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珂
(南京應天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做好農村幼兒園教師聲樂培訓的幾點思考
許珂
(南京應天職業技術學院,江蘇 南京 210000)
全國各地正在大力發展學前教育,各個鄉鎮也不例外。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素質直接決定了幼兒園的教育質量,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顯得越來越重要。音樂教育是藝術課程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本文是對農村幼兒園教師聲樂培訓所進行的探討。
農村幼兒園教師 聲樂培訓 音樂教育
隨著幼兒教育的普及及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各地鄉鎮均大力發展學前教育,農村幼兒園的建設日趨完善。音樂教育在幼兒園的藝術教育課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農村幼兒教師的音樂素養,直接決定了農村幼兒園音樂教育的質量及孩子們在音樂領域的體驗和學習。
由于專業幼兒園教師的培養還趕不上目前學前教育的快速發展,農村幼兒園教師的缺口還比較大,很多農村幼兒園教師不具備學前教育資質或者很多老師專業不對口,因此這部分教師對于音樂領域方面的造詣有待加強。在這樣的背景下,做好農村幼兒園教師的音樂培訓顯得尤為迫切。下面是我對農村幼兒園教師在聲樂方面的培訓所進行的幾點思考與探討。
一
我是一名幼兒師范學校的聲樂教師,我校承擔了農村幼兒園教師聲樂培訓的任務。在培訓之前,要先對教師在音樂領域的學習情況及教師個人的音樂素養進行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制訂培訓計劃與方案。在我與教師們進行交流與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她們存在以下方面的問題。
(一)識譜能力欠缺。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有了這把鑰匙,我們才能盡情地在音樂的海洋里遨游,感受音樂之美。識譜能力是檢驗音樂素養最直接的方式,是從事音樂教學活動的教師所必須具備的素質,這是一個長期訓練與積累的過程。通過對農村幼兒園教師視唱的測試,發現教師的識譜能力還有待加強。很多教師對一首兒童歌曲的視唱要反復進行多遍,有的教師甚至視唱十幾遍還未能連貫、流暢地演唱下來。這說明教師對于最基礎的樂理知識不夠了解,最基本的節奏型不能熟練掌握,對于音高的把握還不夠自如。由于農村幼兒園的硬件條件及音樂教學條件還不夠完善,教師對于音樂的學習及欣賞和感受也存在滯后,不能及時跟上時代發展的需要,這也存在一定的客觀原因。所以對于農村幼兒園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是必不可少的。
(二)演唱方法不正確。正確的發聲方法對于演繹作品至關重要。好的發聲方法可以讓聽者身心愉悅、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給人以美的享受。而不好的發聲方法,刺激感官,毫無美感,讓人聽了渾身不舒服。通過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測試,發現大部分教師沒有經過正規的聲樂訓練,對于咬字、氣息、聲音位置、共鳴等完全沒有概念,都是在用大白嗓子演唱,不會吸氣呼氣,吐字,音色不夠圓潤,喉頭與舌根比較用力,聲音聽起來僵硬不夠松弛。有的老師對于氣息的控制不好,會出現抖音。還有的老師盲目追求音量,歌唱時呼氣的壓力過大,與支撐氣息的力量失調,而造成了氣短、氣不夠用的尷尬。聲樂演唱的方法是一門學問,歌唱者的身體本身就是一件樂器,如何調整這個樂器,讓它發出悅耳、動聽的聲音,需要老師們慢慢感悟、細細體會,多思考,多練習,才能達到較高境界。
(三)音樂表現力不夠。音樂表現力是完成一個作品的更高層次的要求,在歌曲能夠完整演唱的基礎上,就要考慮作品的情感表達。情感是反映歌唱者對作品的理解,進行演繹,能夠打動人心,扣人心弦。音樂表現力通常體現在能夠恰當地處理歌曲的輕重緩急、歌唱者演唱時的表情、姿態,要敢于表達內心感受。在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測試后發現,大部分教師不能夠大膽展現自己的風采,演唱時害怕表達、羞于表達,沒有對歌曲做漸強、漸弱、漸快、漸慢的處理,對樂句的連貫性把握得不夠好。還有一部分教師歌唱時的體態、表情比較僵硬,不夠舒展與放松,沒有展現兒童歌曲活躍、靈動的情緒。
二
在了解了教師們的基礎和基本功后,基于以上幾個問題,我們研究制訂了一系列的培訓方案,具體分為以下幾個步驟對農村幼兒園教師進行聲樂培訓。
(一)普及最基本最簡單的樂理知識,讓教師們能夠看懂樂譜。樂理知識從最基本的音符開始復習,有的教師之前有過學習,但是長時間沒有復習,已經忘記了基本的概念。音符有很多種,如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符點二分音符、符點四分音符等。講師要把這些音符羅列出來,形狀和名稱一一對應,要能夠對上號,有的幼兒園教師只知道音符唱幾拍,不清楚音符的名稱,這也是不行的。作為從事第一線音樂教學的工作者,音樂教師灌輸給孩子們的一定要是正規的、正確的概念與知識。幼兒園的孩子是一張白紙,幼兒園是孩子們第一個學習與生活的地方,所以幼兒園教師的重大責任可想而知。
(二)講解最基本的節奏型,多加練習,熟能生巧。節奏型都是由最基本的音符組成的,如小符點、大符點、小切分、大切分、前八后十六、前十六后八、四個十六分音符組成的一拍等。帶領教師們把這些節奏型搞明白,弄清楚,反復練習。在基本節奏型熟練的基礎上,進行四小節節奏練習,然后逐漸增加至八小節、十六小節。反復訓練沒有問題后,再開始進行兒童歌曲的節奏練習,隨機選取大量兒童歌曲進行節奏型訓練,不唱音高,只進行節奏訓練,讓教師熟練掌握節拍、拍點,有節奏感,把每個音都唱在拍點上。
(三)進行音高音準的訓練,要把握好旋律的音高,能夠唱在調上。在前期的音符與節奏的訓練過后,是更有難度的音高音準的練習。音高音準決定了旋律的演唱是否正確,是否和諧。穩定的音準使旋律線條更動聽、悅耳,而不穩定的音準,不能給聽者帶來愉悅的感受,反而讓人不舒服。有的教師音準不夠穩定,尤其是在音域有大跳的時候會走調,這就需要專業的音高與音準的訓練,反復練習。首先要從模唱開始,講師在鋼琴上隨便彈奏兩個甚至是多個音符,讓教師跟隨音高模唱。這主要是讓教師形成一個音高的概念,能夠辨別高低音,并把固定音高模唱準確。接下來進行音階視唱,熟悉大小調的音高,主要是二度關系的級近,以及全音與半音的辨別。在大小調音高問題解決的基礎上,可以練習音域度數跨度稍大的三度(如13、24、35、46等)、四度(如14、25、36、47等)、五度(如15、26、37等)、進而練習六度、七度等,以此類推。由于兒童歌曲一般音域不會很大,因此在短期培訓的有限時間里,要讓教師至少能夠視唱五度音域的跳動。
(四)進行兒童歌曲的旋律演唱。這個階段要把前期課程所學的知識加以綜合運用,從音符、節拍、節奏、音高等方面把握歌曲旋律。一開始的過程一定是艱難的,不嫻熟的。這就需要大量練習才能夠熟練運用,并能夠連貫演唱。開始練習的階段一定要慢速視唱,強調手打拍子,這更利于教師找拍點,從而更具有節奏感。視唱旋律沒有問題后,可以加上歌詞演唱。整個視唱的過程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地練習。在教師培訓結束以后,還是要堅持不懈地努力練習。
(五)進行演唱方法的訓練。在解決識譜、視唱問題后,怎樣能夠把聲音唱的優美動聽、具有美感,這就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很多老師不了解發聲方法,用大白嗓子,用蠻力演唱,這樣呈現的聲音不夠圓潤,比較僵硬,不流動。在短期培訓的有限時間里主要解決老師們的三個問題:1)吸氣問題;2)咬字問題;3)聲音位置問題。
1.呼吸是聲樂練習的最基本功課。“氣沉丹田”,也就是說在演唱的時候,我們要把氣息吸得很深,達到丹田的位置,這樣的氣息才能夠持續支持我們的演唱。怎樣可以把氣吸下去?如果不經過專業訓練,我們就很容易吸入胸腔中,講師可以帶領教師們感受“聞花”的狀態,深深地感受花香,這時比較容易找到狀態,反復練習。氣息下沉后,做呼吸訓練,首先緩吸緩呼,吸氣八拍,吐氣八拍;找好聞花香的狀態,吸氣與吐氣的氣息要均勻。其次,練習急吸緩呼,吸氣一拍,吐氣八拍;一拍中要把氣息吸滿,這個過程要快,可以引導老師們找感覺,就是好久不見的一個人,突然再次見到時很驚訝的感覺。這就是一拍吸氣的感覺。同樣吐氣的時候氣息要均勻。最后,可以練習急吸急呼,吸氣一拍,吐氣一拍。吸氣吐氣要盡力,發揮最大潛能,由于小腹用力,因此腰部的狀態應該感到酸累才對。
2.歌唱時的咬字和我們平時講話時的咬字狀態是不同的。歌唱時的咬字要夸張,口型拉寬,字頭咬清楚,發音的著力點在唇、齒、喉、舌等處,字頭發出后不要隨意拖長,咬結實,字頭迅速過渡到字腹,連接要緊密,強調字頭咬字的用力,這樣發聲更加清晰,明朗。以兒童歌曲的歌詞作為練習,請教師大聲運用歌唱的方法進行朗誦,練習咬字。
3.高位置訓練是聲樂演唱的重要部分,對音域、音色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聲音高位置是一種聽覺上的感受,要有穿透力,主要是要求聲音集中,強度大。音色圓潤、明亮、有金屬質感,聲音具有真假混聲的狀態,在力度上能夠靈活變化,口腔豎立。對于聲音高位置的訓練,我們可以練習微笑著演唱,笑肌提起來,這樣有助于打開鼻咽腔,通過打哈欠的方式尋找狀態,把口腔打開,提起小舌頭。另外,還要做哼鳴練習,以積極的狀態演唱,尋找面罩的感覺,感覺聲音要從眉心透出來。
(六)訓練音樂表現力。聲樂演唱不能只注意表現聲音技巧,更重要的是通過對作品的理解,表現音樂的內涵與感情。所以,歌唱者的音樂表現力對于演繹聲樂作品尤為重要。音樂表現力是與演唱者的音樂素養與平時積累密切相關。用心去感受音樂、表現音樂才是學習聲樂的最終目的。要讓音樂具有表現力,首先要抓住音樂的情緒特征,是歡快的、抒情的,還是活潑的、激情的,不同風格的作品要用不同方法表達。抒情優美的旋律,在情感上要表現得親切,寧靜,打動人心,聲音要連貫、圓潤。如果是活潑的、有激情的,則要表現得輕快、有彈性、節奏感強、活力四射。只有把聲音技巧與音樂表現力結合起來,才能有出色的、具有感染力的演繹。
提高農村幼兒園的辦學質量,首先要從提高農村幼兒園教師的自身本領開始,這樣才能夠提升教師地位,得到社會的重視與認可。對農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是重中之重,技能培訓更是需要長期訓練與堅持。希望通過大家的不懈努力,真正使農村幼兒園教師在音樂領域的技能得到長足發展。