環境、教學設備等因素制約,教師無法顧及全班所有學生,加之地方普通院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主性和參與性都不如重點院校學生,合班上課大大影響了教學效果。通常情況下,合班課堂中后三排的學生聽課效果最差,坐在中間的學生一般只能在課程的一半跟住老師講課,只有前二至三排的學生聽課效果較好。
2 解決對策——基于方法論的思考
基于上面西方經濟學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可以從不同角度加以解決。本論文側重從教學方法角度進行探討。
(1)引導學生培養自學能力和經濟敏感性。
西方經濟學是經管類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對于沒有設置經濟學基礎的地方普通院校經管類專業來說,可以通過教師的引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對經濟事物的敏感性。地方普通院校獲得信息的渠道較窄,主動上網或通過其他媒介了解財經信息的學生較少,教師可鼓勵學生借助網絡,堅持每天瀏覽財經新聞5分鐘,并嘗試能否在其中找到可能進行解釋的經濟學理論,然后在課堂上展開討論。
(2)把握好通俗語言和專業術語的良好過度。
西方經濟學一般設置在大學二年級的第一、二學期,學生在初學時,不具備任何經濟學基礎,對經濟學專業術語的適應和運用需要一個過程。教師在開始講授西方經濟學時,不要馬上用專業術語,而是要運用通俗語言把所講理論形象描述,學生有了認識和理解后,在本節課結束和下節課初的復習階段將通俗語言轉用為專業術語,并且要通過課堂討論的辦法,讓學生在闡述相關觀點時,努力用專業術語表達,提高學生對經濟學專業術語的運用能力。
(3)結合章節具體特點,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
地方普通院校的西方經濟學教學中,教師的“教”在教學雙方中作用更加重要。地方普通院校的學生在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方面介于重點院校和高職院校之間,學生對于經濟學理論更需要教師的啟發與引導。在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下,滿堂灌的填鴨式教學早已不再試用,啟發式教學、案例式教學,借助多媒體教學等教學方法和手段已被大家提倡并應用,如表1所示。
多媒體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工具和手段,在眾多地方普通院校中日益取代傳統的黑板講授,教師在展示案例或最新的經濟數據或進行經濟資料分析時,用多媒體更加方便、簡單。但實質上,多媒體只是教學輔助工具,許多圖形或曲線的推導,不適合用多媒體完成。且目前許多多媒體課件要么過分追求美感,要么過于簡單粗糙,前者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后者又只是教案的簡單復制,二者都沒有正確發揮多媒體的功用。
西方經濟學知識體系龐大,內容復雜。案例教學是深入理解西方經濟學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將所學理論轉化為應用能力的有效方式,因此一直備受推崇。但我國現有西方經濟學教材中(尤其是宏觀部分),多采用美國等市場經濟比較成熟國家的數據或資料作為案例,這對于中國學生,尤其是地方普通高校的學生來說遙遠而陌生,不利于學生學習。教師應當注重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如在講授失業與通貨膨脹時,可結合我國當前大學生的就業情況和物價上漲情況進行分析,使學生能感同身受,從而更好地理解知識。
教師不能單純追求教學工具和手段的先進,只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4)注意前后知識的總結和概括。
對于地方普通院校來說,西方經濟學教學,教師的歸納與總結對學生深入理解經濟理論至關重要,否則經濟學知識對于學生只是一個個散點,而無法形成面。比如,需求和供給是西方經濟學中最為基本的概念,從產品市場到生產要素市場均有需求和供給,本質上都反映了價格與數量的關系,只是研究的解度發生改變。再比如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是比較抽象的概念,學生通過對不同市場結構的學習一般都能理解何為局部均衡,但對于一般均衡的把握就稍顯困難,教師可在講授宏觀的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時重提微觀部分的局部均衡概念,將非常有利于學生對宏觀知識的理解。
(5)依學生的特點與需求,分層次教學。
國內許多重點院校通常在大學一年級即開設西方經濟學基礎的入門課程,然后在大二開設中級西方經濟學,重點院校如此,地方普通院校尤其需要。經濟學基礎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二、三年級西方經濟學教學打下基礎。對于沒有開設經濟學基礎的地方普通院校,可以在大學二年級西方經濟學課程之后,在三年級下學期開設西方經濟學的專題課程,此課程既可以鞏固學生的西方經濟學知識,同時也可滿足學生考研需要。此外,經濟學不僅是經管類學生的專業課,任何學生走入社會都要參與經濟活動,適當了解或掌握經濟學知識也極有益處,學校可開設經濟學方面的公共選修課,滿足全校各專業學生對經濟學的需求。
3 結論
除上述嘗試外,注重數學基礎和邏輯推理能力的培養、建立經濟論壇與學生互動也都不同程度地有助于西方經濟學教學質量的提高,有助于地方普通院校培養經管類應用型人才,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行懷勇.淺談《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及其效果[J].科教文匯(下半月),2006(11).
[2] 樊士德.我國高校西方經濟學教學方法新論[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2(2).
[3] 鄧衛紅.淺談高職院校西方經濟學的教學方法[J].前沿,2009(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