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白居易
新制布裘
〔唐〕白居易
桂布白似雪,吳綿軟于云。布重綿且厚,為裘有余溫。
朝擁坐至暮,夜覆眠達晨。誰知嚴冬月,支體暖如春。
中夕忽有念,撫裘起逡巡。丈夫貴兼濟,豈獨善一身。
安得萬里裘,蓋裹周四垠。穩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品讀
李儋、元錫都是韋應物的摯友。這首詩的基調是抒發對朋友的思念與盼望——身處官場,難得自由自在。又見花開,美景當前,本應欣喜,卻因為思念難解,而醞釀成黯黯的春愁。而更受人們稱道的,是其中流露出對百姓民生的深沉憂念——韋應物此時正任職滁州刺史。官場上八面逢迎,令多病的他格外倦?。惠牼硟热杂辛麟x失所的百姓,又令他深感愧疚?!吧矶嗉膊∷继锢?,邑有流亡愧俸錢”,宋代范仲淹稱之為“仁者之言”。
孔子、孟子均說仁者“愛人”。仁,作為儒家思想的道德準則,經常表現為博愛寬厚,能推己及人。儒家經典作為唐代的教育基礎和社會主流的價值規范,深深地影響著詩人們,他們所認可的自我身份多為儒生,在行為處事上也會遵循儒家義理。
白居易的《新制布裘》同樣體現出仁者胸懷:嚴冬臘月,寒冷刺骨,他有暖和寬大的綿裘,十分舒適愜意。但是,他并沒有止于個人滿足,而是想到普天下的民眾,如果都能有這樣的大衣御寒,那該多好啊。
夸張的“萬里裘”深得白居易歡心,他屢次寫入詩中:“我有大裘君未見,寬廣和暖如陽春。此裘非繒亦非纊,裁以法度絮以仁?!c君展覆杭州人?!薄靶闹袨槟钷r???,耳里如聞饑凍聲。爭得大裘長萬丈,與君都蓋洛陽城?!边@個意象很明顯是繼承了杜甫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按照一般人的行為習慣,只有自己不順的時候,才會理解別人的困苦;自己舒服了,別人的病痛就無關緊要。以上這些詩篇所表現出的仁者胸懷,卻是以兼濟天下為己任,并非向領導做匯報故意唱高調,而是基于道德素養的肺腑之言。(呂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