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爍
摘要:以科技管理的內容和任務,結合陜西省科技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系統分析了科技管理創新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科技管理,管理體制,制度創新
中圖分類號: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000-00
科技管理是一種管理行為,是通過對管理科學的運用,達到對人力財力物力資源的總體上優化整合的管理行為。其中在鼓勵創新與促進經濟成長、增進人類的利益等方面是其主要的目的。短期的科技管理中主要包含了高效率的制作程序設計與品質改善程序等方面,而長期的科技管理則是包含了具有策略性和整體性的科技預測,并且進行了全方面的規劃,以創造出更加長期整體的利益。在科技管理活動中,它的根本目的就是采用相關制度與方法,來提升高科技管理工作的效率、效果與工作中的顯示度為科技管理機制,其中它主要以各級政府的科技管理部門為主體。科技管理機制在管理中包含了對發展目標的規劃與提升科技水平為主要任務等具有戰略性和導向性的宏觀內容,又包括科技活動過程中各個環節的組織和完成等微觀內容。宏觀和微觀內容同等重要,宏觀科技管理機制決定了科技管理工作和科技要素投入的主要方向和大政方針,而微觀科技管理機制則是對宏觀機制的實現、細化和保障。創新科技管理工作就要從這兩方面同時著手,具體方法如下:
1.科技遠景規劃機制
對于科技管理來說,不論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還是從科技管理工作的性質看,都需要具備遠景規劃機制,即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其一,可持續性的發展要求除了對當前的主導產業進行支持外,更要分配相當一部分科技資源對未來有可能對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的戰略產業進行扶持。其二,對于主導產業,尤其是一些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需要一段時期的培育,即當前對高科技進行的投入一般需要經過較長的階段才能夠逐步顯現出成效[1]。那么要體現科技管理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和戰略性,前提是要對未來較長時期內科技與產業發展有足夠清晰的認識,這樣才能選對支撐未來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乃至重點企業,才能體現科技工作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科技支撐,引領未來”的作用。在有了清晰和正確認識的基礎上,即要制定出本地經濟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如5年、10年)的發展規劃,即遠景規劃,其主要內容包括在未來較長時間段內經濟發展的趨勢、特點和目標。指導科技管理部門合理進行科技政策的制定和科技資源的分配,使科技工作更好地推動經濟的可持續性發展[2]。
2.科技資源統籌機制
科技資源分配是科技管理機制中重要的一部分。陜西科技資源豐富,是科教強省,省內擁有78所高等院校,3000余所科研院所,且擁有楊凌高新產業示范區、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等多個國家級產業示范園區,科技人人才濟濟,科研平臺廣闊。但是,陜西經濟發展還是相對落后,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資源優勢與經濟發展尚未實現有效結合。統籌科技資源,指在區域層面上,按照構建創新型區域經濟實力和科技實力相互融合的要求,在科技資源整合、利用的各個方面實現中央與地方、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之間資源多種形式、全方位的綜合運用[3]。科技資源統籌機制主要內容包括:其一,加強各級政府在資源統籌中的實施和推進作用,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其二,建立健全科技資源統籌的法規體系,保障科技資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另外,搭建科技人才成長平臺,實現專業化人才隊伍共享[4]。
3.科技管理工作人員素質培養機制創新
科技管理工作具有區別于其他工作的特點和屬性, 要求科技管理者做好管理的前提是要從思想認識的高度, 樹立尊重科技自身發展規律, 有利于發揮科技支撐作用的四個意識。一是創新意識。科技管理首要的任務就是要為科技發展創造和提供創新的制度和環境。因此, 不僅要求科技工作者具備創新意識, 更要求科技管理者具備創新意識。鼓勵創新必然寬容失敗或允許有限的失敗, 而在目前我國科技管理現行體制中, 對自由探索的鼓勵和包容是不夠的。二是前瞻意識。具備全局性、宏觀性的遠景戰略思考和決策能力。三是開放意識。在其工作上體現引智、引制、引資, 合作共旅、實現科技的跨越式發展。四是公共意識。要擁有科技服務于人民的愿望和決心,促進科技進步和創新的成果轉化[5]。
具有一定能力和素質的人員進入科技管理崗位后,仍需要進行不斷學習,積極實踐,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滿足崗位的需求。對于科技管理部門而言,可通過以下方法完成科技管理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其一, 建立完善的科技管理人員的選拔和培訓體制;其二,加強科技管理人員的經驗交流;其三,建立對科技管理人員的激勵機制。
4.科技項目系統評估機制
從科技項目的立項審批、中期評估乃至后期評估,都需要建立客觀的評審過程。這需要對現有的項目評估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建立客觀、全面的項目評價指標體系。其一,強化項目中期評估機制,這是科技管理中的一項新內容,即即在初期項目資金到位后,根據項目的階段性特點和時間計劃,設置多個項目進展情況評估和考核時點,對項目的進展情況對照當初簽定的合同(或協議)進行評估或考核。其二,建立項目后期評估機制。當科技項目結束以后,還必須組織相關的技術與管理專家對項目的實施效果進行評估,主要應該包括項目最終成果與預期成果之間的差距、企業配套資金的到位情況以及成果產業化等方面。對于評估成績優異的項目可以給予相應的表揚與獎勵,并提高企業的信用等級,下次申報項目將優先予以考慮(在項目立項的評估體系中專門反映);反之,則將受到處罰并降低信用點數。對于政府科技投入的后評估,還應建立一套完整的評估指標體系,盡量采用量化的評估指標,避免人為因素的影響,使后評估更加科學、公正。
本文結合科技主管部門科技管理機制的內容和任務,較為系統地分析了科技管理機制創新的具體方法,意在促進科技管理工作的改革和發展,在具體的管理實踐中,各級科技主管部門可根據本區域和產業的實際情況,對上述方法進行靈活運用,使之能更好地服務于本地區經濟、社會和科技發展。
參考文獻:
[1]胡萍.關于政府科技管理機制創新的若干思考[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0,27(14):109-110.
[2]楊忠泰.建設以西安為中心的統籌科技資源改革示范基地研究[J].中國科技論壇.2010,1(3):85-88.
[3] 周寄中.科技資源論[M].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4] 董蕓. 統籌科技資源改革 加快創新驅動發展[N]. 陜西日報,2012-10-8.
[5]王華,趙麗萍,灌宏.許克麗淺談科技管理人員的素質及培養[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21(14):73-1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