羨濤
摘 要:有鑒于當前人民群眾對歌劇藝術的認識不足,而歌劇藝術的推廣觀念相對封閉、視野相對狹窄的現狀,在目前倡導公共文化服務的前提下,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歌劇藝術的主要特點來研究歌劇藝術在推廣時應堅守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只有牢牢堅守住民族文化這一根基性原則,才能夠真正地讓廣大群眾接受歌劇藝術,歌劇藝術的推廣才能夠更加地順利,歌劇藝術才能夠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所認可。
關鍵詞:公共文化體系 歌劇藝術 民族文化 群眾
中圖分類號:J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b)-0217-01
公共文化是指由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識、傳播先進文化、提供精神食糧,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各種公益性文化機構和服務的總和。通過公共文化的建設將文化普及群眾,提升國家文化的軟實力。在多元化的文化共存的背景下,藝術文化市場變得日益復雜,多種藝術形式共同存在,這為廣大百姓提供多種文化選擇的同時也使得群眾接觸了良莠不齊的藝術文化。而對于沒有藝術文化修養的百姓在面臨這些藝術文化時又該持何種態度呢?面對高雅藝術文化,由于欣賞水平的限制難以真正實現其自身的藝術價值,只有貼近群眾生活的文化,才能夠喚起群眾情感上的共鳴,只有蘊含了深刻民族內涵的藝術作品能夠在歷史的沉淀下變得醇香厚重。
1 歌劇藝術的親民性特點
歌劇藝術作為將音樂戲劇、文學、舞蹈以及舞臺美術等多種藝術元素融合在一起的綜合性藝術,以其創作貼近群眾的特點能夠在文化普及方面有著一定的作用。歌劇藝術作為一種“外來藝術”在五四文化運動的影響下,在20世紀20年代在我國逐漸地生根、發芽并在我國受到了高度地重視,歌劇藝術在我國的發展注重從中國民歌、戲曲、文學藝術中汲取營養,緊緊地將其與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同時也涌現出了大量的反應民族精神和時代精華的優秀作品,在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目前在借鑒西方歌劇豐富經驗的基礎上,依托于歌劇藝術自身親民性的特點,將民族文化滲透到歌劇中去,能夠在觀眾心中無形地滲透了民族文化的精髓,體現了歌劇本身的藝術價值,只有能夠體現我國當代文化創造力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價值觀的歌劇才能夠在文化價值觀上在我國境域內得到良好地推廣和被廣泛地接受。
2 公共文化體系下歌劇推廣的核心
公共文化活動的核心是實現人民群眾的公共文化權利,公共文化權利是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宗旨,公共文化活動的目標應該是以人民群眾的文化訴求、以實現公眾文化權利為己任。公共文化體系的構建的目標是實現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保證全體民眾享受到基本的精神文化產品(服務),保障人民群眾最基本的文化權益。而公共文化體系的建立則需要符合人類歷史文化發展的需要,以民族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為主要的原則,公共文化體系的構建應時刻注意保護民族文化,民族文化的特色是一個民族身份之別的核心要素,民族文化是使一個民族、國家能夠在世界民族之林保持自我的重要標識,因此對歷史文化、民族文化、民間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也是公共文化體系的責任和義務。
在此背景下,歌劇藝術作為一門“舶來藝術”更是要將本民族的藝術文化深深植入其中,在其核心處深深烙上中華民族文化的印記,成為中國歌劇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我國民族文化服務。意大利是歌劇藝術創作的故鄉,歌劇大師威爾第的時代是歌劇和聲樂藝術積累了深厚功底的時期,我們不妨看看歌劇大師創作歌劇所尊崇的核心原則,威爾第從他開始創作歌劇時起,便對民族民間音樂進行細細揣摩和深入的考究,他的歌劇作品中貫穿著聲樂為主、以如歌旋律見長的意大利歌劇傳統。中國是歷史悠久的文明大國,有著豐富的傳統文化與藝術資源,通過歌劇這門綜合藝術推廣和傳播中國古典藝術具有一定的價值。我國歌劇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也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對于歌劇這門高雅藝術的推廣,我們要堅持將貼近群眾路線的具有民族特點的作品推廣到群眾中來,在音樂節上我們看到了中國歌劇,這是中國歌劇發展的最高認可,歌劇《梁祝》、《黃河》能夠被接受和認可要是因為其中具有特色的中國民族文化作為支撐。
歌劇藝術推廣所接受的對象,仍然是廣大群眾,而目前社會多元文化共存造成了人們精神方面形成多種群落、多種層次和多種程序結構的格局,使得歌劇藝術的推廣面臨了很多困難,目前我們已經采取了很多措施來增強群眾的文化藝術修養,如高校藝術面向社會,藝術團體參與群眾文化演出等等,這均為提升人們群眾的藝術文化修養形成了潛移默化的影響。歌劇藝術的推廣在目前的環境下還是一項比較艱巨的任務,首要的是要先被老百姓所接受和認可,歌劇藝術的推廣也需要營銷和策劃,這便需要在歌劇的前期制作、后期的演出及宣傳等等各個方面做足工作,如能夠變民眾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參與,在實際的生活實踐中更好的感受、體驗和創造歌劇藝術之美等等。
3 結語
歌劇被譽為“音樂藝術皇冠上的明珠”,歌劇制作復雜、成本巨大,但它的表現力也最豐富。歌劇以它的藝術魅力引領著整個社會的審美趣味往更高層次提升。歌劇藝術推廣應堅守民族文化這一核心要素,只有牢牢堅守住民族文化這一根基要素,歌劇藝術的推廣才能夠更加地順利,歌劇藝術才能夠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所認可,同時使更多的群眾參與到歌劇藝術中來才是真正地完善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參考文獻
[1] 齊勇鋒,李平凡.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12(1).
[2] 楊相勇.對當前推廣高雅音樂的理性思考[J].鄭州大學學報,2003(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