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巧娟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我們生活中的運用,信息技術已經深入我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也在小學課堂上占有一席之地,這門課程也得到了老師們重要的關注,在信息技術教材上也有很多都是不大一樣的,出現很多技術的運用,這也是時代進步煩人表現。但是在學習技術上主要是能夠讓學生掌握技術,而不是對理論的大片受教,這也就是在教育模式上必須加以改進,在我們信息技術的教材上也要落實的技術上面,也就是我們說的電腦技術,本文針對小學信息技術的體驗式教學進行研究,找到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
關鍵詞:信息技術 教學方法 體驗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4(c)0173-01
1 信息技術教學的現狀
1.1 信息技術教學教材編寫的不足
信息技術是我們小學課程中比較新的學科,小學信息課程也逐漸成為不可缺少的教育課程,很多的學校在開設課程中都不統一,有的學校在小學一年級就課設了這門課程,有的學校是在小學三四年級才開設了這門課程,對于這些差異,也就導致信息技術的教材不能夠統一,也就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的認識不夠全面,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這些教材的編寫沒有吃透信息素養的內涵,所以也就很難把信息素養作為教材編寫的理論指導。我認為信息素養就是我們編寫信息技術教材的根本出發點,關于信息素養的詳細概述有很多,但我認為南京師范大學的李藝教授所率領的研究隊伍對信息素養的剖析具有很好的實際指導意義,對我們應該會有很大指導作用的,也就是信息技術不能很好的發扎的重要問題所在。
1.2 信息技術教材內容更新的慢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作為先進的技術,在更新上是非常的迅速,然而在教材方面也就呈現大部分的落后,很難適應社會的發展,我們在信息技術教學上還停留在之前的內容,也就使得教學落后,同時這也是不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的原因之一。所以在教材內容上我們還要大幅度的更上時代的進步,不斷對新知識進行整合教育,讓每位學生接受到全新的知識,這也就需要在編寫教材的時候必須更新知識。
1.3 信息技術教材很少體現人文內容
現在的信息技術教學中我們都知道,信息技術在學習技術和科學的同事還體現了豐富的人文信息,在信息技術教材中大部分知識講解知識,沒有很好地體現技術中蘊含的文化和道德責任,沒有很好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對于這些的培養也就是信息技術開展的根本目的,對于電腦操作能力是信息技術中的組成部分,我們更要多方面的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
2 提高信息技術教學的措施
信息技術教學的中心就是要適合小學生的知識和認知水平,主要培養學生的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我們在教學模式上也要加以改革,運用體驗式學習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其掌握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讓學生運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交流,形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終生學習的習慣。同時也要求學生形成具有社會信息的實用價值和責任感。
2.1 如何運用體驗式教學
在我們教學的內容上應該注重基礎性、穩定性和實用性的特點出發,找到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興趣,就是在選擇教學內容的時候必須是學生要掌握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同時還要是科學領域中比較穩定的教學內容,是將來能夠運用的東西,更要選擇的就是這些知識的實用性,能夠讓學生聽懂并能夠自己操作的軟件,以適應時代潮流,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也就是滿足學生自己動手的欲望,讓學生能夠自己學習,這種體驗學習也就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手段。
2.2 整合信息技術課程教學
信息技術就是運用計算機進行開展,主要就是以科學活動為線索,提高學生的科學知識和信息素養為目的的教學,基于整合信息技術教學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計算機知識。二是學科活動,主要有以下幾點。
(1)教學目標同學科目標相聯系,教學內容同學科內容相聯系,學科教師可以選取其中有用的部分開展教學。
(2)教學的內容應該立足生活,同時符合學生認知的階段性特點。
(3)教材內容單元章節具有獨立性和連貫性:把信息基礎知識分成若干單元,明確每一部分知識的學習應具備的基礎知識,以及完成后應達到的目標,使每一部分知識自成體系,又具有一定的整體性。
(4)每一部分有明確的知識、情感和技能三個方面的目標。
(5)教材具有開放性,學校或地方的各學校教師可以在教材的基礎上共同進行教學活動的設計。
2.3 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
在學生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是他們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如果教學內容不適合學生的口味,那么學生們根本就不會看書,也就對這門課程沒有了學習興趣,這樣的化自然沒有學習效率。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主要從語言的趣味性、內容的趣味性、圖片的趣味性和技術趣味性的設計等方面著手。小學生一般是在10歲左右,他們在閱讀方面本來也就存在問題,所以在內容上我們必須通俗易懂,讓他們能夠理解,這樣才能增加學生興趣;為進一步拓展學生視野,還可以把一些與本學科有關的適用知識作為課外閱讀材料,可以在書中介紹與某些知識有關的網站及其網址,以便學生上網查閱相關信息,提高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與應用能力。
2.4 體驗式符合信息技術課堂特點進行教學
信息技術教材的內容繁多,我們要運用較少的時間學習較多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基于這些那么體驗式教學時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學生自己自由學習,把網上的和光盤里面的豐富多彩的信息資源呈現給學生,為學生的學習創造廣闊天地,提供學習環境,增強對學生思維興奮點的刺激。
“協作學習”是由多個學習者針對同一學習內容彼此交互和合作,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通過競爭、協同、幫助、分工、伙伴、角色等形式,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刻理解和領悟;“任務驅動”是指學生按照教材或教師的要求去完成某項工作。任務驅動教學策略對主體性教學,對發揮學生積極主動性,積極參與學習活動,培養創造性能力都有積極作用。
“小老師”也是信息技術體驗式教學所采用的教學策略之一,它適用于教學內容為一些同學已經掌握,或者還有代表作品的情況。讓這些同學展示他們的作品,講解作品制作的方法,讓他們當小老師講解作品制作的方法,能鍛煉口頭表達能力,又能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和使命感,促使其不斷成長。
3 結語
作為教學第一線的教師,我們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在學習信息技術的過程中,同時學會如何做人,如何學習,如何體驗生活,如何發展個性,如何創新。任重而道遠,我們共同攜手努力,期待一套新的信息技術教材能早日與大家見面!
參考文獻
[1] 鐘江.芻議小學信息技術體驗式課程開發[M].大學出版社,2013.
[2] 盧蘭.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計劃[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 王蕾.小學信息技術學科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計劃[J].上海師范大學,2012 (11):31-3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