曉光

月休4天。每天12小時以上
我當時還不太明白他怎么這么大反應,后來才知道,在美歐喊人來做家務那是很貴的,甚至有些裝修都是自己做,沒辦法,勞動力價格高。我們這無窮多的進城務工者提供了方方面面的低廉生活用品和服務,可以說很多城里人都享受著歐美“貴族”才能享受的服務。所以我有時不太明白,為什么很多國內的“上等人”鬼迷心竅去國外生活。他們到了國外,往往反倒成了打工者。當然,他們不會告訴國內的人,說的反倒都是國外怎么怎么好,空氣多么好,環境多么美,人多么nice,社會多么和諧……于是更多的人聽得羨慕嫉妒恨,于是也跑出去,才發現——上當了,于是接著說國外怎么這么好,于是又有人跑出去,于是……
然而10年過去,時至今日,我突然尷尬地發現,我也快用不起小時工了。那時候我記得是每小時8元,如今已經每小時25元了,而且至少2小時起,萬一他們多打掃會兒,就奔著3小時75元了,要是心一軟,再給點小費,那整張的100元就都給出去了。好吧,那我還是自己打掃吧。
當然,價格提高對從業者是好事,他們的工資提高了不少。不僅小時工,其他的這些類似工作——收銀員、餐廳服務員、裝修工,他們的收入都提高了很多。小區里小商店門前、小貨車上,經常貼了手寫的歪歪扭扭的招工啟事,報酬基本為2800~3500元,而且多了從前從未有的幾個字:月休4天。
這應該是沒有什么技能、只是純粹“出賣”勞動力的工作的市場價格,即每月工作二十六七天,每天工作12小時以上,工資2800~3500。算一算保潔小時工的收入也差不多如此:每小時25元,除了交給公司的,自己能拿到十七八元(這一點我問過她們),如果每月要掙3500元的話,需要工作200小時,一個月按工作25天算,每天8小時,算上去客戶家路上的時間和在公司等活的時間,應該也在12小時以上。
對于裝修、快遞等體力要求高的工作,收入還比這要高得多。前兩年炒得火熱的快遞員月收入過萬,有點夸張,我問過來單位送快遞的小哥,他說每月大約五六千塊。而最近家里請過裝修師傅的都知道,一點技術沒有,純賣大體力的裝修工人,他們叫“小工”的,每天至少二百元。
技術“小工”
那么有些技術的“小工”收入多少呢?很多人會跌破眼鏡,我接觸的一些,都在七八千、上萬,甚至更多。聽我慢慢一個個講來。
前段時間,我分別買了兩個書柜和一個沙發。書柜送來時,是三個小伙子,一個看上去是小頭目,另兩個打下手。拆包裝,釘螺絲,搬到放的地方,仨人利利索索地不到半小時就完了活兒。中間我還熱情地和他們閑聊,真不是想打聽什么,可能是職業毛病,自覺不自覺就和人聊上了:哪的人呀,怎么來的北京做這份工作,辛苦嗎,再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收入上。小伙子說他們住在廊坊那邊,每天6點到公司,把當天要送的家具裝車,排好路線,出發,一家一家送,大概要晚上九十點才能送完回去。小頭目已經干這行不少年了,也成了家,但還沒買房子。收入嘛,大概每月四五千,在廊坊已經算是比較高的了,但在北京,做同樣的工作,至少能掙七八千。他們每周休息一天,就是車號在北京限行那天。
小伙子人很和氣爽快,聊著很愉快,后來我明白了,這是他們工作的一項重要技能——和客戶打交道的能力。他們成年累月走遍各家各戶,難免見到各色各樣的人,沒有好脾氣和察言觀色以及很快和人熱絡起來的能力,這工作就難順利做完,自己也累。什么人好說話就多聊會兒,不好說話的就埋頭干活走人,多年下來,他們都練成了阿慶嫂的本事。
隔了幾天,我又買了個沙發,這次來送的是一男一女,可能是夫妻,我沒好意思問。一樣的干活利索,人很和氣,也是聊得很輕松愉快。這兩人掙得多多了,他們能掙兩三萬,為啥?一是他們是兩個人,當然主要是男的拿大頭,另外主要是他們的“商業模式”和上次的小伙子不一樣:小伙子是公司的雇員,車是公司的,由公司發工資,而這兩人是自己干的,車是自己買的,按照送一家多少錢跟公司結賬,等于是公司把業務外包給他們。他們送一個單人沙發,安裝好,是200元,雙人沙發300元,三人沙發400元。他們周末最忙時每天大概要送七八家,也是早上六點裝貨,順著線路一家家送,晚上九十點回家,一樣的每周休息一天,就是車限行那天。不同的是這人已經在廊坊那邊買了房子成了家,不出意外,他就是前面說的小伙子未來的版本。
現在北京的房子無疑是買不起了,哪怕不吃不喝,面對已經在天上飛的動輒每平米好幾萬的價格,也只能嘆口氣了。但實在沒想到,再過些年,我們可能連裝修都付不起了,真要跟國外接軌,只能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了。前段時間,我只是請了一個師傅做了一個小小的洗手間改造,做了兩個星期,就花了兩萬多。其實還有很多活沒做,但眼看著錢如流水出去,趕緊打住請師傅走人了。師傅干這行已二十多年,說他最少每天工錢300元,后來我看到他開的賬單,才明白這還沒算改電、做防水等技術活,那是單獨計費的,價格昂貴得嚇死人。
師傅還說呢,這還是看熟人面便宜的,而且再過十年,他們這代人(現在四五十歲)退休了,根本沒人干這行,價格你就不知道有多少了。這行太累了,太臟了,是很掙錢,但現在的年輕人沒人愿意干。師傅的兒子上了個什么野雞學校,畢業后在一個醫院打雜,一個月掙兩三千,也不愿跟他爸干這行,當爸的也不舍得孩子干這個。聽得我直冒冷汗:“那到時候怎么辦?”師傅倒是胸有成竹:“也可能就像日本那樣,都是在外面做好了,直接搬家來安裝。比如你想要個什么樣的洗手間,墻啊、地啊、頂啊,都在外面做好了,搬過來組裝。”喔,但愿如此吧。看到眾多3D打印的報道,我又想,到時候用3D打印房子吧,順便連裝修一起打印了,省得到時候裝修不起。
人精
這兩年都被人說是大學生的最難就業季,我總是感覺不是沒有工作,而是我們的大學生是否愿意去做很多工作,比如江浙那邊經濟發達,企業很缺高素質的人,但就是他們自己家鄉的大學生也不愿意回去,他們還是要留在北上廣、南京這些大都市;還有像上面介紹的這些“小工”,大學生愿意做嗎?恐怕都不愿意,它太累了,每天12個小時,每周只休息一天,同學們受得了嗎?很多人都還是愿意像裝修師傅的孩子那樣,寧愿拿著兩三千元當所謂的“白領”,也不要那么苦,反正家里也不缺這點錢,再說家長也不可能愿意孩子干這個。
另外,也別覺得這樣的活沒有技術含量,只靠賣力就可以。其實這些工作還有很多無形的“技術”,比如如何安排每天的路線,客戶不在家怎么辦,尤其這個與客戶打交道的能力,那真得好幾年的鍛煉才能學會“察言觀色”、“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說真的,干了多年這類的工作,這些師傅可以說都成了精,那賊著吶。我問裝修的師傅,您手藝這么好,干了二十多年,這么有經驗,也有很多兄弟,為什么不自己開個公司掙大錢?師傅一番話令我刮目相看,“我們才不想當老板呢,當老板要給多少人開工資,財務的、人事的,干活不干活你都得給他們開工資。我們憑技術吃飯,找我干活就給錢,干一天活結一天錢。這些年,我看多少老板開始風光,最后都關門了。我不想那樣。”活得多么充實明白的師傅!
(摘自《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